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茶姑娘
她是商界为数不多的“教授总裁”,是华南理工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5月27日,她刚刚卸任新希望六和公司联席董事长CEO,在任期间将不足8元的新希望六和股价,提升至16元以上。她还是一位作家,每天坚持三四千字的写作量,目前已出版二十多部管理书籍、大学教材及散文集等。她像一朵自由行走的花,游刃有余地游走在商业江湖和高校学问之间。
她,就是陈春花。
手比头高
功成名就后,陈春花时常感慨,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是她一生的幸运。1977年,陈春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第十一中学,班主任是黑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宁齐堃。上课第一天,满脸愁苦的陈春花吸引了宁齐堃的注意。放学后,宁老师走到陈春花的座位旁,示意她留下。
等同学都离开了,宁老师问陈春花:“怎么啦?开学第一天就不高兴啦?”忍了一天,被老师这么一问,陈春花的眼泪瞬间涌出:“我不想开学,一开学我爸就又离家了。”原来,陈春花的爸爸是一名地质工作者,常年在野外工作,一年在家时间不超过三十天。照顾五个姐妹和外婆的重担,都压在陈春花的妈妈身上。这次因陈春花顺利升初中,爸爸特意请假回家陪她,又不得不马上离开。
五十多岁的宁老师爱怜地将陈春花拉进怀中,告诉陈春花:“你的父亲很伟大,你更应该努力学习,将来报答父母的恩情。”此后,陈春花发奋读书,成绩优异,让宁老师非常欢喜。闲暇时,博学多才的宁老师教陈春花书法、作诗写词、画画、唱歌等,让陈春花不仅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基础,且审美高雅、性格开朗。那时,陈春花便立志成为一名像宁老师一样的教师。
临近毕业,宁老师特意交代陈春花,未来无论身在何方,处在何事,一定要记住四个字:手比头高。因为一个人的高度,不是由思想决定的,而是由双手创造的。这句话深深扎根在陈春花心里,成了她一生的座右铭。后来,陈春花顺利考取了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后坚定地选择留校当老师。虽是工科背景,她一开始教的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但陈春花并不介意,为了上好第一堂课,她准备了整整二十页的教案,花了一周时间将内容倒背如流。正是这样一颗赤子之心,让陈春花的课堂学生爆满。
“有时候,我也佩服自己的自控力。”陈春花说。这样的品格,就是深受宁齐堃老师影响。至今,每天无论多么忙碌和劳累,陈春花的写作量始终保持在三四千字,著有《经营的本质》《管理的本质》等十几本畅销书。因为好学、刻苦和坚持,陈春花的知识结构横跨工科、哲学和商科。她游刃有余地穿梭在学界和商界之间。
上善若水
十多年来,陈春花除了教学,还一直潜心研究中外企业的组织与文化,特别是对中国本土企业成长模式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为了验证自己的研究理论,陈春花先后到康佳、TCL、科龙等公司担任顾问。到公司任职后,陈春花发现,自己所研究的理论,虽大部分经得住现实考验,但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她意识到,当置身在企业时,不能以顾客或专家的身份,而必须以一个企业成员的身份,才能真正融入企业,知道这个企业真正发生什么,可能发生什么,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恰逢2003年六和集团创始人张唐之重病,委托陈春花一定要帮助他的企业走出困境。陈春花没有拒绝。任期不到两年,陈春花就和张唐之的团队创造了农牧行业的奇迹,集团年销售额从28亿元增长到74亿元,成为行业的引领者。两年后,刘永好带着新希望入驻六和,他希望陈春花继续执掌。但心心念念教师岗位的陈春花,毅然辞去总裁职位,只保留顾问身份,回到了教学研究中。
2013年,新希望面临传统农牧业向互联网转型,心急如焚的刘永好“三顾茅庐”,终于打动了陈春花。但陈春花提出条件:必须以兼职的形式,三年合同到期后,马上卸任。刘永好答应了。
陈春花一直非常信奉老子“上善若水”的管理智慧,她一上任,就希望有关高层能放低姿态,放下对“收入规模过千亿元”的执念,而把关注点放在顾客真正的需求上,放在新希望既有模式的改造与可持续发展上。“其实就是一句话,怎么做好一块肉?”陈春花说。但对于新希望这样一个有着三十多年历史、销售几百亿元的传统企业来说,转型的艰难超乎常人想象,并受到大部分员工的质疑。
陈春花在动员大会上说:“无论哪个企业,它的每一次调整,都是一次阵痛,都是一次考验。但一旦经受住考验,必将迎来一个属于我们的全新未来。”陈春花深刻地明白,一个企业真正的成功,靠的不是高深的理论和多么高明的策略,而是“人”。一旦员工能够释放自己的能量,真正服务好顾客,最后的受益才会回到员工,最终让企业茁壮成长。
于是,在陈春花的管理中,没有“功绩”,唯有“贡献”。她让整个团队真正意识到,他们的工作不仅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一项共同的事业。他们大胆从零开始,拥抱互联网模式、打造养殖技术平台、食品研发、创新事业平台。每一次创新,团队都会面临没有技术、没有模式,甚至没有人的挑战,但他们都一步步完成了,最后将不足8元的新希望六和股价提升至16元以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陈春花身体力行,将老子的智慧运用到企业实践中,从而大获成功。陈春花在卸任感言上说:“万物之中,成长最美;自然之中,希望最新。”无论是新希望,还是陈春花,都在以崭新的姿态,步入更美的未来。
唤醒心智
卸任后的陈春花,回归教育岗位。教师,是陈春花矢志不渝的人生定位,无论飘往何处,最后都要回来的,这是自己对恩师宁齐堃最好的致敬方式。
无论作为教师、企业顾问,还是总裁,陈春花其实都在做同一件事:解疑答惑。在陈春花看来,把一个企业做好,能使七八万人甚至十几万人活得更好,是一件美好的事。但作为老师更大的价值在于,她可以言传身教,唤醒学生的心智,开启他们的智慧。通过自己的努力,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这也是她为人师表最大的本心。
如今的陈春花,重新潜心研究伦理学,研究禅宗。在她的认识里,“命”就是自然法则,顺其自然,不骄不躁,一切随喜。卸任后,有一天,陈春花收到一个曾经离职员工的邮件。他在邮件中恶毒地攻击陈春花,对她的离职拍手叫好。陈春花说,在禅修以前,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的回答很冲:“当一个人成为伟人的时候,就会遭到很多恶毒地攻击。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就让我有机会成为伟人。”但现在的陈春花,非但不生气,反而耐心地回复了邮件:“如果对我攻击和谩骂可以让你感到快乐,我也就高兴了。”不久,她又收到那个员工发来的邮件,打开一看,只有三个字:“对不起。”
有很多爱戴陈春花的粉丝,总向她讨教:“您是如何处理好教授、顾问、作家和母亲的身份的?”陈春花答:“除去八小时睡觉时间,如果你一个小时干一件事,你一天可以干十六件事。但如果让你一天干十六件事,你肯定觉得做不到。六祖曾说,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这就是禅。我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简单,就不会像你们说的那么忙了。”
回归校园后,一个职场老友来探望陈春花,一脸羡慕地对她说:“什么时候我也可以轻松逃离职场,跟您一起修禅啊?”陈春花笑了笑说:“禅修并不需要你逃到深山老林,或到象牙塔苦思冥想。工作就是修行的场所,而且对人更健康。”望着老友质疑的目光,陈春花继续说:“释迦牟尼开示说‘精进是达到开悟的办法之一,联系到日常工作,就是持续改进,每天进步一点,就是禅修。要处理好职场的人际关系,就是在磨练心性、培养品格。修行就是一个人自我人格完善的过程。当你做的工作,每次都是有品质的输出和有价值的贡献时,你的人格就很高尚。”老友如醍醐灌顶。
陈春花认为,要把人生看成是一场欢乐的旅行,而不是修行,修行是苦的,但旅行的心态是欣赏、是享受。哪怕人生再困难,都要学会享受它,这样才能快乐。就像现在的陈春花,肩上仍承担着责任,因为这份责任,她不能随心所欲地生活,但她早已学会放掉自我,好好把自己融入到自然中,看花、看海、看山、看书,做一朵自由行走的花。
(编辑 张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