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为何一上台就“触礁”
蔡英文如果把心放正,以光明磊落、求真务实的态度面对历史大潮,她就见什么人都不会紧张,尤其⒚不ε去取悦美国的一个小官“不知说什么是好”,也不会因为亲日,而被台湾网友大骂“绿的媚日卖台的真面目就要露出来了”。
蔡英文“就职”才三天,在一件事情上的态度,就让人大跌眼镜。
概括的说,就是一场围绕“岛”“礁”引发的争议。
事情是这样的:日本南部,有一组珊瑚礁叫“冲之鸟”礁。这块“高潮时露出水面的面积,不过两张床大小”的礁石,最近,却让两岸关系有点“触礁”。因为日本一直主张它是个岛,不仅围着它各种造岛,还主张依法享有各种跟“岛”有关的权益。
而马英九“执政”时期一直不干,认为这就是块“礁”。事情僵持了很久,5月23日,蔡英文的新团队却变了说法——
台湾当局“行政院发言人”童振源表示,关于冲之鸟礁是“岛”或“礁”,台湾新当局(蔡英文团队)将尊重“联合国岛屿界线委员会”的决定,在未做出决定前,我们在“法律”上没有特定立场。要示好日本,也不用那么明显吧?
先说说为何是“岛”是“礁”,对日本很重要:
“冲之鸟”礁附近,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还储藏着丰富的稀有金属矿,以及可替代石油的沼气能源。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如果“冲之鸟”是岛,日本将得到向外延伸200海里的专属经济海域,这比日本整个陆地的面积大得多。此外,还可以申请200海里以外的外大陆架。
只是这样而已?那么太小看日本的野心了。“冲之鸟”礁还扼守东海进出太平洋的主要航道,靠近关岛、塞班岛、菲律宾和台湾,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所以,日本才那么苦心孤诣地造岛。多年来,为了这两块远离日本本土的孤立岩礁,不因海水的冲刷侵蚀而消失,日本花费巨资进行保护性的加固,也是蛮拼的。
但是,这根本不合法。中国、日本以及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公约明确规定:岛屿都必须是自然形成的,人工加固或者直接的人工造岛并不能成为享受专属经济区的岛屿。其周围12海里以外海域是公海,各国依法享有捕鱼自由等公海自由。
“冲之鸟”是不是岛?不仅大陆不承认,马英九“执政”期间也不承认。为了“捍卫公海捕鱼自由”,台湾当时没少跟日本掰扯。现在,蔡英文正式“执政”才几天,就换了说法。
“遇日则软,遇大陆则硬”,她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两岸官方与民间,都看得很清楚:蔡当局通过向日本示好,希望能够纳入并巩固美日防卫体系,成为美日安保条约里面涵盖范围,让美日台的战略同盟成型。
回头翻翻蔡英文“就职”演说中提到的几项政策,估计在蔡英文的设想中,好几项都得靠“抱日本大腿”实现:安全领域就不用谈了,在所谓“强军计划”里,台湾与日本的军事合作,是一大重点;在经济领域,蔡英文希望台湾日本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合作;在对外关系领域,蔡英文也期待能够通过日本的助力,让台湾得以加入美日主导的TPP,防止台湾被进一步边缘化……蔡英文想从日本得到的东西,太多了。
日本显然也清楚这点:2012年,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未认可日本依据冲之鸟礁提出的非法主张。受挫后日本偃旗息鼓了一段,现在借着台湾“新旧政权”交替之际,抛出了“冲之鸟”,就是抓住了台湾新当局可能与大陆“决裂”,走“亲日”路线这个命门,希望通过促使台湾承认,从而让其对“冲之鸟”的主张变成既定事实。
蔡英文㈦美国商务部助理部长贾朵德会面
以对海洋利益争端的妥协来换取宽松的“外交”空间,通过努力加入TPP、RCEP等框架来摆脱经济上对大陆的“过度依赖”,这就是台湾新当局的基本对外策略。其深层用意显然是用经济重心的转移作为政治上进一步动作的基础。此外,蔡英文团队也在用一些文字上的小动作来继续试探大陆的底线,比如,继就职演说回避“九二共识”之后,又在官方文书上将“驻美代表”称为“大使”——然而台湾当局与美国之间并无邦交关系,唯一代表中国与美国建交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这尤其值得注意。
不过,当美国国务院5月24日被问到此事,仅称之为“高先生”,并未承认这个自封的大使头衔。
凤凰卫视援引不具名的美方高级官员指出,美国不会要求台湾如何称呼台湾驻美代表,但美国以“先生”相称,等于没有承认大使头衔。
另有分析指出,蔡英文一上任就批准沈吕巡退职,是因为要让新任代表有足够时间准备过境美国的事宜,6月下旬,蔡英文可能访问巴拿马以及巴拉圭。
尽管如此,但蔡英文仍在不遗余力地取悦美国。在其5月24日会见美国商务部助理部长贾朵德时,大概是出于紧张,说话突然卡壳。“呃……”了约10秒,最后只好说了一句英文,意思是我说中文有困难。这一切恰好被拍下,上传到互联网,舆论哗然。不少媒体打出“蔡英文见美国代表团的怂样,这脸丢大了”等标题。
平时蔡英文说中文并不困难,而且国语是台湾官方语言,她也没有理由说起来困难。蔡平日里能言善辩,她的中文口才在其领导反对党时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她会见美国人一时语塞成这样,在全世界的政坛上都很罕见,唯一可信的解释恐怕还是她过度紧张了。
蔡英文的会面者贾朵德身为美商务部助理部长,带来的是一个商务代表团。此人官不大,但却是美国现任官员,对台湾当局来说算得上是贵宾中的贵宾了。贾朵德如果来大陆,恐怕连我们的商务部长都未必见得到。但他去了台湾,立刻重要到能让台湾“总统”因为想取悦他而连怎么说母语都忘了的程度。
并且台媒称,蔡英文5月26日与媒体话家常,媒体关切问,网络流传两张翘脚照,蔡英文与美国议员见面,蔡英文双腿并拢,对方翘脚;美国人在中国大陆见官员时,美国人双腿并拢、中国大陆官员翘脚。媒体追问,感觉好像蔡英文“被欺负”,蔡英文说,“大概美国人觉得在这里比较自在吧”。
这一切都是蔡英文个人格局以及台湾当局集体格局之小的真实写照。台湾一直依赖美国的保护,但是民进党当局把这种依赖推向了极致。马英九时期是这些年台湾面对美国人相对最自尊的时候,那段时间两岸关系的改善增加了台湾安全的可靠性,美国的保护回归为台湾的一种战略资源,台湾有了灵活性。民进党当局要同大陆斗,美国的支持就成为一刻离不开的必须品,台湾就须仰美国鼻息,随时看华盛顿的脸色。
“亲日”引发的台湾岛内的直接反应是:台湾的渔业团体、渔民,反应激烈。因为“冲之鸟”礁一旦被日本吃定,就直接伤害了台湾渔民的作业权利。第二个反应,是来自知识界的:他们认为,蔡英文这种“遇日则软,遇大陆则硬”的不对等态度,早有一天,会让台湾在失去“利用价值”后,被日本踩在脚下。
在“一个中国”问题上同大陆角力,这是毫无希望的选择。美国、日本以及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承认“一个中国”,这是最大的“现状”,也是台海乃至当今世界力量格局的实录。
民进党搞“台独”是要在世界大格局大潮流中逆水行舟,美日有可能利用他们,但怎么可能两肋插刀地挺他们?民进党显得可怜巴巴的,他们要从华盛顿每天说出的大量话语中淘金子一样淘出一两句可以解释为对他们有利的东西,自我安慰和壮胆。美国对台海的决定力被他们的想象大大夸张了,那些只言片语和某个表情尤其没那么重要。
只是由于民进党钻进“台独”的牛角尖,他们的认识才变得荒诞不经,经常有敝帚自珍的怪异表现。台美无邦交,台湾只能向美派“代表”,但它们内部称“大使”,中英文的公文俨然两个版本。这和有些台独分子把“护照”封面贴上“台湾国”纸贴有什么两样?
蔡英文把心放正,以光明磊落、求真务实的态度面对历史大潮,她就见什么人都不会紧张,尤其用不着去取悦美国的一个小官“不知说什么是好”,也不会因为亲日,而被台湾网友大骂“绿的媚日卖台的真面目就要露出来了”。
(《参考消息》2016.5.29、《环球时报》2016.5.2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