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第三届“中国未来教育家成长论坛”暨“教育家成长联盟”全国二次会议
刘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
赵国弟校长,就学校的评价方面作了分享。上海市进才中学,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评价改革本身就是一个难题,进才中学在这个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吴钟铭校长谈到跨学科主题学习视野下的学习评价。无论是问题解决,过程建设,团队交流都是今天教育最热门重要的话题。黄校长说了自己的文科背景,说自己用的是最朴素的、最草根的做法,其实谈到的就是评价改革中很棘手、很复杂的问题。
赵校长谈到了教育综合改革评价,他提到: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需要什么就评价什么;评价需要统一标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需要结合;评价最重要的目的是改进学生学习……他们的学校具有系统化的学分制度,还有关于艺术和体育方面,我觉得做得很好,尤其是能够考虑到学生后续的发展,这点是值得提倡的。在选择约定(评价)中促进学生学习,学校规定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比例;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设定过程性评价指标;教师与学生约定具体指标的评价方式;每一阶段的过程性评价方式须书面与学生约定。评价这件事看上去很清楚,但是其实背后的很多东西都是有所关联的。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水平给予个性化学习任务,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状态应用相对与绝对化评价。和过去相比,我觉得这个是可以不断改进的,学生的学习评价的绝对和相对成分可以根据他及时的学习状态进行调整。所以,我认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同时,黄校长的很多观点和做法也是相当值得探讨的,包括家庭关系等。针对不同对象也有很多不同的意义,这里也会有很多的困惑,然后希望我们都能提出来探讨。
吴校长所说的五个维度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表现标准”,其中核心素养包括:解决问题、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创新创造、全球公民。核心能力中解决问题的两个部分就是:能力目标和表现水平。具体的表现是怎么区分的?这些问题很重要。
秦校长最令我感触深刻的是他能够结合本地文化。结合泰山文化,用“登山”这样的形式来融合学习方式和评价奖励。这样的事情也是把网络的现代技术和当地的文化历史相结合,是非常有智慧的探索。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做教育评价?为什么把教育评价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我听说过,通过考试评价改革做一个杠杆,来支撑研究性学习,这样,学生就会重视研究性学习,包括社会实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事情,这个可能会比考试成绩更能影响学生的行为。
我之前做过“21世纪学生的核心教育报告”。到底是什么重要?我们谈到了很多问题:沟通交流合作,团队建设,学科教学,这些都与它有关。中国的基础教育总体缺少的不是学业的问题,是非学业的问题,包括社会责任的问题,我们评价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我们要增加教育的改革,要对教育的学业过剩进行改革。学业成绩也和很多关系有关,师生关系、社会关系……只要不是仅仅关注学业成绩,中国的基础教育一定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的技术如何改进教育教学也很重要,在和其他国家对比的时候,也要基于自己的条件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