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阅读偏好建设阅读课程

2016-09-10 07:22杨树滨袁凤芹王在英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读书初中语文

杨树滨 袁凤芹 王在英

学校初中语文课程是基于阅读偏好的“3+3”初中语文课程,该课程以“阅读课程”建设为核心,从“阅读偏好”来切入,将对学生的个体性偏好的尊重和发现作为学生阅读指导中最重要的原则。这符合国家倡导全民阅读的要求,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具体实践,也直接涉及到北京市中高考语文考查内容和方式的变革。

基于阅读偏好的“3+3”初中语文课程的课程目标定位在“使学生形成必备的语文基础、充分的阅读积累、良好的运用能力,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必备的语文基础、充分的阅读积累、良好的运用能力三者互为基础、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为了达成课程目标,课程结构相应地分成了基础课程、阅读课程、活动课程。基础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阅读课程突出基于阅读偏好的自主阅读,活动课程强调活动的语文化、系列化。就课时划分而言,每周6课时中,3课时用于基础课程,3课时用于阅读课程,活动课程一般不占用固定的具体课时。阅读偏好本意是指每个读者由于先天的趣味以及后天环境的影响而对不同的阅读内容、方式等的特别爱好。所谓基于阅读偏好在本课程体系中有两层要义:一是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问道于学生,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展开教学过程。二是阅读课程中尊重学生对文本的选择、尊重阅读文本的方法、尊重对文本的阐释以及回应文本的方式。

基础课程在教学策略上主要采取单元整体教学,实施一课一得。具体操作中,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采取“保留、调整、删除、补充”的方法将教材进行了整合,每个单元聚焦到一个大问题,每节课预设聚焦到一两个具体问题,大大压缩了授课时数,形成了《基础课程实施方案》。我们还编辑《语文学本》辅助教学,它有别于一般的练习册,编写时注意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和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主要板块包括“单元導读”“学习目标”“整体预习”“研读学习”“拓展阅读”“资料链接”等。基础课程评价时,只抓识字与写字、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以读促写等最本真的内容,轻负高质,以系列竞赛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形成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阅读课程在教学策略上主要是探索形成了《基于阅读偏好的阅读课程运行操作体系》,包括保障体系、评价体系、交流体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学校构建形成了丰富的校园阅读资源,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从大的方面讲,有国学书院、主题阅读馆、校内图书馆,还有书香大道和静心读书吧两个集中展示区。从小的方面讲,在教室里有个性化小书架,每个楼层都设有读书角,楼内外到处张贴着学生读书的照片、感悟,校园里有随处可见的流动图书馆。校园成了大教室,学校就是大课堂,力求实现“处处有书可以读,时时有人在读书”。尤其是制定《校园读书安排表》,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阅读课都是在校园的各个景点进行的,银杏广场、校友广场、翠竹广场等都是读书的好去处。编制《自主阅读手册》是另一个重要举措。该手册的内容主要包括“读书计划”“每天的读书记录”“读书感悟”等板块。“我的读书计划”每月制定一次,月初制定,并利用“我的读书足迹”在月末进行对照总结。“每天的读书记录”又包括“基本信息”“摘抄赏析”“自由表达”“补充材料”等板块。“读书感悟”每个月设计两次,每学期八次。同时,为了解学生的阅读偏好,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研究学生的阅读偏好,寻找阅读偏好变化的规律。

阅读课程评价方面,学校借助九年一贯的优势,构建了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评价体系,尤其在初中阶段形成了书香系列评价,包括七年级评选书香少年、八年级评选书香小组、九年级评选书香班级,形成对学生的持续推进。尤其是基于阅读偏好的阅读课到底如何上,经探索形成了教师角度的课堂评价三步骤:教师明确课堂重点关注层面,教师调控学生读书,教师总结读书情况。创设了《自主阅读状态调控记录表》,解决了基于阅读偏好的阅读课上老师“干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其中的“课堂自主读书状态调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由教师在上课前告知学生本节课要重点调控的几个方面,上课过程中教师观察记录,下课前的几分钟进行总计,并纳入评价体系。自主阅读课调控层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由低到高逐步提升。另外,还有作业评价、测试评价等,尤其是测试评价中会结合学生的自主阅读进行命题,同时把所有组织的语文活动和学校的语文元素都考虑在内。如校内的英雄墙、书法墙、问道路以及随处可见的对联、名言等。

需要说明的是,学校每周3课时的阅读课程中有一定课时用于必读的名著,如《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红岩》《三国演义》《水浒传》《朝花夕拾》等,但是更多的时间则用于学生基于阅读偏好的自主阅读。

活动课程是基于阅读偏好的“3+3”初中语文课程体系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创设了很多典型的语文活动,学校反复梳理、整合和固化,编辑形成了《语文活动指导手册》,逐渐形成活动语文课程。尤其是在基于阅读偏好的阅读课程中,教师更是创设各种机会促进学生的读书交流。《做会为自己选书的阅读者——基于儿童阅读偏好与兴趣的观察与解释》中指出:“阅读是一种社会化活动。在阅读中,我们既希望与书中的人物认同,又希望能在现实中与他人交流读书的乐趣。在一个阅读群体中,交流碰撞以每个人的差异性为前提,交流的频率越高,阅读的收效就越好。”

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组织相同阅读偏好的交流,例如读书沙龙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打破班级界线,把相同阅读偏好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读书交流。具体操作上各班推荐两名左右具有不同阅读偏好的同学做盟主,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偏好自行报名,盟主全面安排本团队的交流工作。同时,打破语文教师的任教年级界线,让语文老师根据自己的阅读偏好或专攻方向承包一两个团队,也参加到他们的交流中,即便集中交流结束了,该教师也长期关注、协助承包团队的活动。还可以组织不同阅读偏好的交流。例如每一届的初一都要开展“好书推荐”活动,每天有两名同学,每人限时8分钟,向同学们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每一届的初二都要开展“名家介绍”活动,按照上面的方式向同学们推荐自己喜欢的古今中外的名人大家。每一届的初三都要开展“名篇赏析”活动,向同学们推荐自己喜欢的佳作名篇。最终从初一到初三由“一本书”到“一个人”再到“一篇文”,形成一个序列。就这样,各个年级的语文教研组反复设计、打磨、沉淀,形成了具有各个年级特色的活动。将这些活动汇总起来并进行适当的串联调整,慢慢形成了一些初中语文的品牌活动。

活动课程坚持评价先行、有活动就有评价的原则,每开展一个活动都会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方案。如制定了《好书推荐实施方案》《佳作欣赏实施方案》《续写华章实施方案》《续写大赛实施方案》《个性化阅读交流活动方案》等,最终汇聚到《语文学科综合素养评价方案》。

基于阅读偏好的“3+3”初中语文课程体系的建构和实施,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语文学科喜爱指数达96.73%,原来曾经是44%的低值;对阅读感兴趣的学生达到99.23%,较之以往的80.69%有明显提升;每天阅读时长在30分钟以上的同学占80.13%,原来只有60%,说明大部分同学阅读习惯已经养成。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开阔,表达能力显著提升,语文素养进一步丰厚,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基于阅读偏好的“3+3”初中语文课程体系下,老师们在单元整体教学,一课一得、自主阅读策略探究、阅读向写作的迁移、活动课程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努力学习和思考。基于阅读偏好的“3+3”初中语文课程体系建构和实施,为解决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累一点可资借鉴的经验,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读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们一起读书吧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