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志强
[摘 要]
高中作文教学,应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应经常思考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对作文教学进行专项研究和探讨,以期形成模式化的作文教学模式。
[关键词]
作文;题目;积累;方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一个精巧而富有新意的题目,如同给自己秀美的“面容”巧施“脂粉”,可以成为文章的第一个亮点,会引起读者的特别关照,能产生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特别是话题作文,“题目自拟”作为一个基本原则,目的显然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拟出个性光彩的题目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就应该把拟题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导学生会拟题,努力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那么,如何拟定一个好的标题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积累
“生平有阅历,胸中有丘壑”,只有见得多了,积累多了,才能轻而易举地拟题。因此,平时让学生准备一个专用本,摘录一些好的语段的同时,注意积累各种文题的好标题,如有可能,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平时多看,这样一来,在拟题的时候便会心有灵犀,既省时,又漂亮,何乐而不为呢?在积累时,注意引导学生分类归纳,就会形成一套好的拟题材料。
笔者把《孝心无价》《母爱如歌》《永远的祝福》《故国风情》《珍视亲情》《母亲,你并不了解我》《沟通才是最好的馈赠》《生日的馈赠》等表现人性光辉的标题归结为人间真情类;把《寂寞》《生活真快乐》《学会拒绝》《学会放弃》《接受自己》《小虫毁树的警示》《不怕失败就是英雄》《感谢生活》《幸福,在一起》《生命需要赞美》《失败也是一首歌》《感动》《感悟落差》等体现人生哲理的标题总结为人生感悟类;把《给后代一个美丽的家园》《为子孙留一片绿色》《伸出你的手,爱护我们的家》《斜阳影里话尘埃》《地球上的最后一夜》《地球的哭泣》等展现地球生态类的标题归并为环保类;把《未来畅想》《21世纪,我自信》《西部的大车把我拉》《战胜脆弱》《世纪新曲》《追梦》《永不绝望》《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等阐扬人生追求的标题概括为志向理想类;把《忠诚是生命的帆》《红色冰凌花》《玻璃心》等揭示优秀人格的标题化归为美德类;把《戏说书生》《我真想有病》《走进互联网时代》《网恋》《孩子吃“苦”太多了》《学会像你那样思维》《耐得住平淡》等呈现社会生活、个人学习的标题归类为学习生活类。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一定量的积累归纳,大脑中有了各方面的标题,在拟题时,就会得心应手,很容易拟出好的标题来。
二、注意方法
要想拟定引人入胜的标题,仅有大量的积累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明了拟题方法的种类和技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拟题方法的指导过程中,可以按照“拟题的特点系统归类”和根据”具体的材料或话题”进行讲解。
笔者所说的系统归类法是指把使用特殊表现手法拟写的标题规整为一类的分类方法。笔者把这种分类法概括为十一种情况。
巧用比喻、拟人、对偶、顶针、夸张、借代等修辞格来拟定题目,就使得标题形象传神,增添色彩。如比喻式:《我心如雪》《他们都选择了明月》《生命如夏花》《往事如歌》《心灵马车》;对偶式:《躺着读书,站着做人》《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无愧于天,无愧于心》;拟人式:《诚信出走》《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落泪的风铃》《阳光很活泼》;顶针式:《读书乐,乐读书》;回环式:《“假治”怎能“治假”》等标题,是为第一种情况“巧用修辞增色彩”。
精妙地引用一些诗词文句、名言、歌词、熟语、广告语等做标题,不仅可以使读者“一见钟情”,还醒目、上口,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读起来也会韵味无穷。如引用诗文式:《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感时花溅泪》《近水楼台先得月》《淡妆浓抹总相宜》;名言警句式:《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满招损,谦受益》《有钱难买幼时贫》;引用歌词式:《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问世间情为何物》《让我轻轻地告诉你》《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引用俗语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条条大路通罗马》等标题,是为第二种情况“精妙引用韵无穷”。
使用“嫁接”手法,也就是把本属于甲的东西嫁接到乙上,从而产生一种错位效应,这样拟出的标题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如《美丽的分歧》《警惕精神“滑坡”》《不要让精神“断层”》《风景的“零售”与“批发”》《校园“经济危机”二三事》《筑心灵的“马其诺防线”》《对公款吃喝挂“黄牌”》《青春畅想曲》等标题,是为第三种情况“大胆嫁接趣味生”。
对现成的大家都熟悉的名言警句,歌词、广告、民间俗语等稍加改造,推陈出新,或增删或变换个别词语,翻出新意,这样拟题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达到耐人寻味的效果。譬如《老虎屁股也摸得》《破罐子也不能破摔》《若为人故,诚信不可抛》《爱是怎样炼成的》《没有“异想”哪来“天开”》《近墨者未必黑》《顺境也能成才》等标题,是为第四种情况“推陈出新有新意”。
有些文章的内容常常涉及其中因素的关系,这时,我们可以借用数学上的公式拟题,将有关意义上的事物联系起来,这类拟题醒目别致,能使读者产生新颖感。如《1+2≠3》《7-1=0》《家长+老师=天罗地网》《课堂+作业=泰山》《记忆≠智慧》《一场考试+一个分数=一根绷紧的弦》等文章标题,是为第五种情况“借用公式醒人耳目”。
把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或是把前后矛盾相对的事物连在一起拟题,这类拟题引人深思,留有悬念。如《吝啬鬼“慷慨解囊”》《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富有的乞丐》《没有个性就是最大的个性》《有“理”也会“寸步难行”》《痛苦也只是一种精神》《感谢对手》等标题,是为第六种情况“正反并用留悬念”。
把性质或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并列使用标题,显得整齐有力,使读者感到一种内在的气势。如《智者愚者》《那山那月那人》《亲情友情故乡情》《圆形生活思维》《我的祈愿,我的爱》《一毛钱与诚信》《你的岁月,我的记忆》《孝心爱心》等标题,是为第七种情况“多项并列增气势”。
用虚幻法把世上不存在的事物用在标题上,这样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应,引发读者的思考。如《与死神对话》《行走的风景》《梦中的约会》《爱因斯坦复活之后》等标题,是为第八种情况“虚幻生奇引思索”。
以设问或反问的形式拟题,这类标题往往蕴含深刻的道理,容易引发读者思考。如《诚信是什么?》《什么是美?》《这个世界怎么了?》《告别痛苦,行吗?》《我是谁?》等题目,是为第九种“巧出问题孕哲理”。
用一句能表明观点的话来充当标题,有统率全文的作用,这是议论文的一种拟题方法。如《黄河需要诚信》《宽容是阳光》《语言,沟通的基石》《多思出智慧》《“礼”尚往来,弊大于利》等题目,是为第十种“明确观点总领全篇”。
有些文章抒情性较强,那么创设标题时就应该多使用既质朴又动情的语言,深刻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态度,让读者产生共鸣。如《妈妈,我选择你》《祖国啊,亲爱的妈妈》《老师,我多想对您说……》等标题,是为第十一种“深情呼唤真情”。综合来看系统归类法的好处是学生易于模仿或创新,使所拟标题亮丽醒目。
拟题方法指导的另外一种方式是就具体材料或话题来巧拟题目。下面结合示例,来加以分析和解释。
材料:有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子的罐子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子,当他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罐口卡住了。他就不愿放弃榛子,又不能把手收回来,不禁哭了起来。一个旁观者对他说:“如果你只拿一小半,你的手就很容易地拿出来。”
贪是大多数人共有的毛病。有时候,如果我们只抓住我们想要的东西不放,就会给自己带来压力、痛苦、焦虑、不安、甚至毁灭。特别是现代社会,有一些人变得越来越贪,什么都不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请以“放弃”为话题,联系实际进行作文。
要求:1.主题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
此则材料不难以理解,而且话题已给,主题很容易确定。那如何来写标题呢,以这篇话题作文为例,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拟题。
方法一,借用式即直接借用话题“放弃”。这种方式很简单,也很便捷,但不能展现个性特征。方法二,添加式即在话题前后添加词语,把话题包装起来。这样,既能使题目的意向更加明确,也可以使题目的内涵更加丰富。如前添加式,《学会放弃》《善于放弃》《人生需要放弃》《有一种智慧叫放弃》等题目。如后添加式,《放弃之后》《放弃也是一种美丽》《放弃是豁达》等标题。如前后添加式,《在需要放弃的时候》《关于放弃的思考》《也许放弃就是机遇》《不把放弃当做怯懦》等。方法三,隐含式即不用话题,而将话题的含义加以阐发、引申、拓展,已构成隐含话题的题目。采用这种方式拟题,难度虽然很大,但比较自由灵活,更能体现创意。如《请松开你的手》《不要害怕失去》《学会摆脱困境》《抓住的并非都是幸福》等。
总之,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拟题,都要力求准确、鲜明、醒目,使文章拟题具有魅力,这是拟写文章题目的标准和要求。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更应该教会学生拟写题目的方法,强调积累也更应该鼓励学生去尝试、去挖掘、去创新。只有用功在平时,临场发挥才从容。
[参 考 文 献]
[1]王爱娣.对2011年高考作文试题的冷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8).
[2]庄平悌.作文取舍之道[J].中学语文教学,2015(6).
[3]陈王驹.写出文章的“气”[J].中学生读写(高中版),2004(Z1).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