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彩霞
交响情景声乐套曲《我常怀念她》在武汉珞珈山剧院献演时,宣传海报上“我常怀念她”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尤为引人注目,下面的落款是:温家宝。
她,就是温家宝的恩师池际尚。池际尚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抗战爆发后,她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两年后,进入西南联大改学“重男轻女”的地质专业。野外实习时,她在一尺多高的矿洞里匍匐前进,满身泥水无暇顾及,脚被划出一道道血口。毕业时,因出色的成绩,她获得中国地质学会设立的第一届“马以思女士纪念奖金”。
1946年,新婚二十多天的池际尚赴美深造。三年后,她在博士论文中讨论了当时国际地质界热烈争论的“花岗岩化”问题,以出色的研究成果获得了美国布伦茂大学博士学位。念到她的名字时,校长说:“我们学校为有池际尚这样的优秀毕业生感到骄傲!”
美国著名岩石学家特涅尔关注到池际尚,聘她为助理。不到一年,两人就合作发表了多篇具有开拓性研究成果的论文。新中国成立之初,听到“祖国很需要人”的召唤,池际尚立即准备动身回国。特涅尔赏识她的才华,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提出给她增加工资,劝她留在美国。
“国外条件再好,也只是当客人,我要回去为自己的祖国服务。”1950年8月,33岁的池际尚登上了回国的轮船,与华罗庚、邓稼先一道,成为新中国首批留美归国人员。
回国后,池际尚受聘于清华大学地学系。没有现成的教材,她就把原著翻译过来,利用晚上的时间刻成蜡板,再油印成讲义。地学系因为有这样一位着时尚裙装的女教授而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然而,她留给儿子的,却总是这样的画面:“妈妈常年野外作业,临出发时,东西一装,穿上大衣,背上地质包,高高兴兴地上了越野车,招招手,车门一关就走了,很多时候队伍里就她一个女的。”
地质研究需要第一手资料,野外作业是关键。1956年,在“望山跑马死”的祁连山考察时,池际尚吃干菜,喝盐水,走山脊,以山林为伍,同日月相伴,与风雨同行。“宁可一百个数据说明一个问题,也决不用一个数据说明许多问题,我们的研究成果至少要经得起二十年的考验。”两次横跨祁连山,地质构造及矿产调查出来了,岩相带划出来了。这一成果至今仍为高等学校教材采用。
经济发展急需金刚石,寻找含金刚石的母岩成为当务之急。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池际尚指导完成了中国第一批山东含矿金伯利岩的研究成果;70岁高龄时,她还坚持到野外检查研究生的工作,指导发现了第二类金刚石的母岩——钾镁煌斑岩,为寻找金刚石开辟了新远景。
著书多部,育人无数,获科技奖若干,三十多年来,池际尚的足迹踏遍了包括西藏在内的二十多个省和自治区,培养出三名科学院院士。她的名字,在中国地质学界熠熠生辉。
“她看上去就像一个卖菜的婆婆,但她一开口让人马上就会感受到她的学术和涵养。”野外几十年,美丽的裙装早已束之高阁,她留下的几十张照片都是同一种装束:短发、中式蓝布褂、一双黑布鞋。
1994年,池际尚永远地安睡在北京八达岭,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陪在身旁的,是她最爱的花岗石。
池际尚(1917年-1994年),湖北安陆人,我国著名岩石学家、岩石学学科主要奠基人、地质学家。
(编辑 张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