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学鸿 刘新宇
[摘要]“以服务为本”的教科研文化的内涵发展,其根本就在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先进的文化引领教科研人员的精神面貌和职业道德观念。充分发挥教科研工作的先导和服务作用,为教育决策和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教师服务是教科研文化建设的核心。
[关键词]教科研;文化建设;服务
过去,在教科研工作中,我们习惯把教师看成教育对象,把教科研人员当成“教师的教师”。而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很多教育观念正在发生改变,其中“教育是一种服务”,要把教育对象变成服务对象的认识,就是教育观念发生重大转变的表现。要使这种观念深入到教科研工作者的心里,只有靠教科研机构的内涵发展和文化建设来引领。现以新疆为例,着力探讨教科研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基于服务取向的新探索。
一、重塑理念,文化引领,为教科研工作注入活力
文化是—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同样,作为一个教科研机构如果以教科研文化作为软实力,不仅能够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还能发挥比硬件设施、物资设备等硬实力更大的作用。
当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心下移”策略逐渐延伸到基础教育的各个层面上时,与一切改革和创新一样,教科研文化也从思想到方法上承受着观念的交融、习惯的失衡和思维的嬗变,教科研文化建设也因教科研机构职能定位的改变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对理想和现实的追问和反思中,我们应清楚地意识到,必须通过以服务为本的教科研文化建设为教科研人员铸“魂”,使其敬业精神、专业水平、业务能力等在先进文化引领下不断提升,把文化建设的核心集中体现到“服务”上来。
教科研工作是以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以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提高学科、学校或区域的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的研究工作。教科研机构上承教育行政部门,下连学校、教师,其职能理应是为教育行政科学决策服务,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在实践中,也有少数教科研人员没有深入基层,表面上看是这些人缺少责任心,实际上也是教科研文化的一种匮乏与缺失。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靠文化建设来引领,需要用优秀的文化去丰富教科研人员的精神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服务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教科研人员自觉自愿地俯下身子,走进基层,走进教育行政部门,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接近教师,去了解问题根源,去拆解难题,去破解瓶颈问题。
“以服务为本”的教科研文化的内涵,其根本就在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先进的文化引领教科研人员的精神面貌和职业道德观念,充分发挥教科研工作的先导和服务作用,为教育决策和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如新疆教育科学研究院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和性质,制定了“以教育科研为中心,为教育宏观决策服务,为全体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一个中心,两个服务”的工作机制。
如何做好“两个服务”是这个工作机制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根本。实践表明,两个方面的因素是教科研人员做好服务的先决条件:一是硬实力,即物质条件和工作条件;二是软实力,即在文化引领下的服务意识。软实力虽然不像硬实力那样“看得见,摸得着”,但却影响着一个人和一个集体,是全体教科研人员在工作中形成的一种共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虽然软实力难以量化,但它的确力量无穷。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如果失去软实力,就如同无根的树木,久而久之,必将枯死。我们在进行文化建设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不在于楼有多高,设施设备有多先进,而在于是否具有做好“两个服务”的思想认识,是否具有教科研特色的文化建设。基于此,新疆教科院提出了“科研兴教,服务为本,厚德立身,博学创新”的文化建设理念,提倡教科研人员要先立身,次行道,要树立“勤于服务,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思想。
可见,进行教科研文化建设不是靠空喊几句口号就可以达到目的的,而是要靠文化来维系教科研人员的精神和信仰,要打造一支从骨子里坚守理想道德,魂系服务,具有做好“两个服务”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教科研队伍。而且要让这支队伍在文化建设和工作过程中,产生、释放凝聚人心和鼓舞斗志的力量,自觉担当起繁荣教科研文化,丰富教科研成果的使命和责任。
二、书香浸润,营造氛围,提升教科研文化修养
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教师做好“两个服务”是新疆教科研文化建设的核心,“为谁服务”“怎样服务”是新疆教科研文化建设的目标。如何使目标的价值观念、内容建设、传播载体等更易于教科研人员接受,还是要靠文化去滋养,就是以“文”化人。
1.开展读书活动,提升文化品位
“世上万物,皆属身外,却唯有一样东西能嵌入肌肤,融入骨髓,让人耳聪目明、志存高远,这便是书。”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拓宽人的思维,丰富人的阅历,点燃人们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而努力拼搏的人生信念。一个教科研机构的工作质量取决于其成员的文化程度,—个教科研人员的素养取决于他的阅读视野。如果—个教科研机构没有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阅读风气和进取意识,如果教科研人员仅会“浅阅读”,缺乏有价值的深度阅读,与最新的教育发展信息、最先进的教育科学技术、最实用的课改理论绝缘的话,就不能指导教师对新课程进行积极而深入的探索,不能引领教师迈向更高的专业发展台阶。
如新疆教科院每年都开展“读书学习进课堂”活动,该活动由教科研人员根据文化建设和自己的专业特点自由选择书籍,并将教科研人员的读书心得与自己拍摄的反映新疆美丽风光的摄影作品装裱上墙,从源头上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办公环境。教科研人员的读书心得有“教科研文化建设要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质”“勤于学习、躬于研究、善于交友、乐于服务”“从事教育科研勤奋是原则,服务是目标,守德是本分,理想是动力”“静下心来学习,沉下心来思考,恒下心来研究”“服务是教科研之本,发展是教科研之基”,等等。这些体现教科研工作自身特点的感悟和认识,潜移默化地润泽着教科研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规范着教科研行为和习惯。
2.开设文化讲堂。弘扬师德师魂
教科研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做好“两个服务”,但要做好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教科研工作者对文化的自觉和自信程度。因为文化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不仅在工作和生活上,而且在道德、知识、责任、素质等方面得到发展。如为了进一步提升新疆教科研人员和校长、教师的文化素养,新疆教科院先后邀请全国人大常委、国家副总督学、全国十佳校长、教育哲学博士、大学教授等文化、教育专家作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内容包括“教科研机构如何开展文化建设”“用传统文化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文化——组织之魂”“教育工作者的德行与智慧”“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科研人员”“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解读”“校长,应成为‘文化型’校长”“名师成长的七个步骤”等。这些讲座和学术报告主题鲜明,首先对教科研机构文化建设的目的、意义,以及如何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进行了深刻阐述,为培养在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堪为人师的教科研人员,使其自觉地担当起“两个服务”的责任和使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这些讲座和学术报告也强调指出,教科研机构要认真研究学校文化建设,因为“名校的一大半是文化,优质学校的稳定性就在于它形成了优良的学校文化”。同时,这些讲座和学术报告使校长认识到: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人物,应该具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应该“恪守文化管理之道,成为特立独行的教育家,行走大地的思想者”;要用文化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要站在历史的阶梯上,对育人文化进行反思,要带领学生笃守、传承优秀的文化,要用明德、修身、养性去培养教师之德,靠文化凝练师德师魂。
三、拓展思路。凝心聚力,为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服务
教科研工作主要是研究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重点是如何将新理念转化为教育管理与教师教育教学的自觉行为,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如新疆教科院努力拓展服务途径,全力促进新疆基础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
1.组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为了摸清课程改革后中小学课堂教学现状,为宏观教育决策服务,总结提炼课改经验,指导一线教师正确实施新课程,落实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新疆教科院组织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评价研究”。教科院从新疆选择了六个地、州、市的33所学校作为课堂教学的观察点,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两个维度中选定了9个观察视角、23个观察点,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观察新课程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研究分析课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课题研究的目的有三:一是客观描述当前新疆中小学课堂教学在某些方面的状况,诊断教学问题,做出相对准确的整体评价,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二是为教研机构指导课堂教学提供切入点和突破口;三是帮助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改进课堂中具体的教学问题。
为适应课程改革与学校教师研究能力发展的现实需要,切实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新疆教科院在自治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校本课题研究工作。此项工作遵循“校本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工作思路,深受广大一线教师欢迎。截至目前,在新疆教科院评审立项的校本课题有四千余项,并且还带动了七千个地州级校本课题和近两万个县级校本课题同步开展研究。从新疆总体情况来看,校本课题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与本校、本学科、本班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突出体现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的应用价值;二是以教师自身最急于解决的现实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突出实用性。通过对这些校本课题的研究,教师们已经能够自觉地去研究、发现、反思、解决自身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和专业成长。
2.送教下基层,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为了优化新疆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全面提高新疆基础教育办学水平,新疆教科院实施了选派优秀教师“百课送教下基层”活动。即每年为基层送100节课,充分利用新疆本地优质教师资源,深入基层学校传播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深化课程改革,为全面提升乡镇及农牧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做好服务;促进优秀教师与基层中小学教师建立广泛联系,指导他们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服务。活动坚持上下结合、按需送教、讲究实效的原则,采取“送教上门”“订单服务”“网络研修”等方式,内容涉及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教学管理、师德建设、班主任工作、课题研究、校本教科研、课程标准解读、课堂教学、学科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如新疆教科院组织的送教讲师团走遍天山南北,送课两千多节,涉及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段的所有学科,整个活动惠及四万多名基层教师。
3.实施“百千万”项目,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新疆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骨干教师较少,缺乏学科带头人,要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必须培养一批人数众多、专业水平较高的各民族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鉴于此,自治区启动了为期五年的“新疆中小学‘百千万’教学能手培养选拔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重点培养选拔自治区级教学能手500名,着力培养地(州、市)级教学能手千余名,培养县(市、区)级教学能手万余名,基本形成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优秀教师梯队,使其教育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在当地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带动新疆中小学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该项目启动后,相继开展了自治区第一届、第二届中小学教学能手的评选工作;组织了自治区级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的评审,建立了首批39个自治区级中小学教学能手工作室……同时,为规范推进项目实施,先后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年度考评细则》等文件。这种创新的优秀教师培养模式,正在发挥重大作用,为整体提高新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4.建立网络研修平台,构建新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面对新疆地广人稀、教师专业发展极不平衡的情况,为了帮助教师备好和上好每节课,解决教师教学中随时出现的问题,新疆教科院利用互联网技术,组织自治区专家和骨干教师团队开展网上在线备课活动和各类教研活动,以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为契机,搭建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研修平台。这既可以解决集中培训花费资金过大的问题,又可以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研修平台包括在线辅导、集体备课、网络说课、教学资源、直播课堂、学科主页等核心功能模块。2014年,该平台又建设了双语学科主页,它包含了3种语言,跨越4个学段,涉及16个学科共计98个本地资源库。为保障网络教研生态的良性循环,新疆教科院组建了网络教研平台学科核心工作组专家团队。专家团队由一千多名学科专家组成,涵盖汉、维、哈三个语种,涉及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四个学段的52个学科领域;另外,还专门建立了双语教学专家团队。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文化凝结着历史,文化开拓着未来。我们不但要构建文化,还要传承文化,更要创新文化。教科研文化建设对于教科研机构来说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发展过程,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全面实施,作为教科研机构,必须结合国家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辱使命,在服务于教育决策和服务于基层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体现教科研工作的价值,履行教科研工作的使命。
(责任编辑 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