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存体验对大学新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研究
——以湖北科技学院为例

2016-09-16 01:54邱承柏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新生素质大学

邱承柏,李 涛,张 军

(湖北科技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野外生存体验对大学新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研究

——以湖北科技学院为例

邱承柏,李涛,张军

(湖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以野外生存体验课程为载体,通过教学实验和问卷调查,对大学新生参与野外生存体验课程前后的体质情况、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期望和课后感受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野外生存体验课程对改善大学生体质状况,提高大学新生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团队意识等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作用,并提出加大重视力度,科学指导,理性参与野外生存体验活动,多渠道开展野外生存体验活动的建议。

野外生存;体验;新生;综合素质

当代大学生承载着未来中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事业的建设任务。然而,2012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大学生公众形象调查》结果显示,主流的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危机感和使命感强,渴望成才,献身事业,报效祖国,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1]。物质生活的日益丰裕、求学压力的剧增和舶来文化的影响与冲击,使得部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一定的错位和偏差,使得现今大学生体质状况差,心理素质脆弱,注重实惠,缺乏理想;贪图享乐,怯于奉献;强调自我,忽视他人;创新能力和实践不足。上述现象表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有待于提高,综合素质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与党和国家及社会发展对青年学生的素质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2]。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高等教育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成为现今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手段,是教育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内容。教育家张伯苓曾指出“教育里没有体育,教育就不完全”[3]。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而且能使人的精神、人格和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从教育学角度来看,综合素质可概括为身体和心理两大方面的基本要素及其品质的综合[4],内容涵盖思想道德素质,业务技术素质,文化审美素质和心理生理素质等方面,也即德、智、体、美等要素及品质[5]。大学新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成熟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通过公共体育课——野外生存体验体验这一新颖、挑战、益智、益体的课程载体,研究其对大学新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湖北科技学院野外生存体验课程为切入点,以课程对大学新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为研究目的,通过野外生存体验课程载体,开展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结合数据,梳理并分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变化,剖析野外生存体验体验对大学新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从而为我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选修野外生存体验的大学本科生(非体育专业学生)120人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体育科学》、《体育导刊》、《体育与科学》、《体育文化导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和《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权威期刊和重要期刊及野外生存体验体验方面的专著,搜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遵循社会学问卷制定的原理和方法,设计“野外生存体验体验课程前后大学新生综合素质变化调查问卷”,然后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制定大学新生综合素质调查问卷,分析大学新生综合素质现状和实验效果。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和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取研究相关数据。

4.教学实验法

以我校野外生存体验体验课程大纲的要求为蓝本,综合考虑大学新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进度;结合我校野外生存体验课程模式和教学内容,设计参加野外生存体验课程学习的教学实验,并分别在课程开始前和野外生存体验课程结束后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以期获得相应的数据支持。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选择

为保障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实验对象均为未接触过野外生存体验体验的2014级大学新生,通过自主选课平台选课,共计120人,其中男生51人,女生69人,并将其随机分成10个小组。

(二)野外生存体验体验课程设置

表1 野外生存体验体验课程设置

(三)野外生存体验体验前后大学新生综合素质的变化

1.体质测试情况

野外生存体验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背负行囊,跋山涉水,挑战自我。学生需要克服大自然中变化多样的天气和不同情况的地质地貌,面临生存的压力和挑战;同时,在野外生存体验活动的开展中,学生既要表现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又要在竞争的环境争取自我,表现自我,与他人之间进行合作与竞争;双重压力下,学生的潜力被一点一点的激发出来,意志力逐渐得到磨炼,其耐受能力和抗打击能力得到了提升。表2的研究数据显示,大学生参加野外生存体验训练以后,其耐力素质、仰卧起坐和肺活量等方面的测试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特别是耐力素质在野外生存体验后的平均分比例上升了11.48%,说明野外生存体验活动多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耐受力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表2 野外生存体验前后大学生体质测试平均成绩比较

2.野外生存体验前后思想道德素质的变化

调查(表3)显示,野外生存体验后,“更愿意与同学交往”的比率上升至29.6%,说明大学生在沟通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启发和更强烈的沟通欲望;“乐于帮助他人”的比例上升2%,社会责任感更加强烈;有明显“团队意识”的比率达到26.1%,说明野外生存体验后,以野外生存体验项目为切入点的活动,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学生之间的沟通增多了,上课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肯定,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加强。同时,由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候的思维活跃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其思维敏捷度比例上升了4.3%。数据表明,高校体育课程野外生存体验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有力的促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表3 野外生存体验前后活动感受对比调查表

3.野外生存体验课程学习期望

表4 野外生存体验前后体育课程学习期望比较

由表4可知:在没接触野外生存体验前,63%的学生学习体育课程为了“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23%的学生是为了“减缓压力”,释放平时学习生活中的压力,这说明在学生心目中体育课程的学习是身体锻炼的一种手段,是自我释放的一种方式,并没有将其作为发展自我全面素质的一种平台,表明传统体育课程没有实现以体育“德”、 育“智”和育“美”的目的。野外生存体验课后,学生期望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增强体质”下降22.09%,减缓压力上升至27.78%,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增强心理素质”上升至18.5%,比率增加了16.59%,说明通过野外生存体验课的学习,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得到提高,体育课程不仅成为学生增强体质的手段,更成为释放压力,增强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平台和渠道,体育的作用无形之中被学生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这对后期学生的大学生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4.体育课程学习的目的

表5 大学生野外生存体验前后学习目的比较

调查(表4)显示:教学实验前,46%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目的为“锻炼身体”,这由体育的本质决定。野外生存体验课程后,47.27%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程是为了身体锻炼,说明学生清楚的认识到野外生存体验课程对身体锻炼的意义和价值,“健康第一”的意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比较野外生存体验课前后,我们发现“学习体育知识”和“其他”的比例分别上升了5.00%和6.88%,通过参加业务课的学习,学生意识到野外生存体验课不仅能增强体质,学会体育锻炼的方法,而且能学习到体育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其他方面的素质,说明通过野外生存体验课使学生知识学习的辐射面增加,其他方面的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升。

5.学生对野外生存体验课组织形式的评价结果调查

调查结果(表5)显示,57.14%的同学认为野外生存体验课的上课形式比传统体育课程模式上课形式“好”。这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参与技术易于掌握、运动负荷量适中、身体素质要求不高、设计具有挑战性、刺激性和趣味性,团队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6];改变可传统技术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形成“教师——小组——学生——小组——教师”的学习模型,“让学生充分运动体验运动的乐趣”、“让学生挑战新的技能,体验学习的乐趣”[5]、“让学生进行探究体验创新乐趣”,这种体验运动和学习乐趣的教学环节互相连接,层层推进,使学生分别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体育固有乐趣[7]。进一步达到提升大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目的。

表6 野外生存体验课程前后的学生态度比较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野外生存体验是一门新兴的体育课程,通过野外生存体验课的学习,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懂得了团队,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沟通。这对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意识等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野外生存体验对增强大学新生的体质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开放的活动环境使学生走出教室,舒筋活骨,亲近自然,这对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素质,改善体质状况具有促进作用。

2.体验式的野外生存课程教学活动对大学新生具有一定的心理调节作用,对缓解精神压力,改善不健康的心理倾向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3.以小组为主体的学习形式,锻炼了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者对大学新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建议

1.学校应加大课程重视力度,逐步将野外生存体验课程引入新生入学教育和心理课堂,使其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有力手段。

2.科学、理性推广和实施野外生存体验课程。野外生存体验活动是高风险的体育活动,其实施尚有诸多规范和细化的环节,因此对大学新生参与野外生存体验活动需科学指导,理性参与,严格监控,以免产生安全事故。

3.多途径的开展野外生存体验活动。如指导学生成立野外生存体验爱好者协会,通过开展野外生存体验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发展,提高大学新生的沟通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冉珑.试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教育[J].安徽农学通报,2007,(9).

[2] 余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原因及途径[J].法制与社会,2009,(8).

[3] 周成.民国时期(1912-1937)体育家群体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4] 马西,李禄峰.析艺术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石[J].文学与艺术,2011,(6).

[5] 刘峰文.独立学院学生素质教育现状与提升途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

[6] 徐广.开放式体育教学的应用研究[J].华章,2014,(15).

[7]葛冰.体育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2095-4654(2016)07-0145-04

2016-04-12

2014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指导性项目(14G365)

G807.4

A

猜你喜欢
新生素质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重获新生 庇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大学求学的遗憾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