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闽南师范大学校园景观评析

2016-09-15 15:54陆东芳郑郁善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闽南认同感师范大学

陆东芳,郑郁善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闽南师范大学校园景观评析

陆东芳,郑郁善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以闽南师范大学为例,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对大学校园景观进行评析,探讨校园环境优化策略,为设计更加舒适、安全、更具认同感的生态校园环境提供借鉴。

校园景观;环境心理学;认同感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校园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加关注校园景观的整体舒适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校园景观认同感。于是环境心理学悄然而生,成为新兴的交叉领域和应用学科[1]。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环境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以人的心理需求去改善周围的环境。因此,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应适当应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当今形势下学生的行为心理需求,以设计出更加舒适、安全和具认同感的生态校园景观。

1 环境心理学相关因素分析

1.1 学生对校园环境舒适度需求

根据环境感知理论,学生置身于校园空间中,首先通过自身的经验在头脑中形成校园整体的感知,形成校园景观舒适度的评价,这是环境心理学的基本需求[2]。

1.2 学生对校园安全性需求

在校园中学生需要得到保护和关爱,安全性至关重要。安全性主要涉及到校园道路的设置是否安全;校园植物配置是否无毒、无刺、无落毛、落果等;校园设施材料是否环保,校园运动场所和设施是否及时检修和养护;校园水体景观是否安全和无污染。

1.3 学生对校园生态环境需求

学生需要相对稳定的校园微气候环境,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质,多样的植物景观,使学生心理上有回归自然的感觉,身心得到放松,因此在校园景观中要注重对生态系统的评析。校园生态系统的评析主要表现在软环境与硬环境之间的比例是否协调;植物群落配置是否多样性;校园环境对外部环境的干扰(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是否能应对。

1.4 学生对校园认同感需求

学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包括2个方面[3]:一个是场地的认同,是人的行动和意识在场地中交流和参与过程中获得的一种认同感;另一个是文化的认同,是通过校园的特质进行传达,使学生对校园文化有认同感。

1.5 校园中学生行为

早在1930年,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提出心理学公式:B=f(PE),指出“人的行为是人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4]。行为是人自身动机或需要作出反映,其受到周围客观环境影响。校园中学生的基本行为可分为:生活、学习、活动、研究4种,其对环境的需求各不相同。学习和生活属于必要性行为,各种条件下都会发生,外部环境对其影响小;活动如游玩、散步、文体活动等属于自发性,要在适宜的户外条件下才会发生,外部环境对其影响大;研究属于社会性活动,依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外部环境对其影响也较大[5]。

2 闽南师范大学校园景观评析

闽南师范大学位于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漳州市区(图1)。学校总面积122.3 hm2,校舍建筑面积60.1 hm2。其校区外部道路东与临钟法路相连,西与金峰南路相连,南临九龙江。校区分为东区、中心核心区和西区,东区为原来的旧校区,集旧教学区、学生活动中心、生活区为一体;中心核心区主要为新区,集新教学区、中心景观区域为一体;西区主要为学生运动区和生活区。

2.1 环境舒适度

学生居住在校园内首先生活、学习要方便、舒适,校园道路交通系统的顺畅度、可达性是实现舒适性的关键因素。闽南师范大学校园内部道路横贯东西,方向性强,主要由校园边界及内部林荫小道组成路网,将校园东区、中心区和西区有机地连接起来,同时又起到空间划分作用,这种布局方式有利于道路的可达性,交通便捷。但是仍然有部分路段过于狭窄,高峰期拥堵(如达理楼前的路段),使学生易产生烦躁和疲惫心理。此外,园中的指示性标识不明确,东大门没有设置导向图,只是将校园鸟瞰图悬挂在一堵高墙上;校园中的路灯及垃圾箱等使用虽然方便,但是形式过于大众化,缺乏特色,可识别性不强。

2.2 安全性

闽南师范大学校园道路是师生通行的载体,随着机动车特别是私家车不断增加,给校园道路交通带来压力,校园内虽在中心核心区、东区、西区分别设有地上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但停车位仍不足,导致车主随意将车停放道路两侧,影响正常的人、车通行和校园风貌,并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校园中有些道路缺乏导向箭头,交通标志、标线,人行横道线,减速带等。此外,校园部分运动设施未采用安全防护。

2.3 生态环境

校园环境从生态的角度来说,软、硬质环境比例不协调,硬质环境偏多,软质环境偏少,校园植物种类不够丰富,只是单一种植高大的热带树种,但热带树种的冠幅不大,遮荫效果不强。此外地被植物缺少,地表裸露,层次不分明,使得植物景观效果不好。可见校园虽有绿化,但不能满足学生遮荫的需求,在植物配置上还需提升。

闽南师范大学水体景观面积较大,水系由三湘江引入校园贯穿校园东区与核心区,但由于三湘江上游水体受污染,氮、磷超标,导致校园水体也存在富营养化问题,影响了整个校园景观美感度。其次,虽然校园做了一些亲水景观,但总体还是缺乏亲和力。

2.4 校园认同感

校园场地认同感通过校园的地域特征、交流场地的营建等来实现。闽南师范大学位于漳州市区,整个校园与漳州市融为一体,建筑和景观按照地形的走势进行规划布局,构筑交流场地如钻石广场、弦歌广场,可使学生相对聚集,促进其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获得对校园场地的认同感。

校园文化认同感通过校园建筑、构筑物、植物等特质进行传达。闽南师范大学校园中心核心区的建筑由博文楼、达理楼、励志楼、笃行楼以及逸夫图书馆围合而成,该组群整体感强,显示出建筑之间的内在凝聚力;但这些建筑不足以体现闽南传统的建筑文化。闽南传统建筑为红砖墙;屋顶为穿斗式木构架,上铺红瓦及瓦筒;屋脊为燕尾形和马鞍形。在校园建筑上看不到这些元素。

3 闽南师范大学校园改进建议

3.1 校园舒适性改进

闽南师范大学校园舒适度的考虑上存在着一定的缺憾,对于部分道路高峰期拥堵问题(比如达理路)主要发生在部分路段过于狭窄,如达理楼前的路段由于非机动车、步行人流量都很大,高峰期容易造成道路拥堵,影响道路的通达性。改变此状况可以将达理楼对面的变电站移到别处,进行道路拓宽,如果变电站迁移有困难的状况下,只能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在高峰期减少不同方向人流交叉和逆行,保证主要交通流方向,使高峰期道路顺畅。此外还要加强闽南师范大学校园中的指示性标识系统,在东大门应设置导向图,还应在各分叉路口设置明显的导向标识,增强识别性。

3.2 校园安全性改进

对于闽南师范大学的交通通行问题可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是对于机动车停车位可充分合理开发新的停车空间,可利用绿化带,植入嵌草砖,规划停车位。二是做好道路交通系统优化以及增添必要的交通标志、标线、档车柱、人行线、减速带、反光镜、护栏等设施;校园的运动设施,如校园西区篮球场距离达理学生公寓比较近,有一定的不安全性,应在篮球场周边种植绿化隔离带以及设置网罩保护等。

3.3 生态性优化策略

首先,在植物配置方面,闽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行道树主要选用热带亚热带非阔叶树种,遮荫能力差。闽南夏季树木的遮荫功能尤为重要,建议广植凤凰木作为行道树点缀道路,又可成林供师生读书休闲;栽种木棉、南洋楹等高大乔木为校园添加了成片的绿荫。在高大的乔木林下可以种植地被如红叶石楠、鸭脚木、杜鹃、苏铁等,提高遮荫效果,增加植物多样性,使得整个校园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另外,对校园的景观节点可进行特色营造,强化节点特征,例如在校园内可增设棕榈园、多肉植物园、蔷薇园、苏铁园等,这些特色鲜明的校园植物空间,可给莘莘学子留下深刻的印迹。

其次,在校园水体景观方面,闽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水体景观不同程度上受到污染。校园水系水源主要来自三湘江的上游,其上游受到污染。因此要加强上游水源的涵养与保护;其次,可以在进水口处设置物理滤网和多级生物消污净水池以保证进入校园的水体达到景观水质要求。由于陆生、湿生、水生植物以吸收、转化水和底泥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降低水体氮、磷、钾及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因此可以从临水边到水体中依次种植陆生、湿生、水生植物,在水体中又可种植各类挺水、浮水、浮叶观花的草本水生为主体的水生植物群落,通过水生植物群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也丰富了水体的景观,使水中的水生植物、水边湿生植物与岸旁茂密的树林互相辉映。

3.4 校园认同感优化策略

校园空间的格局方式不足以加强学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如可将校园划分为多元化空间,从建筑布局的形式出发,除了营建聚合性的核心教学区外,还可营造模数拼接式学科系群、线性布局的交流区。建筑的风格可用现代风格与最具闽南文化特色的红砖“古大厝”相结合,外观可运用闽南民居的传统符号飞檐、坡顶、镂空窗、红瓦、白墙等建筑元素,配合现代的建筑元素和材质,使之既有闽南文化的传承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通过在达理路和博文路交叉口以及在格物道、达理路、弦歌广场、钻石广场和空地放入象征闽南文化的石雕、皮雕、竹编、木雕等融合在校园场地空间中,在满足学生多元化空间要求的同时,使学生对校园文化产生认同感。

4 小结

随着校园发展模式的更新和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校园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高校校园环境设计得到越来越多关注;而环境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过程是通过对校园环境的认知,从学生心理出发,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舒适、安全的交流场所,也要创造出生态良好的校园环境,并且还要考虑到校园文化精髓,保留和显现校园原有的文化记忆,才能建立舒适、安全、注重校园场地和文化认同感的新型校园生态景观。

[1]吕晓峰.环境心理学:内涵、理论范式与范畴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44-145.

[2]王江萍,周舟.基于缓解压力功能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J].城市规划·园林景观,2011(2):102-103.

[3]Roger Trancik.找寻失落的空间[M].谢庆达,译.台北:台北创新出版社,1989:20-25.

[4]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武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50-168.

[5]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武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2-48.

Analysis of Campus Landscape in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Based on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LU Dongfang,ZHENG Yushan

(CollegeofLandscapeArchitecture,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350002,Fujian,China)

Taking the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mpus environment and student behavior is the focus of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landscape of the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is evaluated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communication space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actice of more comfortable,more safety and more sense of identity ecological campus environment.

campus landscape;environment psychological;sense identity

10.13428/j.cnki.fjlk.2016.04.045

2015-12-05;

2016-01-26

福建省教育厅科学基金资助项目(K8014043A)

陆东芳(1977—),女,福建仙游人,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园林景观研究。E-mail:fjldf@126.com。

郑郁善(1960—),男,福建永泰人,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园林景观、森林培育研究。E-mail:zys1960@163.com。

S731.9

A

1002-7351(2016)04-0211-04

猜你喜欢
闽南认同感师范大学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闽南文化传承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闽南,闽南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