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替代成长”把学习变成最痛苦的事

2016-09-10 07:22刘美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动机动力读书

刘美艳

我们90年以前出生的这些人,理解不了90后、00后的孩子们为了逃避学习,离家出走,甚至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拼命读书的人都是想逃离困窘煎熬的生活状态。50后、60后乃至70后们每天除了帮父母干活,还是弟弟妹妹的半个保姆,每天跟大人一样从早到晚忙忙碌碌,这种状态下造就的是见缝插针卖力学习的一代。考学改变命运,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才能拥有好的生活。

现在的孩子与过去的几代人相比最大区别就是,过去的孩子除了学习还有好多事情要做,而现在的孩子除了学习无事可做。这一方面有社会现实的原因:生活条件好了,喂马劈柴这样能让孩子做的事少了;另一方面更有家长的原因: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做完了。孩子一直生活在父母营造的“真空环境”中,生活上不用自己操心,父母一手包办,这就是目前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替代成长”。“替代成长”让孩子的生活几乎只剩下学习。当生活只剩下学习这一项内容时,学习本身就会变得越来越枯燥、无聊。

“替代成长”剥夺了孩子体验生活酸甜苦辣的权利。家长们太强大,无所不能地包办了孩子的成长——衣服不舍得让孩子洗,手会变粗;饭不放心孩子做,会烫到。上学车接车送,冬有暖气夏有空调,放假了还可以周游世界。当生活中的其他事情都变成愉悦的享受,读书自然就成“苦差事”了。我的一个朋友做法很巧妙,她的孩子在读小学,平时除了找小朋友玩耍就是上网,母女两人常因为周末作业“硝烟四起”。去年暑期,眼看暑假已经过半,孩子作业还没写完,实在没办法了,中午吃完饭她就把孩子带到市场上帮自己看摊。夏天一两点钟正好是最热的时候,孩子哪里受得了这蒸烤之苦,没多久,就嚷嚷着要回家。在妈妈一顿“是干活儿还是写作业”的拷问之下,孩子乖乖回家写作业。后来每到孩子贪玩的时候,朋友就会让孩子对比体验,屡试不爽。只有经历过日头下汗水的苦涩,才能体会书桌前读书的闲适!

学习是“苦差事”,但如果有梦想,有改变自己命运的动力,就会以苦为乐。但遗憾的是,家长们的“替代成长”让读书变成“苦差事”的同时也削弱了学生读书的动力。家长有房有车有存款,并且毫不掩饰地告知孩子自己的一切将来都是他的,更有些家长,早已为孩子的未来搭好了舞台。就在家长洋洋得意地给孩子铺就了一条绝对平坦的道路的时候,孩子学习的动力在悄然消失。

动力即是心理学上的动机,有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之分。真正凭借内部动力,受学习本身的乐趣吸引而喜欢学习的人占少数,更多的人是因为读书能为自己未来的价值加码等外部因素在坚持学习。成就动机最著名的研究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的理论也证实了这一点:具有强烈成就需求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他们更能解决难题,应对挫折。可现在的很多孩子丝毫不担心未来,再加上学习是个需要付出极大努力的事,趋利避害的本性之下,孩子们丧失了学习动力,找不到奋斗的理由。最近微信上流行一个段子:一位90后小员工入职三个月之后抱怨工作的种种痛苦,一心辞职。老板收到辞职信后答应一周后给予答复。奇怪的是一周以后这位90后却不同意离职了。原来在这一周里,她发现寻找一份月薪6000元的工作并非易事,更重要的是——她的妈妈把她每月5000块钱的零花钱断掉了。

世界华人NLP权威专家李中莹说,“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长。”有能有钱不是家长的错,但是不应“过度照顾”“替代成长”,让权与钱变成孩子成长中的绊脚石。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放开手,成长路上让孩子自己走!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烟台,264000)

编辑 / 张 帆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动机动力读书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阳光动力
动力船
我们一起读书吧
凶手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