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享”中学习“阅读”

2016-09-10 07:22周亮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奇人黑衣分享

周亮

《刷子李》选自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文章以生动传神的语言与精妙的构思,讲述了一位生活在天津的粉刷匠的绝技传奇。教材将其编为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二是体会作者抓住(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为略读课文,应当体现略读教学“略教重学”的特色,突出阅读能力取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不同层级的“阅读分享”中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合作学习、探究体验,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其能从读一篇文章走向读整本书。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留给学生较精读课文学习更多的课堂阅读与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引导其经历四个不同层级的“阅读分享”过程,尝试对语言文字作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由此发展语文思维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

一、首次分享:回顾梳理,明确要求

1.回顾略读课文的读书方法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学习略读课文有什么心得?

(①学会浏览,快速地、大致地看;②看看阅读提示有什么要求,想想“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者冯骥才又是怎么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2. 聚焦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设计解析:这部分的回顾是学生阅读经验的一个分享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学习略读课文的心得”,其实质在于建构本堂课的学习起点,让学生自己梳理出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然后用这样的方法再去学习今天的这篇课文。这样的学习起始于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是贴近学生学习实际的。)

二、二次分享:自读自悟,交流分享

1.基于阅读提示,组织自主阅读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找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并用笔画一画,还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记录下你的感触。(学生读书,圈、画词句;教师巡视指导,解疑答疑)

师:已经完成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先交流自己发现的、读懂的。

2.读书交流,分享心得

(1)围绕“提示语”要求,学生畅谈读书所得。

交流内容:重点关注第1、5两个自然段。

交流形式:先组内交流读书所得,再组间交流。

交流保证:给学生8~10分钟的独立阅读时间,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发现问题,为交流分享做准备。

(2)小结梳理,激趣导学。

①小结梳理:读着读着,我们发现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

(板书:刷墙效果奇、刷墙规矩奇、刷墙动作奇)

②激趣导学。

第一步:这样的刷子李,正是人如其名(课件出示:“刷子李”人名简介)

第二步:读到这儿,同学们觉得这篇小说好看吗?为什么?

引导聚焦:曹小三眼中的“刷子李”人物形象。(徒弟曹小三最想看的是什么?)

(设计解析:这是略读课文教学中的“二次分享”,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粗线条、板块化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充分读书、自悟自得的过程,是学生在“首次分享”明确学习要求后,围绕着“提示语”独立阅读、团队分享的过程。学生自读自悟什么?它来自于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如何自读自悟?学生独立阅读,圈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答疑解惑;之后,学生先组内交流心得,再组间交流,充分领略“刷子李”技艺之高超。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引出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曹小三”,以及他眼中师傅的那袭黑衣,为第三次的阅读与分享指明方向,明确内容。“二次分享”,是学生阅读经历的分享,把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所得所悟所发现,说给同伴听,说给教师听,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新的学习指向。)

三、三次分享:聚焦问题,赏读分享

1.聚焦“黑衣”,揣摩心理

(1)找“黑衣”,见证奇迹:曹小三最想看的就是师傅身上的那袭黑衣。课文可不止一次地写到它,同学们再快速地读读课文第6~9自然段,把它找出来。

相机课件出示:

(2)品“黑衣”,揣摩心理:这黑衣白点,可时时牵动着曹小三的心呐!咱们再联系着读读这几句话,你们发现曹小三的心理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学习形式:学生自由品读,再小组交流。

出示品读交流要求:

①每一次看到黑衣,曹小三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

②能把这样的心情读出来吗?

③能用一张线条图来表示曹小三的心情变化吗?

2.赏读“黑衣”,分享交流

学习形式:围绕“品读交流要求”逐句交流,整体推进。

分享提示语:其他小组怎么看?

①想象说话,情感朗读这三句话(完成第1、2两个交流要求)。

②体会心情,领悟表达(完成第3个交流要求)。

小结:看这张线条图,用一个成语来表示就是“一波三折”。这正是这篇小说吸引人的地方,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们,将故事推向高潮。

(设计解析:此处的“分享”是略读过程中的阅读纵深分享。关注重点句段,勾连上下文联系阅读,细看“黑衣白点”,深悟曹小三心情之起伏,感知“刷子李”奇人之奇,品味一波三折的表达之妙。先聚焦,再细品,最后交流分享,过程简洁,学习深入。最终在分享中达成对阅读厚度的丰满。)

四、四次分享:回顾总结,拓展阅读

1.再看“奇人”,拓展阅读

师:像刷子李这样的奇人,其实还有很多,咱们再去认识一位,怎么样?

课件出示“泥人张”片段:

思考:联系“刷子李”,读读想想“泥人张”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者冯骥才又是怎么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2.交流探讨,阅读分享

(1)学生发言,畅谈发现。请学生围绕思考的问题,谈谈各自的读书发现,说到一点是一点。

(2)教师引导,联系比较。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巧作点拨,引导学生将刷子李与泥人张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

(3)梳理发现,达成共识。师:同学们,作者就是抓住一些人物细节的描写,同时运用一波三折、比较、衬托等手段,把人物写活、写奇的。

(4)激发兴趣,独立阅读。师:还有很多这样的奇人,都在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 同学们可以读一读。去认识那些奇人,去领略冯骥才先生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

(设计解析:略读过程中的第四次“分享”往往是通过增加阅读量,进行比较阅读等形式来实现的。本环节中拓展了同一作者笔下的不同人物作为语言材料,与本文“刷子李”进行同质阅读,在比较阅读、交流分享中深入品味语言,品悟情感,领会表达,并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导学生读整本书。)

【总体说明与点评】

《刷子李》这篇课文,执教者努力实践“学为中心,多学少教”的理念,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拓展阅读”等略读实践中品味语言,学习阅读,在不同层级的“阅读分享”中展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活兴趣,学会阅读,实现一课一得。

一、 眼中有学生:略读教学有“进退”

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和阅读心理的独特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略读课更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学重导不重教,略教师的精讲细说,重学生的个性解读,在课堂教学实践的舞台上让学生往前走,教师主动向后退。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趣”味盎然,才能举一反三,既获得知识,又锻炼能力,教学方可事半功倍,达到略读教学“形略而神丰”的艺术效果。教学中教师以徒弟曹小三的视角,引导学生在更真切的学习情境中“找黑衣、看白点”,展开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探寻曹小三心情之起伏变化,感知“刷子李”人物之奇,品味作品一波三折的表达之妙。在略读中学习阅读,在阅读中感受读书的乐趣。

二、 行中有学生:略读教学有“迁移”

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由此可见,略读教学即是指导学生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迁移至阅读实践中,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安排拓展阅读的环节,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快速阅读类似文章,提取主要信息,读懂语言材料,学生在略读实践中学习并学会阅读。因此,“迁移”的最终目标指向是学生学习力增长为核心的阅读成长。教学中的第四板块就关注到了略读教学“迁移”价值的开发,课堂上留给学生独立阅读的空间,在“泥人张”片段的联系阅读中深入品味语言、品悟情感、领会表达,学习阅读,同时激活学生的读书欲望,促发其阅读整本书。这也是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要求的落实。

三、 心中有学生:略读教学有“取舍”

通读各学段教材,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点:略读课文大多文辞秀美,篇幅相对较长。要在有限的教学时空内实现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整合、取舍,抓大放小,长文短教,突出重点,做到一课一得。简单地说,就是要教得简单一点,学得丰厚一点。教学中通过阅读经验的分享,成功聚焦“阅读提示语”,并将其作为学生学习课文的主导性任务,删繁就简,让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空,展开自读自悟,为“二次分享”做好准备,并通过不同阶段的“阅读分享”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学习要点,体会情感、体悟表达,在言意兼得间实现略读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314001)

猜你喜欢
奇人黑衣分享
推荐书目《俗世奇人》
三样俱全的《俗世奇人》
巨人今晚就要来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
“折手”奇人
孩子,我们慢慢来
黑衣“警察”
高校舞蹈教育对黑衣壮民间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