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服务的区域教育生态构建研究*
——以武汉教育云为例

2016-09-16 02:42俊,吴砥,周
中国电化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武汉市教学活动资源

朱 俊,吴 砥,周 鹏

(1. 武汉市教育局 基础教育处,湖北 武汉 430000;2.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湖北武汉 430079;3.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基于云服务的区域教育生态构建研究*
——以武汉教育云为例

朱 俊1,吴 砥2,周 鹏3①

(1. 武汉市教育局 基础教育处,湖北 武汉 430000;2.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湖北武汉 430079;3.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教师、学生、管理者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云教育平台上,参与者、学习资源、教学活动、教育管理活动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相比于传统的教育生态,资源更丰富、交互更及时、教学活动更多样、教学管理活动更高效。该研究以武汉市教育云平台及其在教学活动和教育领域等方面的应用为典型案例,首先分析了云教育生态的组成结构及其参与主体、学习资源等组成要素,其次分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和教学评价三个层面研究了云教育生态下教学活动的创新,最后研究了云教育生态下的教育治理创新。该研究通过总结武汉市云教育生态建设与应用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云教育生态;教学活动;教育治理

一、引言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成为指导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表明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的趋势[1][2]。2012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工作会议,明确了以“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工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重点[3]。同年11月,教育部批准武汉市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专项试点城市,率先探索区域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路径。通过两年多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工作,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相关部门大力协同下,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初步建成了以教师、学生、家长、服务提供商、教育管理者为参与主体,全面支持师生教学、教师教研、数字学习资源分享和各方主体间交互的教育生态环境,探索与总结云教育及其生态环境的构建、运行、应用的理论,以及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服务提供方在云教育生态环境中的运行机制,对云教育及其生态的建设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云”随着“云计算”技术而出现,是其在远程教育领域的应用。云计算具有广泛的网络访问、按需自助服务、服务可度量、快速弹性以及资源汇聚成池五大主要特征[4]。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涵盖了从提供基础设施到发展环境的所有步骤[5]。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是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它将显著加快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进程,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带来新一轮变革[6][7]。教育云以云计算技术向教育教学提供一切软硬件计算资源和服务,是从技术的视角开展的研究[8]。Smith认为任何学校、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学校管理人员,IT员工在采用或使用教育云服务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9]。现有的教育云研究包括两个方面:教育云环境的构建[10-13]和云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在教育云构建方面,祝智庭教授提出校级、区域和公共三级建设机制构想[14]。首都师范大学的罗洁从技术视角分析了北京市基础教育云的体系结构,提供包括在线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的支持[15];在“教育云”资源建设方面,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管理处的杨孝堂等分析了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资源建设规划,作为公共“教育云”平台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支撑[16]。华东师范大学的任友群教授总结了我国现阶段教育云的建设情况,提出了教育云发展面临的几个困境,即:教育云标准、治理格局和可持续发展机制尚未形成[17]。在云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方面,国外研究者指出,教育云最重要的好处是能够支持学习过程,包括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课堂学习、远程学习、虚拟实验室、学习评估等等[18-20]。国内研究者张进宝、黄荣怀等分析了教育云对教育公平和学习资源共享方面的价值,并提出了教育云按需服务、泛在性、快速弹性、服务可量化等特性[21]。综上所述,现有的关于教育云的研究主要关注教育云环境的构建,而较少从整个生态环境的角度研究参与主体之间的交互行为、教学活动和教育治理。

本研究以云教育生态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组成结构、构成要素、教育教学活动创新,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给出了云教育生态环境的内涵及构建要素,其次基于武汉市教育云建设和应用实践,研究了教育云生态的教育教学活动及特征,最后以武昌区教育管理创新为例,研究了教育云生态下的教育治理特征。

二、武汉市云教育生态的内涵及构建要素

杨宗凯教授曾经提出教育生态系统是指通过云资源平台、云管理平台的联通,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各方的共同活动构成的学习生态、教学生态和服务生态的信息化教育生态系统[22]。根据武汉教育云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云教育生态”是指在互联网技术、云技术、社会网络技术的支撑下构建教育教学云平台,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接入该平台,旨在辅助正式、非正式学习和教学评价、促进各主体间交互、提升教育治理水平。

(一)教育云生态的结构

本文给出的云教育生态结构如右图1所示,包含参与主体、学习资源、教学活动和教育治理四部分。这些参与者、资源、活动、服务等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使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能更便利地交互,数字学习资源能更广泛地共享,教学活动能更多样化更有效,教育治理活动能更智能化扁平化,从而提升整个生态环境中的教育教学绩效。

图1 云教育生态结构

参与主体是云教育生态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云教育生态的建设者,同时也是受益者。从教育的角度,学生、教师、家长和教育管理者都属于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利用云平台、移动互联网技术,学生、教师、家长和教育管理者之间可实现直接交互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发挥了每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教育教学成果惠及到每个主体,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氛围。

云端学习资源是云教育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各种教学活动的基础。由各类参与主体共同创建,具有云端存储、广泛共享等特点。云端存储打破了学习资源量的限制,海量学习资源如视频、课件、教育软件等都被存储在云端,可供参与主体随时访问和获取。广泛共享使得教育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教师甚至学生、家长都可以制作学习资源,并通过特定机制分享,即使偏远贫困地区也能获得优质教学资源,有利于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教学活动的创新是促进云教育生态不断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云教育环境中,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探究学习等不断出现,课堂内外、正式与非正式学习互相补充配合,形成了有机统一体。另外,智能化的学习评估系统精细准确的采集分析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各项信息,并根据评估结果开展后续教育教学活动,使得云教育生态下的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

云教育生态下的教育管理更加全面化、智能化。在云教育环境中,教育管理者不仅能够实时掌握学校、教师、学生的各类信息,还能通过教育云平台发布各种招聘面试等信息,组织校际网络教研等;学生、家长能及时查询相应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自主了解学校情况;教师能够制定个性化的日常工作索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全方位的校园安全系统为教学环境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教育云生态中的参与主体

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包括学生、教师,而从教育的角度,家长、教育管理者同样也是参与主体。和传统教育教学活动相比,云教育环境下学生、教师、家长、教育管理者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技能、能力要求和交互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结合武汉市云教育的实践,总结云教育生态中主体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云教育生态中参与主体

以武汉市教育云为例,包括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在内的参与主体的分布如图2所示。

图2 云教育生态中参与主体分布

云教育生态中包括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在内的主体与传统教育生态中的主体的区别如下:

1.教育云中主体的技能与能力

云教育生态对各个类型主体提出了不同方面的能力要求,在实践中主体的各种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与传统教育生态相比,教育云中的主体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有着较强的信息意识和较高的信息能力。学生、教师、家长和管理者都需要掌握基于云平台和各种应用服务建成的各自网络空间的使用方法,了解其相关功能。

对于学生而言,教育云生态中的各种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沟通表达等能力。以武汉市台北路学校为例,该校推出的3A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环境,选取与自己的能力和需要相符合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师来说,最主要的是提高信息技术融合教育教学的能力。制作和加工数字化学习资源,建立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这些都有利于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能力。另外,面对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

2.教育云中主体的沟通

主体间的实时交互性是云教育区别于传统教学环境的主要特征之一,传统教学环境受限于时间和空间,师生、生生间的交互仅局限于校园内、课堂上。云教育和网络学习空间通过促进学生、教师、家长和管理者的交互,增强了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的积极变化,即增强了教育的效果。网络学习空间中不同服务对象间交互,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学习、教学、教研活动,这些活动相互作用组成了云教育生态的社交特征。

在武汉市云教育中,师生间的交互从传统教学活动中的课堂上扩展到课堂外,教师间的教研交互、学生间的小组学习交互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以硚口区第十一高中为例,该校的戴勇老师通过在个人空间里上传大量多媒体学习资源,并积极与学生交互,实现了师生、生生间在线高效互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针对性,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又如武汉市蔡甸区新民中学的张志勇老师,他在教育云空间发表个人原创日志340多篇,汇聚武汉市内外不同年龄、学科400多位教师,开展相互教研交流,实现共同专业成长,成为在线教研交互的典范。

(三)教育云生态中的学习资源

教学活动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及作为其载体的书籍、资料、数字资源等,都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学习资源。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一定的学习资源而展开的,因此学习资源是教学环境的关键因素。云教育的首要特征就是多样化来源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云端存储与广泛共享。云教育生态中学习资源的海量化,一方面是指由于更多的学习资源提供商参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制作,加之教师、学生参与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制作,因而学习资源的来源更加广泛,在云端存储的各类型数字化学习资源数量更多;另一方面是指由于各类型学习终端的普及,尤其是移动学习终端在中小学的广泛应用,加之网络带宽的不断提升,师生能够更多地获取海量学习资源。

在武汉市云教育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和获取两方面相对传统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武汉市硚口区韩家墩小学为例,该校围绕“好习惯”理念制作了德育系列微课,包括:好习惯养成微课、校园文体活动微课、校园安全教育微课、家长培训微课。并以此开展在线德育教育活动,根据儿童心理特点,采用新颖的德育教育形式,开展富有儿童化的有效德育活动,让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浑然一体。武汉市外国语学校开发的武外在线、外小在线、美中在线和国际微课程四个在线教育平台,汇集了240名中外教师,涵盖了国内外从小学到高中12个年级30多个科目,已累积了9000多节优质教育课程,跨国别、跨地域、跨学科的课程资源实现了国际国内教育资源共享,线上与线下高度互补。

武汉市的云教育已形成以学科资源和专题资源为主,学生、教师、家长应用为补充的全方位多角度数字化教学资源。资源总量达到1448771条,资源类型包括教案、课件、习题、素材等,各类型资源所占比例如图3所示。

图3 各类型资源所占比例

其中学科资源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全部学科的基础资源,各学科资源数量如右图4所示。可以看到,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资源数量最多,占到学科资源总量的一半以上;地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物理这些常见学科的资源数量次之,其它学科的资源数量较少。

图4 各学科资源数量

优质的学科资源已经被教育云环境中的各类参与主体广发浏览和使用,各类学科资源的浏览量如图5所示。学科资源的总浏览量达到391308,其中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的浏览量最多,占总浏览量的一半左右;物理、化学、历史、思想政治这些学科的浏览量次之;音乐、美术、科学等其它学科的浏览量较少。

图5 各类学科资源浏览量

专题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微视频、网络课程、导学案等资源类型,专题资源总数达到16247,其中各类型专题资源数量如图6所示。可以看到,教学设计和课件类的专题资源数量最多,占专题资源总量的一半以上;导学案数量次之;教学微视频、课堂实录、教学课例包和其它类型专题资源数量较少。

图6 各类型专题资源数量

另外,供教师使用的“教学助手”,为学生设计的“仿真实验”,以及由家长使用的“家校帮”等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武汉市云教育学习资源的内容。

三、武汉市云教育生态下的教学活动创新

教学活动创新是教育云生态区别于传统教育生态的最显著特征,借助宽带网络支持、海量的数字资源、无界交互机制,创新了课堂学习、课外非正式学习和学习评估,成为构建教育云生态的关键环节。

(一)云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1.云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活动

一方面云教育环境为现有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环境支持,另一方面在云教育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传统意义上的探究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具有显著的区别。只有在云教育环境的支撑下,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融合教学能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设计各类符合云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才能使云教育生态具有实质的含义。武汉市各中小学校在云教育生态环境的背景下,根据其学校特色和学生特征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如位于武昌区的三道街小学提出了“魔方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东方红小学提出了“学·问课堂”的教学模式创新等。表2从师生角色、教学方式、教学环节、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将传统教学模式、现有创新教学模式和云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进行了对比。

表2 云教育生态下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从表2可以看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现有的创新教学模式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起引导作用,他们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课堂教学活动摒弃了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模式,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且注重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究潜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而云教育环境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融合了现有教学模式的优点,并且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一定调整和再创新。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多样性的多元发展,促进了学生的知识获得和能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整合也让课堂的教与学充满活力和乐趣,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师生之间的交互越来越方便和顺畅,实现了教学课堂的生态化。学生们在这种课堂环境中发现了乐趣,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等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2.云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满意度分析

云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否成功实施且被广泛采纳和应用,关键得看其教学效果,主要包括师生的满意度和其对师生产生的积极影响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来研究师生对云教育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满意度等情况。本研究把对学生满意度问题分为如下4个维度,如图7所示。

图7 学生对云平台的总体满意度

本研究把学生接受云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选择意愿划分为5个维度,如下页图8所示。

图7和下页图8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云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满意,他们开始接受并持续使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提供了多样化、动态化的教学资源,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成绩和信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云教育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创新

云教育环境不仅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持,而且可以促进非正式学习的发展。非正式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的过程,主要指做中学、玩中学等。云教育环境为非正式学习提供了便利,为师生构建了一个无时、无处不在的学习环境,支持个性化学习、学习资源多样化且方便协作和共享,使师生之间通过云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武汉市各中小学校对云教育生态环境背景下的非正式学习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功,洪山中学融合信息技术打造的“云端农场”就是其中之一。

在武汉市教育云的生态中,洪山中学于2010年开设了一门校本课程——“云端农场”,它融信息技术、植物、综合实践课程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学习环境下自主学习、深度理解和高水平思考的机会和平台,格外受学生们追捧。该校的“云端农场”采用分段式推进方法,按照确保兴趣、自选任务的原则展开,主要特点是:学校成立课程开发团队,由教师自主开发课程;学生按兴趣进行分组合作;整个过程学生亲身实践,利用教育云资源设计并完成任务,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教师全程跟踪指导但不直接参与,只作为研究引导者、方向控制者和成果鉴证者。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该校师生对校本课程“云端农场”给与了高度评价,具体回答内容如表3所示。

图8 学生对教育云的选择意向

表3 “云端课程”实施效果访谈结果

从表3中可以看出,基于教育云的“云端农场”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方面使学生能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学科知识,也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与人沟通和交流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对教师而言,可以通过自主开发课程,由传统的课程执行者转化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全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目前,该校的课程开发通过云空间正在使更多的人受益。

(三)云教育环境下学习评估创新

美国著名教育家泰勒(R. W. Tyler)指出,教育评价不仅是反映学习者的成绩,而是要重点描述教育结果和教育目标的一致程度,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对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案进行改进[23]。云教育环境下的教育评价创新,主要改革教育评价的目的、丰富教育评价的内容、创新教育评价的方法,形成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在云教育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都会在云平台上有相应的记录,这为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教学评估提供了可能性。智能化的教学评估是通过多维数据分析进行学习反馈与干预,从而实现减轻学生负担、增强学习效果和促进学习个性化。智能化地教学评估包括学习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的采集,基于多维分析、知识工程和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于教材选择、教师教学方案制定和学生自主学习。

以武汉市华师一附中为例,该校与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合作,建设了智能化学情分析系统。该系统是一款基于多学科知识体系结构的云端在线测试与学习诊断分析系统,它以数据科学为基础,基于学习者个体的差异(如能力、偏好、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诊断、学习建议,并记录学习者的历史学习数据。其设计理念是从知识能力、技能方法、关键能力建立起统一数据标准,多元化采集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数据,综合应用深度学习、知识工程等技术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方便学校进行精细化管理,帮助教师因材施教,学生自主学习。目前,该系统面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等多学科,既可以为班级生成包括班级成绩分析、答题状况分析、试题分析、学习问题分析、知识点统计在内的班级诊断报告(如下页图9(a)所示),又能为单个学生生成包括成绩落点、答题状况分析、试题分析、答题策略、学习问题分析在内的个性化诊断报告(如下页图9(b)所示)。

图9 智能化学情分析系统的诊断报告

通过图9中的班级成绩分析结果,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班级的成绩与排名,省时、省力又省心。班级答题状况分析部分又展示了整套试卷试题的难易度与学生的答题状况,得出班级的迷惑知识,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方向。针对学生个人答题状况,系统推荐个性化诊断报告,有助于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习的盲点与薄弱环节,而且系统还提供很好的补救建议,能为学生规划一条适合的个性化学习路径,为今后的学习指引方向。

四、武汉市云教育生态下的教育治理创新

(一)云教育下的扁平化教育治理结构

云教育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活动,还使教育治理更加扁平化和精细化。传统教育治理的结构是层次化的(如右图10(a)所示),相关教育指示、教育文书的传达是逐级进行的,上级机构领导传递给其直接附属机构的相关人员,然后传达给各个学校的领导,最终到达学校的教师以及学生。而随着信息技术和云平台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在现有的教育治理中,区域教育行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学校、教师、学生的各类信息,而基于云平台的公文直达系统能够将教育管理措施直达教师,学生、家长也能及时查询教育管理信息,使得管理层级压缩,使教育治理更加扁平化、精细化和更加高效(如图10(b)所示)。

图10 云教育下的教育治理扁平化趋势

教育治理的扁平化使得信息传递更加快速,交流沟通更加方便,更好地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激发了每个学校的活力,给教育领域带来了积极影响。

(1)促进了教育公平。农村地区、落后地区、薄弱学校等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信息化手段的落后和受关注度较低,师生接收相关信息的速度较慢甚至无法接收,这使他们不能及时把握教育领域的动态信息,从而错失许多有利于发展的机会。教育治理的扁平化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各个教师、学生能及时收到相关信息并进行查询。因此,扁平化治理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2)提高了治理效率。基于云平台的教育治理中,信息传递的速度提高、范围扩大,节省了资源;相关管理人员通过云平台可直接查看学校、师生等的所有信息,并能很方便地对这些信息进行操作;教师能直接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更加方便、及时;各个学校能及时对上级发布的信息给予反馈,双方之间交流无障碍。

(3)管理更灵敏。云平台的集中管理使得管理更加灵敏,教育公文、个人信息等数据的修改可以实现“一改全改”;教育管理者能根据需求制定特定的计划,且云平台能够根据个人需求灵活地推送信息;教育管理者可随时随地了解各个学校的动态信息,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提高了师生的积极性。扁平化的治理方式更多考虑到了师生的需求,切实地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一方面他们能及时获得相关的教育信息,另一方面他们能通过相关平台参与教育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使得他们更具话语权,进而提高了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介绍武汉市教育云生态中教育治理的创新。武昌电教中心在云教育的背景下建立了综合教育管理平台,其主要功能有方便获取信息、根据需求推送信息和促进交流与互动。“方便获取信息”使得每位教师、教育管理者根据自身的角色定制功能,参与全区的教育管理活动;入学前,家长能够自主查询对口学校,了解学校情况;入学后学生能够选择喜欢的网络课程;学校可以记录学生成长足迹,了解学生发展状况。“根据需求推送信息”实现了包括招聘公告、资格复查、考核须知、面试安排在内的教育行政信息公开透明;电子公文直达学校、教师;多平台实时监控校园安全。“促进交流与互动”包括网络教研校际互动;通过德育争章,记录成长点滴,如三道街小学的“蜜蜂争章”、中山路小学的“小白帆争章”等等;图说校园,分享成长喜悦;幸福指数网上测评,学生更具话语权。这三个方面的功能从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扁平化治理的优势,充分说明了教育治理从层次化向扁平化转变的必然性。

(二)云技术支撑下的校园安全管理

校园安全管理是是保障师生人生安全的需要,是维护学校及师生财产安全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需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校园安全环境有了新的需求。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增强,学生思想的不断开化和进步,校园和社会之间的互动不断增加,校园的环境也在快速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建立一个稳定完善的校园安全管理系统十分必要。

尽管学校已经意识到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也在安全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如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但传统的校园安全管理系统存在两个弊端:一是缺少统一平台,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监控系统,但又各自为战,这对于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上级之间信息无法共享,校园管理不够 “智慧”,大环境不够安全;二是在大部分情况下,视频监控只有在发生事故后才会调出查看,事前缺乏防范意识,事中无法及时处理,这使得即使校园里布满监控,也无法真正保障师生的安全。而云技术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为校园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云平台实现了信息之间的共享和交流,各个学校的监控信息通过云平台实现了集中化管理,多平台实时监控校园安全,实现了管理的智能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武汉市教育云的生态中,各区的校园监控系统基本实现全面覆盖,且部分学校的监控系统已经接入云平台,通过总监控视频可清晰地看到各学校传输过来的视频信号,学校广场、教学楼、图书馆等关键点位的监控区域一目了然。而且根据授予权限的不同,各类人员可查看自己权限范围内的监控视频,如学校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在办公室或监控中心对全部或部分摄像机图像监控设备等进行全方位控制,查看教师全景、近景及特写;家长则可以查看部分涉及孩子的监控视频,这样方便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实时沟通,更能保障学生的安全。

五、结论与展望

武汉市教育云生态的构建致力于教育公平、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化发展,正在促进基础教育的创新转型。本文以武汉市云教育生态为例,归纳了云教育生态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总结了武汉市云教育生态下的教学活动创新和教育治理创新实践。研究发现,与传统教育环境相比,云教育生态中的教学活动,教育管理方式,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等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和行为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全面提升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的水平。有效的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以及教育治理水平。我们坚信随着教育云规模化、常态化、深层次的应用,将会对教育产生深刻的革命性影响。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D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010-07-29.

[2] 周鹏等.我国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探索——福鼎二中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8):15-18.

[3] 刘延东.把握机遇 加快推进 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D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11/xxgk_144240.html, 2012-09-05.

[4] Mell, P., & Grance, T.. The NIST definition of the cloud computing[DB/OL].http://csrc.nist.gov/publications/drafts/800-145/Draft-SP-800-145_cloud-definition.pdf, 2011-10-30.

[5] Edlund, Å.. Cloud computing: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Swedish entrepreneurs[DB/OL]. http://eng.entreprenorskapsforum.se/2012/11/22/cloud-computing-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2012-11-22.

[6] 吴砥等.教育云服务标准体系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5):2-100.

[7] 杨宗凯,吴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科学,2014,(2):57-91.56.233.

[8] 冯坚.基于云计算的现代远程教育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39-42.

[9] Smith, G. S.. Straight to the top: CIO leadership in a mobile, social, and cloud-based world[M].New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3.125-152.

[10] 王康,廖汉文等.云计算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4): 104-106.

[11] 蒋家傅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109-114.

[12] 杨玉宝,廖宏建.泛在学习视角下的教育云资源建设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4): 101-105.

[13] 云霞等.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5):108-112.

[14] 祝智庭,管珏琪.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新发展:从“班班通”到“教育云”[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14): 4-8.

[15] 罗洁.北京基础教育服务体系(基础教育云) [J]. 电化教育研究,2013,(6): 57-63.

[16] 杨孝堂.杜若与热哈提·努尔散, 基于国家远程教育云的数字化资源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21): 14-17.

[17] 卢蓓蓉,任友群.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云中漫步——教育云建设的困境及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 2012,(1): 62-67.

[18] Aljenaa, E., Al-Anzi, F. S., & Alshayeji, M.. Towards and efficient e-learning syste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A]. In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Kuwait Conference on Eservices and E-Systems[C], Kuwait:ACM, 2011.1-13.

[19] Jiao, B., Wang, H., An, S., & Fang, H.. Research on distance collaborative activities for teacher education based on online video and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A].In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 Education[C].Singapore: springer, 2011.180-185.

[20] Pyzik, L.. Remote teaching and new testing method applied in higher education[J]. Advances in Intelligent and Soft Computing, 1999, (99):237-259.

[21] 张进宝,黄荣怀等.智慧教育云服务:教育信息化服务新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2,(3): 20-26.

[22] 杨宗凯.先进教室·数字教师·未来教育——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之经验探索[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4):16-21.

[23] [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李馨 赵云建

The Research of Building Regional Education Ecology Based on the Cloud Service—A Case Study of Education Cloud in WuHan

Zhu Jun1, Wu Di2, Zhou Peng3
(1.Section of Basic Education, Wuhan Education Bureau, Wuhan Hubei 430000; 2.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Strategy Research Base (Central China),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3.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Hubei,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The application of cloud technology makes the way of participating in teaching activities of teachers, students and administrators undergo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On the cloud education platform, participants, learning resources,teaching activities, education management activities and so on together constitute a complet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resources are more abundant, interaction more timely, teaching activities more diverse,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activities more efficient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ec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typical case of education cloud platform in Wuha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education field,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ucture of cloud education ecology (CEE) and its main participators, learning resources and other elements; and then,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activities in CEE is studi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classroom teaching, out-of-class learning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finally researches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governance in CEE. The study summariz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bout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EE in Wuhan,providing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promoting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in China.

Cloud Education Ecology (CEE); Teaching Activities; Educational Governance

G434

:A

1006—9860(2016)04—0021—09

朱俊:硕士,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handsomezhu2005@163.com)。

2016年2月17日

*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4JZD044)之子课题六“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与能力发展研究”研究成果。

① 周鹏为本文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武汉市教学活动资源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