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的样子

2016-09-10 10:47汪建宏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信息化学校老师

汪建宏

未来学校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未来课堂又应该是怎样的?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设想。而随着各行各业在“互联网+”时代日渐迎来变革之时,对于学校,未来的变革也引起更多教育参与者的思考。

新形势下,教育你怎么了

因为工作关系,我走访过1000多所中小学校,接触过众多校长和老师,也曾跟上万名学生交流过,发现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一脸愁容,一副苦相,为什么呢?

学校:低头拉车

校长们告诉我,世界飞速发展,各种信息太多,眼花缭乱,不知道哪些更适合学校,适合老师,适合学生。对此,他们很苦恼,所以有时候干脆排斥一切新鲜事物,犹如低头拉车,到哪算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教师:按着牛头吃草

老师们告诉我,教改、备课、上课、评比……任务重压力大,教学变得越来越复杂,不能安下心来做教研,以致改不好,上不好,评不了。甚至有老师说,一切都感觉不好了,唯有赶时间,赶进度,按着牛头吃草,不管愿不愿意,让学生不学也得学,违背教育规律。

学生:学海无涯苦作舟

我每到一个地方,总喜欢俯下身来,跟学生们聊天。学生们告诉我,作业越来越多,补习越来越多,上课不轻松,放学更累,没有自己的时间,好好睡个觉成了学生的奢望。教育到了如此地步,真可谓悲哀。

“互联网+”,教育到底要什么

今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畅谈“互联网+”,极力推进其与各行各业的结合,“互联网+”顿时成为关注和讨论的热点,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传统教育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变化。我们不可低估“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能深至骨髓。

“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互联网+”敲开了教育原本封闭的大门,也加速了教育的自我进化。人人都是教育的生产者,人人又都是教育的消费者,这种新型的教育生态必然会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要求变得更高,一方面要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另外一方面关注学生这一教学主体,适应当前信息化教育的变化与发展,给教师们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为了大力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行业的发展,推动教育的改革,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性意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等。

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

相知,才有可能相爱

“爱上你,不是不可以,首先让我了解你”,教育与信息技术也一样,真正了解教育,你才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互联网+”教育,就是让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为教育服务,为学校服务,为老师服务,最终为学生服务。

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以来,确实看到一些学校在信息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部分工作主要体现在硬件的采购方面。而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在教育经费上的投入,国内部分区域,甚至是贫困地区的硬件设施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有一些学校的教室很科幻,像未来世界一样。我们都知道,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实施,一方面离不开硬件的支持,同样也应该在软件应用上下功夫。现实情况下,愿意主动使用平台的学生不足10%,为什么意愿这么低?主要是目前的教育类信息产品从技术角度考虑得多,而从教育角度考虑得少,从学生这个教育主体方面考虑得更少。

大量的实验表明,即使有了科学化的硬件设施,教师对技术的不熟悉或无暇制作、应用,也势必会影响教学。因此,学校如何在教育中合理地进行信息化设施的建设,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甚至在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是又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再来看看学生们的需求,我的团队通过调研发现,孩子们心底真正呼唤的是有情感的教育。面对校园生活,孩子们渴望成为集体中有用的人;面对老师,孩子们渴望有情感的老师;面对课堂,孩子们渴望启发思考互动式课堂;面对父母,孩子渴望获得肯定、尊重与帮助;面对课余生活,孩子渴望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面对未来,孩子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许多孩子的声音都表示:“希望有朋友一般的老师,可以走进我们的内心与我们交流,发现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指引我们的兴趣,成为我们的人生导师,不仅是我们学习上的老师,更是我们生活中益友。”

改变,就是要切除痛点

核心理念——打造优质资源

多数在线教育产品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问题,关键是应用。有些系统的功能很多,可是真正常用的功能就只有那么多;事实上,从教育应用的需求看,教育信息化并不需要过分先进的技术支持,而首先需要的是融合教学应用的有效资源。

教育产品不应贪多求大。我的团队对于教育的痛点进行了多方面的调研,得出了很多结论。然而,在调研分享中,我发现:大家默认了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这个概念。得出这一观点之后,我和我的团队本着“用最前沿的互联网科技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助力国内中小学完成课堂内外的持续创新,给孩子最极致的学习体验,让学习更美好”的理念,用电影工艺制作动画课件,推出最简便、易操作的教学互动平台,首先解决学校的平台建设难题。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中率先解决两通(人人通、班班通)、一平台(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根本——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育,其根本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经过多年调查,暴走漫画、十万个冷笑话、搞笑日和、火影、海贼、CF等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泛互联网化的产品是00后孩子喜欢的。

了解孩子,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我的团队用电影工艺制作的短片,从剧本、导演、动画制作、配音等全部由课程研发团队的专业人员完成。为了保证短片既有趣味性,同时还要发挥真正的教学作用,短片的制作从头至尾都由专业的教研老师把关,对于重点知识点的强化和突出给予专业的意见。通过把智能学习和智能教学相结合,用独创课程内容与创新服务相连接,与现有校内教学相结合,非替换现有教学,以课前、课中、课后为主要应用场景并相互联通,打造新的互联网教育生态圈。

终极目标——推动减负增效

在课前,以布置预习、找题、备课为应用节点,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压力,让教师通过预习功能检测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快速、精准的备课,摆脱了原有繁重、低效的备课工作,让教师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同时也让学生通过预习系统让教师发现自己的知识欠缺点,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在课中,以搜索微课、选题、播放为应用环节,通过产品辅助教师进行更有趣、更高效的教学,让教师通过产品增加课堂活力,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并让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让知识流动起来。从学生的视角解析知识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让学生在课堂真正做到“乐中有学,学中有乐”,让学与乐互补融合。

在课后,以作业、组卷、答疑、学习点评、教学大数据为服务应用,通过解读大数据,量化反馈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教师能够根据课前数据、课中教学的反馈,有针对性地定制布置作业,并实时查看所属班级、科目的学生学习状态,摆脱了传统的靠经验推测学习状态的情况,而学生也真实反映了自身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联通。

未来学校的样子

未来教育——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刘延东副总理在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强调,教育信息化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学校”,是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必然选择。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教育供给能力大大增强,使学习主体从在校学生向社会公众扩展,教育阶段从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延伸,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未来学校——共享、共建、共成长

未来学校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承担为未来输出人才的重任;二是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将带来崭新教育形态;三是学习手段和方式将多种多样。相比传统学校和传统课堂,“未来学校”“未来课堂”将谋求三个变化:学习方式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方式将改变,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师生关系变化,教师的职责从“教授者”变成“引导者”;学习资源将更为丰富,在“泛在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

国家级特色学校昌乐二中是我们的未来学校成长计划示范校。赵丰平校长告诉我们,实验一年以来,学校创新学生自主管理方式,把管理权、研究权和评价权都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在自主管理的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引领学生快乐地走向自我教育。

未来课堂——有趣、有效、有爱

通过实验,我们的未来学校成长计划示范校——郑州二中王瑞校长告诉我们,他们的课堂现在真正实现了“有趣、有效、有爱”。有趣,是教师通过优质教育资源把知识点变得足够有趣;有效,是使课堂变得更活泼,老师有针对性地讲解课堂知识,提高学生吸收知识效率;有爱,是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互动。

课堂立足于教师,让教师的角色由“师长”变为“学长”,同时把“教”变为“启”、变为“帮”;立足于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立足于教室功能,使“教室”变为“学室”,“讲堂”变为“学堂”。

后 记

说到底,互联网能够带来深入的教育革命,关键在于是否依托互联网,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学校需求的不只是产品,需要的是整体应用方案。

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认为:“技术会改变学校的教学方式,学校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但学校教育也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而一直存在。”

当然,对于未来学校建设来说,最重要的或许还是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再造”,我们需要好好思考一下,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才是最成功的学生。理想的情况下,所谓成功的学生,就是根据每位孩子的天赋,根据他的兴趣,把他培养成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有用人才。只有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成功的学生,我们的未来学校才能真正建设成为孩子的成长乐园。

猜你喜欢
信息化学校老师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