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砌七层塔亭,撰刻万言家训

2016-09-11 13:26江苏省妇联宣传部
莫愁·智慧女性 2016年9期
关键词:甘泉乡邻义诊

江苏省妇联宣传部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甘泉街道双塘村85岁的老中医李太初,育有一女五子,其中三个孩子是机关干部,两个是企业老总,孙辈中还有三个博士。四乡八邻都赞叹李家“家风好”。退休后的李太初,为乡邻义诊二十多年,他还用十年时间,亲手堆砌七层塔亭,梳理撰写了近万字的持家之道,称为“醒世亭”。

十年手砌七层塔亭

在甘泉街道,乡邻都称李太初家是“大户人家”,不仅因为子女多,都成才,而且李家的院落也大。李家住在村头,远离庄台,周围都是农田、林地、池塘,春暖花开时节,走进李家,就像走进了世外桃源。

李家的院门上,有一幅褪色的楹联:“仁义守法是做人准绳 德才奉献乃立身之本。”匾额刻有“醒悟”两字。但精彩远不止于此,李太初修身持家的“大手笔”,在院子里。

绿树旁,一座塔亭高约20米,由李太初亲手垒砌而成。李家一女五子,大部分在外地工作安家。李太初拆下砖梁,在旧宅基地上建造塔亭景观。义诊之余,他当起了瓦木工,耗时十年,完成七层塔亭景观。

李太初的手掌粗大厚实,至今布着老茧。“砌个亭子,看似在院子里造个小景,也锻炼了我的筋骨和毅力。”85岁的李太初,还能玩转笨重的石锁。长女李明红说,父亲晚年亲手造塔,旨在启发晚辈“要有愚翁移山的勇气和定力,不畏困难,日积月累,才能获得成功”。

倡导“节庆有余”

李明红曾是甘泉街道双塘小学的校长、街道幼儿园的大队辅导员。她说,“六姐弟当中,我是最蹩脚的。”她的五个弟弟都是本科、硕士或博士文凭。现在两个弟弟是机关干部,两个在天津一家上市企业担任总经理,还有一个是主任医生。

李太初14岁学中医,后来又修学西医,大半辈子在甘泉医院工作。虽然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但李太初倡导“节庆有余”,一件羽绒服穿了十多个冬天。当初小儿子考上大学,几个哥哥都想开车送弟弟去报到,想送弟弟名牌衣裳,都被李太初挡住了。他骑自行车送儿子去车站,送给儿子一双黄球鞋、一只黄书包,叮嘱儿子“不忘本”。

时至今日,李太初也不允许儿子把公车开回家,时常叮嘱儿子,勤俭节约,廉政为民。

身教胜于言教

李太初始终注重“身教胜于言教”。退休后,他坚持为乡邻义诊二十多年,遇到疑难病症患者,他总是慰以宽心,用心医治。村民马秋凤十五年前曾被各大医院劝回“准备后事”,经过李太初86剂中药调理后痊愈。马秋凤80岁生日时,执意邀请李太初喝杯酒,表达感谢。李太初婉言拒绝:“治病救人乃医生本分,无需谢恩。”从医七十年,他从不接受病人吃请,还给不少贫困乡邻免除医药费。

李明红最懂父亲“身教胜于言教”的家训。当年她结婚时,在学校教书,丈夫在部队服役。父亲提醒她,“你是教师,一定要为人师表,照顾好婆婆。”还在新婚中的李明红,把婆婆接来,与自己同床而眠整整七年,直至丈夫转业返乡。

如今李明红的女儿也在悄然传承妈妈的这份孝心,每年暑假都把婆婆接到扬州,享受天伦之乐。

四乡八邻赞誉李太初治家有方,也激起李太初梳理家风、家训的想法。近年来,他撰写李家家训近万字,从人生、学习、工作、生活、思想、婚姻等方面,皆以四字概括,并镌刻于塔亭之上。如今,李家的“醒世亭”,已成为传递家风正能量的一道风景。

(编辑 张秀格)

猜你喜欢
甘泉乡邻义诊
父亲
支部联建润“甘泉”
走近岭南大儒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庭院枙子花
没有谁死无葬身之地
爱心义诊
韶州医院开展“面对面,手拉手,伴您建康行”义诊
神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