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领导须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陪养

2016-09-10 07:22郭晓娟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校长核心

郭晓娟

随着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出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理论层面的研究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的教育实践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只有教育系统多层面共同努力才能最终落实,这个系统的终端是各中小学校,因此,作为一把手的校长的“核心素养领导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扑面而来”的核心素养,校长“须为”与“可为”的空间有哪些呢?

一、 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校长的职责与使命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适应21世纪育人目标的具化和细化,也是校长办学的目标参照与战略指导。校长首先要当好“学生”,对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框架内容等进行深入的学习、思考、研究,这是让“核心素养”落地的前提与基础。

1.“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

世界经合组织项目团队认为:首先,核心素养是对每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的素养,并且这些素养是能够发展与维持的。其次,核心素养是帮助个人满足各个生活领域包括家庭生活、工作、政治领域、卫生领域等等的重要需求并带来益处的素养。最后,核心素养是有益于实现预期结果的素养。核心素养必须有价值且能产生经济与社会效益,即实现个人的成功和社会的良性运行。为此,世界经合组织项目团队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覆盖多个生活领域,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的重要素养。

2.“核心素养”与过去育人目标的区别

(1)“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区别。“素养”要比“素质”更易被人认同,因为“素质”还包括先天、非教育的因素,“素养”则是“可教、可学”的,是经由后天学习获得的,它可以通过有意的人为教育加以规划、设计与培养,是经由课程教学等影响、引导学习者长期习得的。

(2)“双基” “三维目标” “核心素养”的区别。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其变迁基本上体现了从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双基”是外在的,主要是从学科的视角来刻画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素养”是内在的,是从人的视角来界定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三维目标”是由外在走向内在的中间环节,其既有外在又有内在的东西,相对于“双基”,“三维目标”的理论比较全面和深入。但“三维目标”依然有不足之处,其一是缺乏对教育内在性、人本性、整体性和终极性的关注;其二是缺乏对人的发展内涵特别是关键的素质要求进行清晰的描述和科学的界定。现有的课程标准虽然在总目标中提及类似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但没有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没有将学科核心素养一以贯之地落实到课程标准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各个学段或年级或水平的表现标准。

(3) “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中的“必选项”。“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中间的“关键少数”素养,是各种素养中的“优先选项”,是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的“聚焦版”。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素养”,只有具备这些素养,学生才能在未来成功地适应社会,在自我实现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发展。

“核心素养”的提出,其概念和理论研究始于国家层面,需要中小学通过实践来实现,最终落实在学生身上。如果把学生掌握的知识、获取的能力这些显性的东西比作漂浮在水面之上的冰山尖顶,那“核心素养”就是包括水面下的八分之七的冰山全部。校长不仅要关注水上的部分,更要关注水下部分。这是中小学校长的教育追求与担当,也是中小学校长的教育良知与教育智慧。

二、 将“核心素养”与学校文化融合是校长的应然智慧

学校作为共同体,是一个结构宽松且联接紧密的组织,必须注重组织成员在目的、愿景、价值观等方面的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说,校长的首要任务是致力于提升广大教师员工的动机和价值观,建设共同的愿景和组织文化。将“核心素养”与学校文化、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有机融合是校长领导智慧的体现。

1.创新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的最大目的在于文化的创新,即价值、精神的创新。这有两层意思,一是主张“月映千川”、“一花一世界”式的多元创造。每个地域、每所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历史和现状,创造风格独特的学校文化,体现学校文化的“多样统一”。二是主张不断推陈出新、自我超越。校园文化本身绝不是一个封闭自足的体系,它应该以开放的胸襟悦纳所有具有鲜明时代感的先进理念、模式和方法,进行整合创新,不断开拓未知的疆域,获得新的发现、新的领悟、新的建树。只有这样,一所学校的文化才能保持它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活力。校长理应成为学校文化与时俱进“更新”的重要贡献者。

2.理性转为感性

学校文化建设与“更新”反对任何急功近利的做法。校长要考虑它的过程性、渐进性和历史性。正如荷兰文化学家皮尔森所说的那样:“‘文化’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文化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文化建设是一个从氤氲化生(建立与凝聚)、积淀流转(内化与传播)、革故鼎新(推陈出新)的漫长历练,文化影响(濡染、濡化)更是一个潜移默化、由外而内的恒久过程,它最终表现为经典的、核心的东西活化在日常中,理性的东西凝结在感性中,团队的东西内蕴于个体中。

三、引领教师转向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校长领导的着力点

好的学校不外乎就是能够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生活。与知识、技能、方法相比较,学生更需要的是在精神和心灵层面得到学校与老师的关注。当教师关注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时,学生学业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素养就会得到全面提升。这也正所谓“有好的老师,才有好的教育”。校长只有带动、依靠、发展教师,让教师始终葆有对教育的热忱、保持对教育敏锐的方向感,“核心素养”才会在校园、在课堂着陆,才会在学生的成长中积淀下来,并最终成为他们生命的“DNA”。

1. 校长要当“布道者”

学校是播种幸福的地方,是产生思想的地方,是精神升华的地方。学校的环境要宽松,氛围要和谐,文化要积极,心灵要舒展。要实现这些,校长就不能把自己当“官”,我们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而是做“人中人”,与老师、学生同心、同行、同成长。同时,校长是平等中的首席,是组织者、引导者。校长要做校园文化和“核心素养”的布道者,对“核心素养”的话题念念不忘,无论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都在和老师们交流、讨论、研究,校长如此情怀,老师们自然会受到感染和影响,“核心素养”的培育就能成为全校教师的共同愿景。

2.校长要当好“向导”

在美国,人们更愿意把校长称为“学习领导者”,把校长的领导看作是学习旨向的领导。美国小学校长协会尝试按照“领导学习共同体”来架构教学领导,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发生,创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模式。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教育,校长要引导教师树立“以人为本”“以育人为己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课堂应围绕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探索,能够激发学生的原有经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相关素养的培养。

3.校长、教师一定是“行者”

(1)不断与“高人”对话。学校里要不断地举办“核心素养”的教师培训活动和大型的教研活动,邀请专家、名师来校与校长、老师们对话,让团队在与“高人”的对话中突破地域、学科、学段等的限制,深化理解,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升境界,思想得到滋养与丰富。只有教师的“核心素养”提升了才可能把这些传递给学生。

(2)促进阅读与实践。读书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形式。学校要通过各种“读书沙龙”“微信群读书会”等形式促进教师的广泛阅读。而要让教师喜欢读书,首要的一点是校长喜欢读书、潜心读书,把阅读中汲取的精髓转化为自己教育的力量与行动。

理念的落地还体现在老师们的实践中,而这种实践一定是带有研究味的实践。学校要有教育研究的共同体,可以组建一些小组,进行分工,定期开展活动,集中相关教育问题进行攻关研究。人,是活在群体中、活在氛围中的,只有大家相互影响与促进,才能不断产生动力。要积极地把老师引导到教育研究的道路上来,而如何促进教师的教育研究,这是校长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积极参与了太原市《基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引领提升课堂质量行动研究》的课题实验,老师们在专家指引下,着力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科教学目标设计与落实的策略,提高教学目标设计的精准度和落实的有效性,在行动研究中引领教师确立育人观念,强化目标意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进行案例研究。校长一定要多听课,多参与师生活动,多记录,然后多组织讨论、交流分享。同时,鼓励教师勤于写作,原始地记录一些在学生课堂与活动中发生的真实案例,通过录像、微格分析或情境再现的方式组织教师进行讨论与分析,只有在真实的案例面前,通过对一些现象作分析与引导,教师的素养才会得到提高。要发挥教师博客的平台作用,鼓励教师写博文,鼓励教师开辟个人网站,鼓励教师把自己的教改体会、课堂心得放到网上,和同事进行交流,在学校中形成一个互相学习的氛围,从而促进教师的观察、思考、探索、实践。

四、开发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是校长领导力的价值所在

人的生命由肉体和灵魂两部分组成。灵魂指精神、思想、感情等,这些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被称为心理力量,也叫生命内力。人的肉体力量是弱小的,即使是最有劲的大力士,他所能举起的重量也是有限的。而人的心理力量则是巨大无限的,一旦被唤醒,就能改天换地,无坚不摧,势不可挡。心理内力是上帝公平地安插在每个人身体里的一股无比巨大的力量,它就像一块核电池一样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体中。人所受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应指向激活和唤醒人体内的这个巨大电池。如果最终没有唤醒心理力量,一切教育活动就都是失败的。而只要能唤醒这个心理力量,则上什么学校、学什么课程、受什么教育都可以。

1.核心素养呼唤“全人”课程

近年来,不仅是教育学家,包括经济学家、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等各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对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素养的广泛研究也证实,决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并不是我们给幼年的孩子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能否帮助孩子培养一系列的重要性格特质,如毅力、自我控制力、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这些都将影响其一生。这种认识不仅是理论界的声音,而且已成了美国许多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实践。作为学校教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各种显性和隐形的课程中修习养成的。校长要有觉察力,看到本校课程中存在的不足,瞄准育“全人”的办学目标,着力于建设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与核心素养相配套的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搭建他们喜欢并全情投入的学习平台。

2.“核心素养”融入校本课程

我们期待真正有实力有情怀的教育专家将“核心素养”内容完整、细致、精准地融入到国家或地区中小学课程设计中,形成一套体现核心素养理念的课程实施体系,如澳大利亚将其七项通用能力融入国家学科课程。有能力的中小学也可以自主建设基于本校实际的“学生核心素养”课程。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全课程已被全球普遍认可,新兴的创新与创业教育也正在蓬勃发展,与之相匹配的课程资源是研究开发的重点。

3. 重视隐性课程建设

校园里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方式、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行为方式、审美情趣、学习风气、价值观念甚至大家普遍喜欢看的书籍类型、关注的事件等等都是隐形课程,具有熏陶、感染、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和作用。“隐性课程是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内取得成功的关键”,这是最早提出“隐性课程”概念的美国学者杰克逊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论断之一。隐性课程仿佛空气,无时无刻不弥漫在校园的所有空间,中小学校长一定要有能量制造“新鲜空气”,让师生自由畅快地呼吸,如此,当师生处于自由、积极与幸福的状态时,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定能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沃土。

参考文献

[1] 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中小学管理,2016(2).

[2] 侯怀银.核心素养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G].太原市“基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引领 提升课堂质量行动”研究资料汇编,2016.

[3] 现代与经典.世界都在关心哪些核心素养?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出炉了[J].人民教育,2016(2).

[4] 赵艳国.核心素养究竟是啥?学校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 现代教育报,2016.

[5] 夏青峰.让老师有享受咖啡的时间[J]. 当代教育家,2016(6).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学生核心素养校长核心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研究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