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寿健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善读兵书,熟谙兵法,尤重灵活运用,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而他的儿子赵括,虽然读了很多兵书,但并无用兵经验,只会纸上谈兵。赵括指挥的长平之战中,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赵氏父子都爱读兵书,父亲赵奢善于思考,学以致用,从书中走向实践,游刃有余;而儿子赵括却读而不思,食古不化,成为一个被后人耻笑的“书呆子”。这对父子鲜明的对比,给了我们几多启发:读书和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助于我们的人生成长和精神发育。古代贤圣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既要勤学,又要善思。由此可见,书里书外,全在于思。
王梓坤曾说:“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有些同学阅读时,浮光掠影,只满足于“看字”这种层面的“浅阅读”——多是读情节,只是看热闹。这样的读书,只是“读过了”,却没有“读进去”。以读《西游记》为例,如果只关注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的曲折情节,而不去思考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又何谈读过《西游记》?
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应该是对话与沟通的“深度阅读”,伴随着波涛汹涌的思维活动和思想介入,阅读时能够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等进行多维度的灵魂碰撞,并能有自己独到的判断和见解。以读鲁迅的小说《故乡》为例,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我”和闰土的对话多处运用了省略号。少年闰土说话时的省略号,主要表现他的活泼性格和心中装着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而中年闰土说话时的省略号则表现他说话吞吞吐吐,说明他经济困窘、思想麻木的现状。如此独到的见解,源于阅读中深刻的思考,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说读懂了闰土,读懂了鲁迅。
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是一件重要的事。正如南宋哲学家朱熹所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当思考一旦成为阅读的习惯,就连自己也觉察不到的时候,我们就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在阅读中获得趣味,在阅读中增长智慧。
同学们,请记住巴尔扎克的一句话:“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作者单位:翔宇教育集团江苏省淮安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