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际可
中国人的文化,自古就很在乎当官。社会上人们之间的称呼、人的俸禄、穿戴等等几乎每样事情都以当事人官的当量级别来区别对待。一个人从念书开始,就知道“学而优则仕”。
蔡元培先生是1916年到北京大学当校长的,他一到任就看出北大学生的问题。他说:“北京大学的学生,是从京师大学堂‘老爷式学生嬗继下来(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所以学生都被称为老爷)。他们的目的,不但在毕业,而尤注重在毕业以后的出路。所以专门研究学术的教员,他们不见得欢迎。若是一位在政府有地位的人来兼课,虽时时请假,他们还是欢迎得很;因为毕业后可以有阔老师做靠山。这种科举时代遗留下来劣根性,是于求学上很有妨碍的。所以我到校后第一次演说,就说明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蔡元培看问题很尖锐,他向学生提出了是升官还是做事的问题。
几千年来,中国人为什么那么迷恋于升官呢?因为极权之下,做官的只要把上边应付好了,就会一路顺风;二是在极权体制下,做官有特权,他手中有对下级的处置权,他们有对管辖范围资源的支配权,所以历代对当官趋之若鹜。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人只想当官不想做事。也的确有不少人是为了要做事才去当官的,因为当了官有更多的资源支配权,所以如果真要想做点实事,还是当官能够做成的概率要大。这其实是体制上的问题,我们需要一种比较公正的体制,一个人只要是有能力并且真有做事情的愿望,不论是当官还是不当官,应当是平等的。而且对待它的应当有更严的约束和问责,这样,就不至于把全社会的优秀人才都吸引到升官图里面,而把大量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实际工作的创造岗位上来。社会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才会更加繁荣茂盛起来。
(摘自《金融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