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旺
让教学更有智慧
在我们的中学校园里,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清晨天还未亮,教室里已是人影幢幢;晚上10点,教室里的灯还亮着;周末,校园里依旧书声琅琅,教师们仍在讲坛上滔滔不绝……学校教学时间的无限度延伸,侵占了本应该属于家庭教育的时间,本该属于社会教育的时间,本该属于教师休息阅读的时间,本该属于学生自我教育的时间。
在分数至上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许多教师选择了应试的教学模式,教师认真负责,学生刻苦拼搏,收获学生考试分数的逐渐攀升。我对这些教师和学生深感敬意。但是我觉得教学不应该只有这样一种模式,还应该有另外的模式。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和已经足够多的自习课,学生足以掌握并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如果依靠这些学习时间,学生仍然不能取得满意的分数,那一定是我们的教学本身出了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和改进。当我们的教学真正有效时,学生根本不需要用大量的习题册填满假期和周末。假期和周末应该成为学生自由支配和安排的休息时间。
我在教学中比较注重这一点,所以,我一直坚持在课堂带给学生丰富和精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并且获得好的考试成绩。高一刚开学,我就对学生说,如果其他学科的作业完成了,有空的时候就做做政治作业;如果确实没有时间,不做政治作业也没关系。放假的时候,我叮嘱学生,假期不要带教科书回家,应该多看课外书,多出去走走。
刚开始的时候,仅仅参考考试分数,我的做法确实令人担忧,学生的成绩并没有起色。但是我没有放弃,仍然抱着相信学生的念头,努力打造精彩的政治课堂,借此吸引和打动学生,争取在课堂完成所有教学任务,不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让学生从枯燥的课堂和机械重复的题海中解放出来,积极主动地学习。我发现,这种方式很受学生欢迎。渐渐地,学生养成了自己主动按照教师的要求做作业、整理知识和阅读教科书的习惯。当越来越多的学生这样做以后,全班的政治成绩就慢慢好起来了,班级的平均成绩与其他班级的差距越来越小,直到超越其他班级。
高一寒假的时候,有学生给我留言:刘老师,您好!您的课是九门学科中最轻松的,我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平和的心态和处事的道理。摆脱考试束缚的课堂、工整的板书、和善的微笑以及渊博的学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喜欢您的课堂!
教师应该把目光放到考试和分数之外来设计我们的课堂。当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而不是因为应试而被动学习的时候,学生会收获更多的东西。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这种探索和实践更有意义和价值,更值得教师去努力。
运用最广泛的教学资源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资源意识,树立新的课程资源理念,有助于引导教师和学生从纯粹应试的教学中走出来,进入一个新的教学境界。
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中,文字记录是一笔重要的社会财富。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专业阅读和学习,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境界。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立足于此的理论资料,传统的并继续在今天社会发挥作用的书籍、报刊,还有信息时代的网络等,均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本教学资源。
自19世纪、20世纪问世以来,电影、电视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师搜集、整理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影视片段,并恰当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这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如企业家的纪实类视频、政治家的故事类电影、文化方面的访谈和讲座视频等。这种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弥补课堂中语言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学得轻松而快乐。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技术从根本上改变和影响了人类交往、信息交流和文化传承的方式。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和平台,如通过网站、博客等形式,建立教学资源的数据库和分享平台;通过QQ、微信等及时交互平台,建立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教学交流探讨平台。2005年
10月,我建立了个人教学网站“刘老师政治学园”。现在,“刘老师政治学园”每天的浏览量超过1万次,总浏览量超过2000万次。来自全国各地的政治教师、高中学生、学生家长纷纷给我留言,我们相互交流,这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广泛交流与沟通。
营建师生之间和谐的“人力场”
学校组织住校的学生到教室上自习课,并安排教师轮流值班。一天,轮到我值班。一走进教室,学生立刻问:“刘老师,您负责我们班级呀?”我说:“是的。这一周都是我负责。”学生显得很兴奋,说:“老师,我们就喜欢您来。”我觉得很奇怪:“老师值守自习,又不是上课,不管是哪个老师坐在讲台上,你们不是一样进行自习吗?老师又不干涉你们的安排。”学生说:“但是我们看见您的时候,就觉得很轻松很愉快,自习氛围就不一样。”
讲“物质”这个哲学概念时,我提到了物理学上的“场”,如磁场。这种“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一种客观存在。物理学不是用眼睛而是用思维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场”的力量。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不是也存在这样一种“场”呢?如果这种“场”存在,那应该叫作“人力场”吧。我相信,当我们用心去体验的时候,一定可以感受到这种“人力场”的存在和力量。教师的“场”与学生的“场”合谐共处时,所有人都觉得轻松愉悦,工作、学习十分顺利;反之,两者相互碰撞乃至冲突时,双方都会觉得疲惫与烦恼,结果与期望有可能大相径庭。
这样的情景,我们或许并不陌生:学生看见某位老师,主动走上前问好、打招呼,一起愉快地交谈;学生看见另一位老师,则是低头快走,尽可能离老师远一些;一位老师走进教室,学生热烈鼓掌表示欢迎;另一位老师走进教室,学生则小声嘀咕,“怎么又是他的课?”
教育触摸的是灵敏的心弦,弹奏的是诗意的乐章。教育是充满着生机的、鲜活的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遇和对话。教育需要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变围追堵截为巧妙疏导,变一曝十寒为持之以恒,变简单粗暴为精雕细刻,变急风暴雨为和风细雨,变操之过急为循序渐进,变耳提面命为拨动心弦,变生硬呆板为循循善诱,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代替逆耳的训斥。“为了看阳光,我来到世上。”我想起了巴尔蒙特的这句诗。作为教师,我觉得自己就应该是一束阳光,让学生感受到阳光般的美丽、温暖和崇高,然后灿烂地、美丽地生活。
(作者单位:重庆市字水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