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 界 论

2016-09-18 09:31张春来
公关世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建设者境界企业家

境 界 论

文/张春来

张春来,男,汉族,1952年2月生,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民建会员,国际职业经理人。现任中非民间商会副会长,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首都企业家俱乐部副理事长,河北唐山曙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同时担任河北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多家著名大学客座教授。

他是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者,曾先后担任全国工商联执委,全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省、市、区三级政协常委,省、市、区三级工商联副会长,省民营企业工会会长,《中国工商》杂志社总发行人等职务。其个人曾荣获95年中国十佳优秀民营企业家、河北省社会主义先进建设者、工商联优秀会员、先进私营企业、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获得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授予的光彩奖章,省经贸委、省科委质量成果奖等。

他同时又是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推动者和实践者,在清华、北大等几十所高校和国企、金融等行业进行演讲近千场,关于民营企业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野鸡论》《纳银论》《公私论》《承受力论》等60多篇(部)论著,被国内外新闻媒体刊载,在经济界和文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民营企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理要求真,事要求是,言要守信,行要踏实。”

这是一位工商界老前辈的座右铭,也是我非常推崇的座右铭。我不仅用它来要求自己,也用它勉励公司里的员工。

目前的社会,最需要的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最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我们的企业家,最需要的不是知晓什么知识前沿的动态,而是对经济学常识最起码的尊重。

朴实简单的一句话,做到了就非常不简单,就达到了人生的一种境界。正因为有这种境界,才有他们实业兴邦的贡献。

有些话像陈年老酒,时间越长越香醇。在“入世”后的今天,重温这句老话,提倡这种境界,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意义。

理要求真

“理”,可以叫“真理”,可以叫“道”,可以叫“规律”。“理”,不是高不可攀的;“理”,就在你我的日常生活中。

先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国王,让大臣把过去最智慧的道理编辑成书,大臣们日夜加班,编了好几百卷。送审时,国王说:“太多,要浓缩!”一次次浓缩,一次次送审,直到只剩下一卷时,国王还是嫌太多。到最后,浓缩成了一句话,国王终于通过了,大臣们这才大喘了一口气。

这句最智慧的道理是什么呢?“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往往最简单,最深奥的道理常常最浅白,最简单、最浅白的一般是最真的。“理”,其实就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天经地义的道理。

比如:“欠债还钱,干活拿钱。”你办着企业,就要给工人开工资;你拿着薪水,就要干出对得起这份薪水的活儿,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在我的企业中,地位最高的,是能力最强的;报酬最多的,是贡献最大的。

比如:“只有死亡和纳税不可避免。”进行经营活动,就要依法纳税。我坚持的“国税不漏,社会不丢,企业不空,员工不少,规则不乱”,遵循的就是这些理儿。

比如:“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就拿我自己来说,开始,奋斗的动力是为了让亲人过上好日子;后来,是为了报答父老乡亲;再后来,开始回报社会,回报党的富民政策。100万以下是自己的钱,再多了,就是社会的了。随着财富的积累、知识的积淀、视野的开阔、境界的升华,“私”是可以转化为“公”的。

身体要用水来洗涤,心灵要用真理来净化。只有心里明白这些理儿,才能走好脚下的路。

事要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事要求是”的重要作用,有一个经典的例子:非公有制经济从“允许存在”到“重要组成部分”政策的演变,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而且可以入党,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伟大而艰巨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共同加以推进。

我们常说的与时俱进,就是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使我们的政策更符合实际,更能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培养了一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队伍。判断是不是真正的建设者,要根据中央提出的“三看”标准:看财富是怎么来的,看财富干什么去了,看为社会作出什么贡献。

作为民营企业家,要解决好“三个结合”: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将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富裕相结合;将遵循社会主义市场法则与遵守社会主义道德相结合。

言要守信

人们往往是缺什么想什么,社会上常常是缺什么提倡什么。

胡总书记提出,“要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企业家们发出倡议,以9月19日为“诚信日”。

我们的社会太缺少诚信了,太需要诚信了,才有了这么迫切的呼唤。

法律和道德是维系社会秩序的两条安全线,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诚信是道德的核心内容,诚信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更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有位经济学家把法律和诚信这两个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基本机制比作两双眼睛:法律是一双有形的眼睛,诚信是一双无形的眼睛。诚信是由交易双方当事人自己维持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欺骗,就没有人跟你做生意了。

正是从这个角度说,今天的信誉等于明天的财富。换一个角度说,有财富者,有恒产者,更有信誉。一个骗子,可能骗得了一时,但骗不了永远;可能骗得了一些人,但骗不了所有的人,下场往往很惨。一个诚实的人,可能一时上当受骗,蒙受损失,但结局常常不错。越有信誉越富有,越富有越有信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在日常生活的很多领域,法律是无能为力的,但道德的力量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形的眼睛有盲区,但无形的眼睛无处不在。一个仅靠法律维系的社会,是代价最高的社会;一次靠信誉成交的交易,是成本最低的交易。

毁掉一片森林,毁掉一条河流,可以在一夜之间,但想恢复,恐怕需要悠久的世纪。毁灭诚信,毁灭信用,可以在短暂瞬间,要想重建,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我们不能要求人人诚实,但至少自己要争取做到诚实;我们不能要求人绝对诚实,但对诚实的人起码要尊重。

无论做人还是做生意,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应该想想,我们的背后有一双无形的眼睛。

行要踏实

盛夏的一天,陪朋友拜谒某寺庙。游人身着汗衫短裤还一个劲地抹汗,可一位主持身着密实的僧衣,一脸安详,一身清爽,眯缝着眼,额上没有一滴汗。

凝视着主持,一种静穆的氛围笼罩着我,一股清泉从心底涌向全身。我想到了“心静自然凉”,想到了很多很多。

现代社会充满了诱惑,浮躁是现代人的通病,跟风成为世人的时髦。在诱惑太多的时候,不动心需要难得的定性;在选择太多的时候,有时不选择可能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前些年房地产热、钢材热的时候,不少人劝我:一吨水泥才能赚几个钱,快改行吧!在暴利面前,要说一点都不动心,那是假话,但冷静下来想想,还是干自己擅长的老本行踏实。尽管不少人曾经暴富一时,后来,更多的人是“炒房炒成了房东”,把自己套住了。

回过头来看,没有踏实的心境,不可能有踏实的事业。

踏实的心境,是做好每一件小事的前提;做好每一件小事,是做好大事的基础。做不好小事的人,很难做好大事。

踏实的心境,是避免决策失误的定盘星,而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决策失误,再大的事业也可能毁于一旦。

对于在商海中拼搏的企业家们来说,如果没有踏实的心境,就像没有罗盘和看不见北斗的船,无论风向哪个方向吹,都是逆风。为什么有的人忙忙碌碌却一事无成?为什么有的人神闲气定却功成名就?区别可能就在这里。

最近,我老琢磨“碌碌无为”这个成语,逐渐品出点味儿来。

一个人如果不踏实,如果没有自己的目标,没有自己的计划,即使一天忙活10件事,一年忙活几千件事,但由于事与事之间没有联系,甚至彼此冲突,最后难免落个狗熊掰棒子的结果。

一个踏实的人,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知道自己能够干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不能够干什么。他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计划,即使一个月只干一件事,一年干12件事,但由于事与事之间是奔赴一个目标的有机整体,不慌不忙,就把成功的金字塔建起来了。

“高境界,大视野,新思路,实举措”,“做好人,做好事,挣大钱”。人有追求、有理想的时候,就会达到自觉、自尊的境界,达到这种境界,就可以催生无穷的力量,创造无数的奇迹。我们真诚地希望新时期的建设者们把想到的说到,把说到的做到。

猜你喜欢
建设者境界企业家
《金忆元街的建设者》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建设者
福照到家!
平凡建设者申晓春:海外10年写不凡人生
品“境界”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慎独的境界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