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永胜(江苏省灌云县中医院,江苏 灌云 222207)
瑞芬太尼配伍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应用体会
常永胜
(江苏省灌云县中医院,江苏 灌云 222207)
目的 丙泊酚配伍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要求行无痛人流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A组:单纯丙泊酚;B组:丙泊酚配伍芬太尼;C组:丙泊酚配伍瑞芬太尼。观察并记录SpO2、HR、MAP、丙泊酚使用量。评定术中术后镇痛效果。记录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记录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前、扩宫颈管时、宫内刮宫时、术后5 min各时间点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A组患者扩宫颈管时、宫内刮宫时HR明显增快(P<0.05)、镇痛效果差、丙泊酚用量多、术后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迟,与B组C组差异显著(P<0.05);B组C组镇痛效果及丙泊酚用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C组均短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瑞芬太尼伍用丙泊酚更适合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
无痛;瑞芬太尼;芬太尼;丙泊酚
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在我国已广泛开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要求在无痛下实施人工流产术的患者越来越多。选择麻醉药的最佳配伍,以确保安全,无痛和手术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丙泊酚配伍芬太尼、瑞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已在我院开展多年。笔者对其效果进行了临床研究观察,以期提高其麻醉质量和病患安全。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中医院120例ASAⅠ~Ⅱ级自愿无痛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病患,年龄(28±12)岁,体质量(60 ±18)kg,妊娠6~10周。术前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ECG及胸透均无异常。既往无高血压、肝肾及无内分泌疾病,无药物过敏史等。随机分三组,每组40例。A组:单纯使用丙泊酚;B组:丙泊酚配伍芬太尼使用;C组:丙泊酚配伍瑞芬太尼使用(商品名瑞捷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
1.2麻醉方法:病患术前禁食8 h,禁饮4 h,入室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肌内注射;监测脉氧(SpO2)、心率(HR)、无创血压取平均动脉压(MAP)为观察记录值。开放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常规大流量吸氧4~8 L/min)。常规消毒铺巾后静脉给药。A组:给丙泊酚2.0 mg/kg,缓慢注完;B组:给芬太尼1.0μg/kg 1 min缓慢注完,再给丙泊酚1.5 mg/kg缓慢注完;C组:给瑞芬太尼0.5 μg/kg 1 min缓慢注完继以0.07 μg/(kg•min)持续泵注,再给丙泊酚1.5 mg/kg缓慢注完。患者失去意识后开始手术。必要时追加丙泊酚0.5~1.0 mg/kg。若SpO2<90%,给于抬起下颌面罩纯氧辅助呼吸16~20次/分,HR<55 次/分阿托品0.5 mg静注。
1.3镇痛效果术中分三级:Ⅰ级,术中无肢体活动;Ⅱ级,术中有轻微肢体活动,手术可进行;Ⅲ级,术中有极度肢体活动,需暂停手术加药处理。术后分三级:Ⅰ级,术后无腹痛;Ⅱ级,术后有轻微腹痛但可忍受;Ⅲ级,术后腹痛难忍。
1.4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SpO2、HR、MAP、丙泊酚使用量。观察并评定术中术后镇痛效果。观察并记录清醒时间(手术结束到回答切题、定向明确的时间)及离院时间。记录恶心、呕吐和术中知晓发生率情况。
三组患者年龄、体质量、孕周、SpO2、HR、MAP基础数值及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术前、扩宫颈管时、宫内刮宫时、术后5 min较A组C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A组在扩宫颈管时、宫内刮宫时HR明显增快(P<0.05)见表1。A组患者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差 ,丙泊酚用量多(P<0.05),BC两组患者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丙泊酚使用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C组明显短于B组A组(P <0.05),见表2和表3。三组患者呕吐各发生1例,呼吸暂停各1例。术中知晓发生率三者无明显差异性 (P>0.05)。
表1 三组SpO2、HR、MAP的比较(±s)
表1 三组SpO2、HR、MAP的比较(±s)
注:与B组比*P<0.05,**P<0.05;与A组比△P<0.05,与术前术后比#P<0.05
组别 术前 扩宫颈管时 宫内刮宫时 术后5 min SpO2(%) A组 99.9±0.6 99.5±0.5 99.2±1.1 99.9±0.7 B组 99.9±0.5 99.4±0.8 99.4±0.8 99.9±0.5 C组 99.9±0.8 99.1±1.0 99.0±1.2 99.9±0.8 HR(次/分) A组 75±10* 86±15**# 87±16**# 78±12* B组 68±10 67±9 68±8 66±9 C组 73±16* 74±14*△ 73±10*△ 75±9* MAP(mm Hg)A组 74±9* 75±12* 75±11* 78±9* B组 68±8 65±11 63±9 68±10 C组 78±9* 73±13* 75±12* 77±10*
表2 三组患者术中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表3 三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术后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的比较(±s)
表3 三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术后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的比较(±s)
注:C组术后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短△P<0.05,A组丙泊酚用量大*P<0.05
组别 例 术后清醒时(min) 离院时间(min) 丙泊酚用量A组 40 7.12±1.55 26.58±3.35 3.13±0.73* B组 40 6.84±1.32 20.45±2.82 2.17±0.45 C组 40 3.72±1.54△ 14.86±2.74△ 2.12±0.47
随着国际国内门诊短小手术的日益增多,以及病患无痛要求的提高,麻醉医师参与门诊短小手术为病患福音。理想的门诊麻醉是:充分镇痛镇静,术后迅速清醒,无麻醉后遗作用,病患迅速离院。丙泊酚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可控性较好、镇静作用强无蓄积且能抑制迷走神经反射等特点[1],因此是无痛人工流产术最常用的静脉麻醉药,但其镇痛作用弱,单独使用很难消除扩展宫颈管及宫内机械操作带来的疼痛,丙泊酚对呼吸、循环系统的抑制与应用剂量正相关。
近年来临床研究[2]表明:丙泊酚配伍芬太尼使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具有协同作用可充分镇痛镇静,且可显著降低丙泊酚用量。这种协同作用对其呼吸、循环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芬太尼起效慢(5~6 min),输注半衰期教长(4.2 h)清醒时长。本研究结果中芬太尼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这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3]。
本研究亦证明,瑞芬太尼配伍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的无痛人工流产患者清醒时间更短,离院更早。原因在于: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u受体激动药,主要经血液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具有镇痛效果强、作用时间短、半衰期短消除快(3~8 min),无蓄积的特点[4]。瑞芬太尼配伍丙泊酚病患术后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更短适合无痛人工流产术等门诊短小手术的麻醉。三组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呼吸、循环抑制作用,因此要密切监测呼吸循环,充分供氧。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1-487.
[2] 罗静.异丙酚无痛人流50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4,26(3): 396.
[3] 金毅,徐建国,林柠.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11):700-701.
[4] 盛娅仪,徐振邦.瑞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2):142-146.
R614
B
1671-8194(2016)22-0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