呼唤“工匠精神”

2016-09-18 09:31潘建新
公关世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螺丝造车

文/潘建新

呼唤“工匠精神”

文/潘建新

近日,连续试驾了多款国产、进口高端豪华品牌的新车。虽然每一款都给我带来了一些惊喜和意外,但是,在感慨汽车技术应用高速发展的同时,多多少少总感觉缺少了一点“东西”。在试驾了全新一代奔驰S以后,恍然大悟!

只有当你细细品味奔驰全新S级后,你才会真正理解“汽车发明者重新发明汽车”的真正内涵,那就是——“工匠精神”。

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费时40余年,先后造出了五台航海钟,其中以临终前的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最为突出。其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远比法案规定的最小误差的2分钟少,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哈里森用毕生的精益求精,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那一台航海钟,更留下了令人叹服的“工匠精神”。一般而言,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他通过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在近乎于残酷般追求细节的完美和极致的同时,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

造车,本应该传承这样的工匠精神。但是,当我们试驾很多新车时,不仅能经常产生对产品粗心、凑合、山寨的无奈,也从中体会到当今社会心浮气躁:一些企业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在奔驰全新S系的产品上,无论关注哪个细节,你都可能获得一份惊喜和赞叹。奔驰的设计师、工程师们,就是以工匠精神打造的这款重新被发明的轿车。在这样的产品上,钢板的每一个接缝、每一个连接、每一个折弯都经过了无数次实验和探索,让你根本无法挑剔。而现在国内的很多产品,整车模块接缝的缝隙宽度都不能一致,不仅参差不齐甚至明显过宽。

企业只有传承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国人之于轿车,早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伴侣。之于安全、之于审美、之于品质,乃至之于价值,人们都需要产品精益求精。庞大的人口基数,快速增长的经济发展,令人咋舌的刚性需求,都让中国轿车市场热度不减,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就有企业忘记了工匠精神,为了抢销量不惜放弃了品质的完美。对于轿车这样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业生产系统而言,因为先进技术应用等原因引发的质量问题,或许还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连钢板防锈都能省却、发动机匹配校调都能凑合……那就真的不可思议了。

自主品牌奋斗了多年,始终没能真正攻上中高级产品线,至今还在低端产品游荡,原因虽然很多,但是造车缺乏工匠精神,也的的确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当年,日本人后来居上一举跨入世界汽车领先行列,恰恰靠的就是工匠精神。他们对产品精益求精,对品质严谨苛求,从而在北美市场创造了品质的神话。延续至今依然让全球制造行业视为榜样的“丰田精益生产”模式,也正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汽车制造业,有这样一个经典的故事:在轿车产品上,设计师设计了一颗螺丝。德系生产线工人手里,是一本关于这颗螺丝的手册,详细阐述了设计原理,以及各种工况下,螺丝松紧程度所带来的可能现象,以期让工人全面理解这颗螺丝的作用与安装原则;到了中国汽车厂的生产线,手册也许就变成了一句话:这是一颗螺丝,请适度拧紧。虽然这是一种带有调侃味道的故事,但却揭示出不同国家在造车理念上的巨大差距,也就是我们缺乏了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严谨一丝不苟的要求。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工匠精神是耐心、专注、坚持的态度。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工匠精神更是专业、敬业的精神。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工匠精神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只有企业领导真正重视起来,从每一个细节抓起,才可能在整个企业中保持这样的精神。

不仅轿车,中国的民族工业要真正走向世界成为最强,必须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必须让我们每一个企业家,真正去理解工匠精神对企业发展的意义所在。

作者介绍:

潘建新,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学术导师、实践导师,长期致力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领域的研究和实战。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螺丝造车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丢失的螺丝
治理“吃心不改”需要拧紧螺丝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造车新势力进入量产期
迎接升级版开门造车时代
当资本无处可去时,可以造车啊!
光影视界
罕见的螺丝
互联网造车能否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