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刚(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山东 寿光 262700)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探讨
张乐刚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山东 寿光 262700)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选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腹围及24 h尿量改善情况皆优于对照组的相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采用。
中西医结合;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应用价值
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病症的发生与患者体内门静脉压力升高、内脏动脉扩张、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等因素息息相关,该病症是肝脏疾病晚期的常见临床表现[1]。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病症的出现表明患者病情正在恶化,标志着患者的肝硬化程度由代偿期过度至失代偿期,若不及时治疗则极易导致肝脑性疾病或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2]。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进行了对照样本试验,并取得满意成果,现将详细结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选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3.27±4.56)岁;其中,14例轻度,18例中度,12例重度。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3.64±4.31)岁;其中,15例轻度,18例中度,11例重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纠正患者的低蛋白血症时采用口服多巴胺、酚妥拉明、依那普利等恢复血管活性类药物,以增强患者肾脏器官的过滤能力;缓解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症状时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并为患者静脉输注血白蛋白或血浆,静脉注射甘草酸二胺进行护肝治疗。此外,患者可服用适量利尿剂排出腹水;注射相应的生长激素加快腹水消退。
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中医治疗。其中,重要饮片汤剂的配方为:三七粉3 g、柴胡9 g、当归12 g、黄芪、党参、茯苓、鳌甲、猪苓各15 g,白术、泽泻、莪术各21 g、丹参、鸡血藤各30 g。将上述中药饮片加水煎煮,煎煮时间不得少于30 min,患者煎煮1剂/d,分早晚服用。两组均进行为期2个月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腹围以及24 h尿量情况。
1.3疗效评估标准
治疗结束后,若患者的腹水症状明显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则可视为显效;若患者的腹水症状有所缓解,肝功能得到改善,则可视为有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则可视为无效[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的腹围及24 h尿量对比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腹围及24 h尿量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腹围及24 h尿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的相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其中,27例显效,16例有效,1例无效。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27%,其中,15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将两组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后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对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2,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腹围及24 h尿量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腹围及24 h尿量对比(±s)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与对照组相比,bP<0.05
组别 n 腹围(cm) 24 h尿量(V/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44 97.56±10.24 77.23±8.52ab589.63±80.471529.43±96.71ab对照组44 97.33±10.45 86.82±7.19a 592.38±78.96 953.41±93.42at - 0.04 2.18 0.06 11.43 P - >0.05 <0.05 >0.05 <0.05
临床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病症时,西医强调对症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包括为患者开具利水、护肝、降酶等效用的药物,但由于该疾病本身治疗难度较大,且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因此,单纯西药治疗的长期疗效不甚理想,不能彻底根治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病症[4]。我国中医认为,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病症的病因为肝、脾、肾三项器官受到损伤,因此,中医疗法重点强调扶正祛邪、调补脾胃。本研究观察组所用饮片药方中包含了柴胡、当归、黄芪、党参、茯苓、鳌甲、白术、丹参、鸡血藤等中药药材,各种药材的综合使用能使饮片汤药活血、化瘀、通络等疗效大增。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可促进中西药效的各自发挥,也能相互弥补不足,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正面积极的作用[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腹围及24 h尿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的相应值;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可得出本研究结论:给予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得到明显改善,且具有显著疗效,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采用。
[1]李士权.浅析中医综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5):137.
[2]周怀兵.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0):179-180.
[3]郭志勇,赵龙凤.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07):1470-1471.
[4]马 悦,任燕怡,张 帆.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9):97-98.
[5]孙尚洪.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6):73-74.
本文编辑:王 琦
R575.2
B
ISSN.2095-6681.2016.08.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