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9-14 03:28孔文杰郑艳霞李秀娈
菏泽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人文地理城乡规划应用型

孔文杰,刘 杰,郑艳霞,李秀娈

(菏泽学院资源与环境系,山东 菏泽 274000)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孔文杰,刘杰,郑艳霞,李秀娈

(菏泽学院资源与环境系,山东 菏泽 274000)

根据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菏泽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实际和多年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成果,从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和建议,旨在提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地方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转型时期,国家建设和区域发展使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成了社会人才需求的主力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培养应用型技术和技能人才是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的必然选择.菏泽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综合大学,本着立足和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学校把办学目标定位为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本科院校,积极承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责任.我校开设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是由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分解而来的专业之一,自2007年专业开设以来,以培养应用型规划人才为办学目标,根据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定位要求、社会对规划人才的需求和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愿望,从学科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成果对本`专业学科建设及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基于人文地理学科背景的城乡规划理科专业,专业实践性很强,培养的学生既要具有地理学素养,又要具备建筑和城乡规划设计方面的应用技能[1].基于我校悠久的地理学、城乡规划学和农学学科背景,专业设置以人文地理为理论支撑,以规划设计为技术手段,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定位以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愿望,制定出 “二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要延续原有的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要以培养满足地方城乡规划建设需求的“理论知识扎实、规划设计精通、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规划人才,后者是今后人才培养的重点.

2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我校在2006年设置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07年开始招生,根据2012年教育部新公布的专业目录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分解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2],在充分考虑学科未来的发展前景和专业师资力量,确定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发展方向,在原有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和完善.新设立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被评为菏泽学院特色专业.专业实行四年制理科教学,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 “4个教学平台+2个专业方向模块+2个职业方向” 的“422”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图1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1四个教学平台

由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构成四个教学平台.一、二年级构建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两个教学平台,前者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通识素质教育,后者是为学生系统学习城乡规划基础课程和掌握扎实的学科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所设置的课程,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与测量学等地学类课程和建筑学基础、美术基础等规划设计基础课程以及计算机辅助制图(包括CAD、PS、3D等)等基本操作技能课程.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完成泰山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城乡建筑与景观认知等教学实习任务,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扎下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功底.三年级构建专业课和实践课两个教学平台,专业课包括专业核心课、方向课和提高课,是为构建学生专业知识体系、培养专业基本技能和构建学生专业发展方向设置的课程,包括城市规划原理、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规划与设计等.实践类课程包括实验、实习和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科研训练、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2.2两个专业方向模块

“两个专业方向模块”是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而设置的城乡规划和旅游规划培养模块,包括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详细规划、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村镇规划、旅游规划管理、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等专业课程和计算机制图软件应用教程,教学安排在三年级进行,课程实行统一教学,只是在规划设计实践技能培养上设计两个不同的培养目标,供学生自主选择,本着尊重学生个性和能力特征,使其参与到本系城乡规划和旅游规划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开展实践性教学环节,指导学生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住区)、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村镇规划、旅游景点规划、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课程设计,重点培养学生对规划设计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三年级下半年安排学生到烟台进行为期5天的城乡建设与规划综合实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3两个职业方向

四年级分流成两个职业方向,即考研和就业.根据学生的职业方向,进行相关技能培养.由考研学生自主选择与有硕博学历背景的专业教师形成帮对,由教师对其进行考研指导和对口专业课程培训,强化专业知识、数学、外语能力的学习和传授考研技巧等.指导教师设计实践环节,强化就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就业意愿参与到企事业单位的培训和实习,增强就业竞争力.

3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1)专业教育理念的转变

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为指导思想,将社会对规划人才的能力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方向作为培养导向,把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和以教师为主体的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综合性教育.

2)优化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合理程度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3].对本专业而言,必须处理好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构和比例关系,由此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初步构建“2平台+2模块+1拓展”的课程教学体系.

“2平台”指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通史教育课程平台由学校统一开设,包括公共基础课模块和素质课模块,前者为政治思想课程、外语与高等数学、体育和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占课程总学分的28.2%;后者属于专业外的扩展学习,属于学生自选课程,占课程总学分的6.4%.学科基础课程是由本专业教研室根据专业发展特点所设置的课程群,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测量学、城市生态学、建筑学基础、中外城市建设史、素描、色彩、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城市规划原理、CAD制图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共13门课程,占课程总学分的23.2%.

“2模块”是针对城乡规划和旅游规划2个专业方向设置的规划设计课程模块及实践教学模块,其作用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和规划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住区)、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村镇规划、规划设计快速表达、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市政工程系统规划、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8门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占课程总学分的32.2%.

“1拓展”是指为大学生素质拓展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而开设的实践培训,如将本系的科研项目公布给学生,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参与到专业教师的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依托校政企合作实践平台,带领学生去规划地进行考察,参与调查和设计过程,以此树立大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综合素质,同时也缩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

3)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我系专业教师均来自于高校,毕业之后直接进入教学领域,缺少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教师听评课制度和教学水平考核机制,通过由教学主任和高职称或高学历的教师组成评课专家组、专业教师组成的听课组和学生评教三个评教途径来综合评定每位教师的教学质量,并提供反馈意见,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努力为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鼓励现有的专职教师定期到规划部门和规划企业学习,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以校政、校企合作规划项目为平台,让专职教师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提升专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专职教师向多学科发展,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在现有的特聘教授、高工的基础上,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建筑规划师和专业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加强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另外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为兼职教授,定期到我校开展学术讲座,开阔师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知识更新.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根据菏泽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地方高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和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转型中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对今后城乡规划人才市场需求的综合研究成果,及时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将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融入教学实践中.原有的教学方式多为参与式和案例式教学,依然沿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推行“导师制”科研学习小组,由专职教师和5~8名学生组成,便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也能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所在,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发展自己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选择性地引进原版教材,教学中要突出能力培养的授课内容,同时开展双语教学,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向多元化、专业化教学转变.

5)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强化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综合性教学环节[4].为提升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构建“基础素质+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能力” 三大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基础素质培养以自然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规划与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和实训来完成的,专业基本技能培养由美术基础、建筑学基础、测量学、地图学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等技能课程和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详细规划、景观设计规划、城市道路与交通设计和市政工程等规划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完成.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主要指毕业论文和专业综合实习.为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一年级的认识实习、绘画实习和模型制作,二、三年级的过程实习、调查实习、案例实习、设计实习和专业综合实习,四年级的业务实践和毕业设计.为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时间,在课程设置上明确了理论课和实践课程的授课学时,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建立设计训练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和校企政合作等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设计训练实验室设有自然地理综合实验室、3S实验室、绘图室、绘画室.建立曹州牡丹园和菏泽市穆李村生态旅游实习基地、泰山和济南张夏馒头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基地、烟台市专业综合实习基地等.加强校企政合作办学,与菏泽市旅游局、规划局、建设局和济南三维设计公司等单位合作,逐步形成“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校政企三体一位切实把产业、企业、就业等基本要素融入到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学生就业、地方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5].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优化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案例教学、快题设计、社会调查、野外实践和产学研项目等多样化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角色转换由被动变为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申请省级和校级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培养其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其科研意识;对现有的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改革,鼓励学生在论文选题上尽可能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工作或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做到“真题真做”.考虑到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时间与就业时间冲突,将论文开题放在三年级下半年,使学生利用暑假时间进行论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有效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

建立实践考核机制.将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相结合,加大实践考核比重,转变学生对实践教学 “应付” 的观念,督促学生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保证实践质量,建立一套的规范、详细的实践成绩综合评定标准,考核内容由实习前准备、实习中表现、仪器操作、专业技能和实习报告等组成,设定明确分值.通过具体的量化标准,提高学生的重视度,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4 结束语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基于原有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而建立的新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之中.立足于地方院校的实际和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规划人才的需求,确定研究型和应用型二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应用型规划人才培养方向,构建“4个教学平台、2个专业方向模块、2个职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人才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方向为培养导向,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初步构建“2平台、2模块、1拓展”的课程教学体系;建立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学队伍,从教学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上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构建“基础素质、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能力”三大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建立的设计训练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和校企政合作办学等实践教学平台,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建立实践考核机制,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实现应用型规划人才的培养目标.

[1]刘富刚,祁兴芬,袁晓兰.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以德州学院为例[J].高师理科学刊,2014,34(6):108-1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谢启姣.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用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1):36-39.

[4]张燕妮.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山西建筑,2011,37(17):252-254.

[5]李世泰,李娟,腾绍红.基于三创教育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J].地理教育,2014(5):127-130.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 Rural Planning Major

KONG Wen-jie, LIU Jie, ZHENG Yan-xia, LI Xiu-luan

(Departm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Heze University, Heze Shandong 274000, China)

In accordance with application 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 of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he training mode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 rural planning major wa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perennial professional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eaching reform achievements. The study puts forward physical measures of application 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from professional positioning, training mode, course system, teaching contents, methods and practical teaching,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related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level of running a school.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 rural planning; application oriented talent; talent training mode

1673-2103(2016)02-0139-04

2015-12-05

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面上项目资助(2015M039)

孔文杰(1980-),女,山东烟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城乡规划设计等方面工作.

G642

A

猜你喜欢
人文地理城乡规划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大数据时代的人文地理研究分析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中人文地理应该怎么学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我的绍兴人文地理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全100卷首批7卷)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