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疫苗监管的经验
近年来,随着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禽流感等突发、新发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全球每年有数以百万的人因感染传染性疾病而死亡。疫苗作为预防性生物制品,需求率正逐年增长,在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安全性检验系统不健全、运输储存方式不当、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不严格等,疫苗事故在国内外屡屡发生,疫苗监管之路任重道远。
疫苗研制
·美国:疫苗研发机构须经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批准后,才能研制新疫苗。
·法国:国家药品和保健品安全署决定疫苗市场投放,疫苗研制的整个过程均受严格、强制监管。
疫苗生产
·英国:全国仅有7家生产商,“药品及保健品监管署”和“保健署”对疫苗安全性进行严格监管。
疫苗储存、运输
·德国:冷链储运设备先进,运输车采用避光、密封性好的特殊材料制成,具有防热、防静电、防辐射功能;安全级别高,达到运送“生化武器”规模。
·日本:疫苗冷链过程融合二维码、条形码、电子标签等应用。
疫苗接种和不良反应监测
·澳大利亚:成立“不良反应顾问委员会”。
·日本:增加第三方医师及专家参与不良反应检测;疫苗不良反应“零”报告。
疫苗召回和损害赔偿
·加拿大:建立“全国联网医疗数据库”,通过采集门诊、住院、购买处方药三大人群信息,实现问题疫苗全部召回。
·日本:制定“预防接种健康被害救济制度”,为受害者提供一定补助/补偿。
·美国:实施“全国疫苗伤害补偿计划”,为受害者提供一个自助申请补偿平台。
每年,有许多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联合国机构获得疫苗,为了保证联合国机构采购的疫苗安全、有效,所有列入联合国采购清单中的疫苗必须经过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WHO认为,保证疫苗质量的前提是具有健全的疫苗国家监管体系(National Regulatory Authority Assessment ,NRA),该体系包括上市许可和发证、免疫接种后不良事件监测、疫苗批签发工作、国家疫苗质量控制实验室的管理、日常检查等6个方面内容。通过WHO的评估及对国家疫苗生产技术及管理水平的严格控制,使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符合国际标准,确保接种的疫苗均是高质量疫苗,降低预防接种不良事件发生率。
资料来源:国外疫苗监管的经验与启示[EB/OL].[2016-07-22]. http://news.ifeng.com/a/ 20160331/ 48278794_0.shtml.
(李欢 编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