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犹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有的学者也称阅读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不言而喻,阅读能力是学生最基础的学习能力。观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运用都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并以阅读能力为基础。
但笔者在一次调查问卷中发现,许多数学教师认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自己无关。同时,在分析学生考试失分主要原因时,他们也不会将之归结为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教学的盲点。
数学阅读是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用数学的方法与观念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数学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语言水平及数学交流能力。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对其数学学习非常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从增强学生数学阅读意识、指导学生数学阅读方法、强化学生数学阅读习惯三方面入手。
一、增强数学阅读意识是前提
只有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其数学阅读成果的舞台,定期对学生阅读情况检查评定,才能使学生重视数学阅读,增强其数学阅读意识。
1.比赛。定期安排数学阅读课时间,在组长带领下开展阅读与交流,并定时评比。如每读完一则数学材料,能复述材料主要意思加1分,能抓住材料,提取信息并进行推论判断加2分……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比赛,不仅引发了学生的良性竞争,还有利于学生互相鼓励,增强其对数学阅读的意识。
2.展评。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数学阅读笔记,让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让数学学习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
3.让学生现身说法。尽量多举行学生喜欢的数学阅读实践活动。如举例讲述数学阅读技巧,讲述数学阅读错例分析等,让学生现身说法,为其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阅读得失,进一步增强阅读意识。
二、指导数学阅读方法是关键
方法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教师指导学生数学阅读方法要做好以下三点。
1.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教材。首先是教师带读。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带领学生读,让学生边读、边问、边议、边归纳总结。比如,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这是一个判断句,中心语为“直线”和“数轴”。关键是对“直线”修饰语的理解。让学生给“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加上符号解读,让学生理解这三要素的作用,数轴是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直线。其次是指导学生精编自学提纲,自主阅读。自学提纲要体现教材内容重点、难点及关键,具有启发性和知识内容的层次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自学提纲引导下,经过粗读、细读与精读,掌握规律性知识,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数学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把抽象表述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用符号或图表表述的关系转化成语言,或把用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成符号或图表,加强理解掌握。比如,角平分线。
文字语言:OC是∠AOB的角平分线。
符号语言:∠AOC=∠BOC=∠AOB或(∠AOB=2∠AOC=2∠BOC)。
由于学生初学几何,必须将文字语言与图形和符号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并相互转化。如把角平分线转化成图形语言,再将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角平分线的含义。
3.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与生活相关的数学材料。生活中的数学材料鲜活,具有时代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要反复阅读并思考、判断、分析、类比、推理、归纳、转换,概括相关结论,提取有用信息,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形成数学观念,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意识,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比如,在一次救灾活动中,某商店为支援灾区人民,计划捐赠帐篷16800顶,该商店备有2辆大货车、8辆小货车运送帐篷,计划大货车比小货车每辆每次多运帐篷200顶,大、小货车每天均运送一次,两天恰好运完。求:大、小货车原计划每天每次各运送多少顶帐篷?
阅读后提取有用信息:
已知信息:(1)总帐篷16800顶;(2)大货车比小货车每辆每次多运送帐篷200顶;(3)大货车2辆,小货车8辆;(4)每天均运送一次,2天运完。
未知信息:大、小货车原计划每辆每次运帐篷的顶数。
然后对信息进行思考、分析、转换、推理,得到相关的结论:设大货车每次运送帐篷x顶,则小货车每次运送帐篷(x-200)顶;大、小货车各运2次;大货车运送帐篷顶数+小货车运送帐篷顶数=16800
从而列出公式:2x·2+8(x-200)·2=16800,问题自然得到解决。
三、培养数学阅读习惯是核心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是让学生形成数学阅读能力的核心。实践中,笔者主要通过不同课型,指导学生用不同阅读方法培养其数学阅读习惯。
如概念公式定理课,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一是概念是怎样得到的?有什么样的生活背景?二是这个概念的作用是什么?应用时应注意什么?三是公式定理条件结论是什么?如何用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表达?推导证明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四是这个公式定理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定理的结论是否可以推广?
习题课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阅读后思考。一是已知条件是什么?未知结论是什么?能否用符号或图形翻译转换?它们有什么关系?二是题目涉及哪些运算?三是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吗?四是所有条件都用到了吗?五是你能规范书写解题过程吗?六是还有其他方法吗?还可以进行哪些变式?
复习课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和资料。一是本章节或单元的知识网络图是什么?二是本章节有哪些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三是本章节的重点知识是什么?四是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你的主要收获是什么?
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学教师从初中开始,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
提升。
(作者系重庆市南川区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赵彩侠
zhaoc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