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2016-09-16 06:29龙雪芳卢丽霞骆小青郭演媚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东广州511400广州市番禺区中心血站广东广州511400
哈尔滨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献血者血小板状态

龙雪芳 卢丽霞 骆小青 郭演媚(1.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东 广州 511400;2.广州市番禺区中心血站,广东 广州 511400)

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龙雪芳卢丽霞骆小青郭演媚
(1.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东 广州 511400;2.广州市番禺区中心血站,广东 广州 511400)

目的分析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并探究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于我站首次单采血小板120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献血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两组献血者组内比较,护理后献血者的心理状态显著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献血者组间比较,观察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献血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增加献血者的热情,可以在献血工作中推广应用。

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心理分析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1]。成分输血既可节省宝贵的血液资源,又可减轻献血者的身体及经济负担[2]。单采血小板作为成分血,具有纯度及浓度高,白细胞和红细胞污染率低,受血者输注后不易产生HLA抗体和血小板抗体等优点,被临床广泛使用,现全国各大城市大部分医院的血小板输血量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4]。为了使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愿意持续献血并成为固定献血者,继而发展其成为推动无偿献血的义务宣传者和招募者,带动身边人加入献血队伍,让更多人乐意成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中的一员[5],该研究特选取本站首次单采血小板120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并探究护理措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于我站首次单采血小板120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者6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24.8± 12.2)岁;观察组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者60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24.7±11.9)岁。对两组献血者的年龄,性别比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献血者具有可比性。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献血者一般资料比较 (±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献血者一般资料比较 (±s)

注:两组献血者的年龄、性别比、平均病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或者卡方检验),可知所有P*>0.05。

组别 n(例) 男/女 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年)对照组 60 32/28 54.8±12.2 3.8±2.4观察组 60* 31/29* 54.8±13.1* 3.2±2.6*

1.2纳入标准:①所有献血者了解该研究内容,并且自愿献血;②所有献血者均符合献血标准[6];③献血者献血前未服用影响血小板的药物。

1.3心理分析:①对采集环境的疑虑;②对采集机器的担心;③对疼痛的恐惧;④对采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的担心;⑤担心对身体的影响;⑥捐献者对亲友不能及时使用血制品的担心。

1.4护理方法:①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内容包括:献单采血小板相关知识及献血过程可能会出现生理、心理反应的讲解,采集过程中密切观察献血者生理、心理反应并及时缓解献血者紧张和恐惧的心理,采集后宣教如何做好穿刺部位护理及相关注意事项。②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还实施献血后护理心理干预:护士组织同一时期献血者举办座谈会,通过交谈、沟通,了解献血者对献血小板的感受,并发放症状自评量表评估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再献血小板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措改变其不良心理。本自评量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相关性问题设计评估项目。

1.5观察指标:心理状态: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中1,3,4,19,33,42,46,56,66,72条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SCL-90问题评估系统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级评分,1—从无、2—很轻、3—中等、4—偏重、5—严重,该研究中满分共50分。

1.6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8.0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t检验或者卡方检验的方式对研究中的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献血者组内比较,护理后献血者的心理状态显著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献血者组间比较,观察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献血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献血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情况比较 (±s)

表2 两组献血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情况比较 (±s)

注:对两组献血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进行组内比较,P*<0.05,P**>0.05;对两组献血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进行组间比较,P<0.05。

组别 例 心理状态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60 38.9±7.5 13.2±4.3*对照组 60* 39.1±7.4 24.5±6.2**

2.290项症状清单(scL-90)中1,3,4,19,33,42,46,56,66,72条对实验组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评估系统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级评分,表格中列出了献血者最近一个星期或现在可能有的症状或问题。

表3 实验组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1—从无、2—很轻、3—中等、4—偏重、5—严重

3 讨论

3.1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制定献血后心理护理方案意义:国内外暂时没有专门针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后护理的研究报道,已有护理干预的研究报道都只是着重于献血过程的护理,从循证的角度来看尚有不少不足之处,如在设计上欠缺科学性,没有具体全面的实施方案,在评价方面欠缺客观的指标等[7]。因而,没有切实可行的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护理方案[8],不能为献血者献血后护理服务提供很好的循证支持。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制定献血后心理护理方案,此方案利用联谊交谈、发放调查表等手段对首次单采献血者实施持续心理护理干预。两组献血者组内比较,护理后献血者的心理状态显著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献血者组间比较,观察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献血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该心理护理措施通过加强献血者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解决了心理上疑虑,使他们愿意持续献血并成为固定献血者,继而发展其成为推动无偿献血的义务宣传者和招募者,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和志愿服务工作[9-10]。

3.2实验组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必要性:对于初次献血者而言,其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及社会环境各有不同[11],导致他们献完血后心理状态也各有不同,一部分人献血后因出现了生理或心理疲劳症状,整个人始终处在亚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有时焦虑、恐惧时间长达数周甚至数月,从而影响了献血积极性及身体健康。护士组织同一时期献血者举办座谈会,通过交谈、沟通,发放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护理评估、分析,进一步了解他们献血后心理状况,找出其不再献血的原因,以便及时纠正不良心理状态。该量表可以用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诊断,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系统进行修订和应用,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中1,3,4,19,33,42,46,56,66,72条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心理评估及分析,评估系统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级评分,1—从无、2—很轻、3—中等、4—偏重、5—严重。通过表3我们可以知道,首次单采献血者心理健康问题会导致部分献血者出现头痛、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胃口不好、睡得不稳不深、一阵阵恐惧或惊恐等现象,从而使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积极性明显降低。紧张和恐惧是由一种被认为对自己有威胁或危险的刺激所引起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能引起人体一系列的异常生理或心理改变[12]。当评估发现首次单采献血者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护士针对不同年龄、行业、性别的献血者进行不同方式的心理沟通和交流,交流过程中对献血者的捐献行为给予感谢、鼓励和赞扬,让献血者感受到能参加单采血小板捐献,在不影响自身健康的前提下,用自己的鲜血帮助了别人,并挽救他人生命,从而增强献血者的荣誉感、被需要感和被尊重感[13],达到解除心理顾虑同时增强其被需要感。心理护理除对献血者进行科学合理解释外,还邀请有同样经历的固定单采献血者现身说法,讲述感受及解答献血者的疑问,进一步消除其心理上顾虑与隐忧,促进其持续献血。要建立一支固定献单采血小板队伍,以解决临床的供需失衡问题[14],很有必要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后进行心理评估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4 结论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针对性对献血者制定心理护理,越来越多采供血机构重视与支持。本研究的护理模式是通过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后进行心理护理评估及分析,及时纠正其不良心理症状或问题,促进与维护献血者的身心健康,从而拉近血站与献血者的距离,有效地招募、召回与保留了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对于扩展和稳定无偿献血队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具有健康、便捷、高效的特点,使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及推广应用价值。

[1]蔡雪仰.心理护理预防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5):628-629.

[2]刘彩球.单采成分血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3):19.

[3]孙友岭,王玮,张琼琼等.单采血小板服务模式建立的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4):350-353.

[4]莫巧频.实施整体护理对单采血小板效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7):1484-1485.

[5]石娜,刘静,陈蓓怡等.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整体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7):1419-1420.

[6]徐小青,张赫,吴春燕等.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全程陪护[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2):119-122.

[7]杨秀梅.无偿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全程护理的体会[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4):365-366.

[8]郝琼.护理在机采血小板献血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358-359.

[9]李诗敏.首次机采献血者综合性护理效果[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9):946-947.

[10]李英,李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整体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4):136-137.

[11]钱新红.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9):138-139.

[12]兰艳红.浅谈初次献血者献血前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5):444-445.

[13]陈娟.护理干预对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12(4):363-364.

[14]林宝莲.浅谈心理护理在捐献机采血小板者中的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0,23(5):612-613.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Nursing of the First Single Blood Platelet Donors

Long XuefangLu lixiaLuo xiaqingGuo yanmei
(1.Panyu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Guangzhou 511400,China;2.Guangzhou panyu district center blood stations,Guangzhou 511400,China)

ObjectiveAnalysi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platelet donors,and explore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MethodsChoose from November 2014 to July 2014 for the first time I stand during solid platelet 120 blood dono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of 60 cases,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plus with nursing measures. Compare two groups of blood donor nursing before and after psychological state.Results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in the group,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nursing after blood donors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before treatment,significant difference,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Nursing before psychological state score of two groups of blood donors,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mparison between two groups blood group after nursing,observation group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blood donors in the control group blood donors,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 first solid platelet donors continu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blood donors,increase the enthusiasm of the donors,can be applied in the blood donation work.

For the first time;Single blood platelet;Blood donors;Psychological analysis

R473

A学科分类代码:32071

1001-8131(2016)04-0491-03

2016-02-03

猜你喜欢
献血者血小板状态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7666名互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及献血心理调查
恶性肿瘤与血小板相关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