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龙,滕雪萍,黄 勇,班克杰,孙忠亮,王章安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杨龙1,滕雪萍1,黄勇1,班克杰1,孙忠亮1,王章安2*
(1.广西中医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2;2.广西医科大学附设护士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1)
依据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和评价理论,采用文献回顾法、理论分析法与德尔菲法,构建适合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不断提升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该评价体系初步确立了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24项,可广泛用于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第三方评价。
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
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是中职护理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方向。当前我国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大多采用医学教育评价标准,且偏重理论,笔试是主要评价方法[1]。国外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多有确切的评价标准,侧重护生能力,测评方式多种多样,体现了评价的准确性;为体现评价的公正性,多由专门的评价机构完成;评价指标具有客观性、可测性、代表性。在我国中职护理教育领域,对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甚少,缺乏体现专业特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且评价指标大多为定性指标,难以量化,评价方式较单一[2]。本研究旨在构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特点和护理职业标准的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1文献资料法
查询文献范围主要为国内外关于教育评价学、教育学、护理教育学等的专著;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文献;国内外关于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研究的相关文献;我国对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要求的法规文件与研究文献等。
1.2理论分析法
对护理教育培养目标、教育原则与理念,当前我国中职护理教育特点以及社会对毕业生质量要求等进行理论分析、比较、综合,为提出和确定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提供依据。
1.3德尔菲法
此方法主要用于论证和确立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及具体内涵,并赋予指标权重。因本研究开发的是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工具,故主要选择了我国知名中职护理教育专家和教学管理领域的权威学者共20人组成专家咨询小组,其中护理院校专职教师5人、临床一线护理专家5人、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者5人、实习单位管理者5人,均为副高级以上职称。通过两轮函询确定了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各指标权重,对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分析,最终确定了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
2.1函询结果的可靠性
函询过程中专家积极性系数为86%~95%,处于较高水平,专家权威性系数为0.825;两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839、0.947;P值均为0.000。
2.2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表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结合当前中职护理教育现状和用人单位需求,制定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表。其中一级指标由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构成,二级指标共24项,详见表1。
本研究初步构建了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具体内容则涵盖了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服务意识、沟通意识、人文素养、临床护理核心能力[3]等。因中职护理专业主要是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康复和保健机构,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人员,故专业知识和技能指标约占3/4,强调毕业生从事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良好的护理评估、护理干预与评价能力。
在临床护理方面,重点强调了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以及临床护理基本理论知识与专科护理能力,其权重均为6.0,显示了专家对这两项指标的重视程度。在急救护理方面,强调毕业生“具有初步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基本能力”,但根据临床一线专家和医院管理者的意见,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一般不具备独立操作呼吸机、除颤仪的能力,故在评价指标中未列出;在社区护理方面,则要求毕业生“具有初步开展社区护理常规工作和对社区常见慢性病、传染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与护理的能力”;在老年护理方面,毕业生应“具有对老年人进行自我保健指导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这些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也正是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中明确规定的人才规格[4],与培养目标一致。该评价指标内容全面,立足于社会需要,同时也符合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现状、生源条件和毕业生实际情况。
该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立足于多元评价,可用于以学校为主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也可用于毕业生核心能力自查以及用人单位、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同时也可用于社会第三方评价。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出台、卫生事业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发生相应调整,这就要求我们从行业要求出发,不断调整、完善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标准。据2014年的调查,医院对护理人员学历需求最多的是大专,约占50%,其次为本科,对中专护理人员需求量较少[5]。因此,今后中职护理专业教育将以中高职衔接五年制为主,急需制定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标准。
在《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中职护理专业设置了急救护理、社区护理和老年护理3个方向,各有两门专业方向课程[4,6],并分别对这3个专业方向的能力进行了描述。调研发现,当前中职护理专业大多数未划分专业方向,有少数卫生学校即使划分了护理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中仍然全部开设了急救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这几门课程。故在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并未按照护理专业教学标准选择某个专业方向来评价,而是对上述3种专业能力全部进行评价。
毕业生质量评价仅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部分[7],尚需开展实证研究,对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检验。未来研究应从更广阔的角度审视中职护理专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过程、素质教育与习惯养成、教学团队、教学基本条件、校企合作、教学资源建设、社会评价等内容。
表1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表
[1]魏君.中外护理教育发展概况[J].护理研究,2006,20(7):642-644.
[2]叶旭春,姜安丽.护理专业本科生临床决策能力测量工具的研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4):12-14.
[3]王章安,黄宝芹,韦艳华.护理核心能力的概念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2,43(6):576-57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5]黄刚,张军荣,李志成,等.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发展调研报告[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8):134-136.
[6]黄刚,朱爱军,张军荣,等.重调研 贴岗位 推动护理专业建设发展[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0):66-69.
[7]闵建杰,李承钧.论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J].职教论坛,2015,14(3):69-72.
(*通讯作者:王章安)■
G420
A
1671-1246(2016)17-0038-02
2014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2014C-18);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科研一般项目(A类)“中泰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对照研究”(2014JGA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