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旋律充实我们的人生,在音乐欣赏中发现美

2016-09-13 20:51周琳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感性课程标准多媒体

周琳娟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240-02

我们知道,音乐在艺术世界中占有特殊地位,是人类生活的亲密伴侣。古今中外、伟人、普通人,都从不同程度上喜欢和接触音乐。音乐可以起到熏陶个人性情、培养个人高尚情操以及形成个人高雅审美趣味的作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音乐,音乐的节奏性和生活的联系是如此的紧密。走路、说话、运动无一不与音乐的节奏合韵合拍。于是,音乐无时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情。

诚然,音乐欣赏是人类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然而这门艺术在初中教学中的存在情况如何?在此主要分析初中音乐欣赏存在的重要性与可能性。

一、初中音乐欣赏的作用、意义

1.初中音乐欣赏存在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作为审美教育中的重要构成和必要环节,在强化美学教育的社会大潮流里, 培养高素质人才不仅表现在科学文化知识的课程中,艺术性的欣赏同样必不可少。音乐教育本质就在于对学生的审美进行引领、深化,以此达到培育一个具备高尚道德情操的学生的最终目的。学生不仅可以在音乐欣赏中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还可以在精神情感上得到满足,体会乐趣所在,更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在初中教育阶段,充分发挥音乐欣赏课的美学作用,用丰富、形象、生动的方式,富有情感地引导学生、感染学生,从而为教育学生成为高素质、高品格人才奠定精神道德基础。

2.初中音乐欣赏存在的可能性

面对中考压力,大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是在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度过的。因此,适当音乐课程成为其放松的重要途径,调节情绪,辅助促进文化课程的学习热情。而且,初中学生十几岁的花样年华,较之小学生更具有鉴赏力,这就为初中音乐欣赏的存在提供了可能。

诚然,音乐课程已经作为一般要求在我国中学阶段普遍开设,但其不免存在一些问题。

二、初中音乐欣赏发展现状

1.初中音乐欣赏存在的问题

音乐课程在初级中学开设并实施多年,但实际教学与《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理念相去甚远。《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坚持“音乐欣赏贯穿于教学始末,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高尚人格。”但是实践中,始终没有把“审美”置于首要位置。

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应用渗透到教学领域,也融入音乐课程,音乐欣赏中依赖数字科技、多媒体设备现象也日益明显、突出。

2.对初中音乐欣赏方式的争议

很多同仁赞同多媒体课件投入音乐欣赏教学使用,认为其突出优势尤其体现在如下三方面:首先,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传统教学工具单一,比如黑板板书极其浪费时间,教学缺乏效率。其次,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传统教学形式单一,造成学生情绪上的厌烦,借助多媒体炫目的画面、音效是吸引其注意力的有效手段。最后,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营造音乐情境,配合学生审美力、帮助学生拓展想象力。

然而,笔者对此观点并不完全赞同。笔者认为与其大量、过度依赖多媒体的数字化设备教学,尚且不如干脆不做使用,或许只有钢琴的音乐欣赏反而能突出音乐的感召力。当然,笔者也不否认少量的借助数字设备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率,比之录音机高质的音响更具备震撼心灵、透彻心扉的力量。但是,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图片化,其正确性十分值得推敲。首先,音乐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其非具象性,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糜烂的追求视觉效果、概念表达本身就是对音乐根本的误解。正所谓“言之末乐之始”,音乐本来就不是具体形象可以解释的。强制性的解读只能导致音乐欣赏的片面、缺失,用具体的图像与音乐本身逐一对应,是将音乐欣赏的高层次体验活动生硬地弱化为低级的认知行为。其次,过多感官的参与只会削弱听觉的作用,弱化听觉对于音乐欣赏的至高且唯一的地位。音乐本身就是耳朵的专属,人为地加入图片、影视,把纯粹的艺术欣赏娱乐化来迎合学生所谓的兴趣是不当的。

三、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水平的途径

1.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

两汉的《乐记》,将“声”“音”“乐”分别概述,“乐”指有伴随道具的乐舞,是一种极具参与性质的综合活动。早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音乐的创作也无处不在,即兴式的音乐活动随意自然又兼具生活艺术气息。虽然是感性认知活动的自发式表达,但已然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艺术高度。

青少年的聆听还在直观的感知层面。表层的感性因素占据绝大部分,如何帮助学生由表及里,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其指引性作用。比如鼓励学生按照个人的感受做出行为动作上的表达,正视并重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音乐细胞、音乐潜能,激发学生深层体验的同时带动学生的参与性,既活跃了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游戏式地对待音乐欣赏。

2.由此及彼,从音乐到艺术

领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精神核心,将各学科知识渗透进艺术教育、音乐教育,达到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境界,培养学生从体验音乐魅力到放射式的照应所有学科、门类的学习、应用进而升华情感上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帮助学生摆脱各学科之间孤立甚至相互排斥的关系现状。

这就要求通过各方面的听觉感性介入,从而丰富其体验性。培养独具音乐鉴赏力的耳朵、多元文化交织与本土文化,建设音乐知识体系,重新诠释审美高度的听觉模式。

总之,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让旋律充实我们的人生,在音乐欣赏中发现美!

猜你喜欢
感性课程标准多媒体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