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林
内容摘要:清代传奇名作《长生殿》向来受曲学评论家高度好评,多少年来兴盛不衰。关于《长生殿》的研究论文更是不胜枚举。本文以《哭像》一出为例,从诗词典故的化用、叠词以及夸张手法的使用等几个方面来对传奇《长生殿》的传情达意手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长生殿》 传情达意 手法
清初,南昆北弋,在弋阳腔逐日兴盛,与昆腔南北分庭抗礼之时,康熙年间,两颗传奇明星闪耀于戏剧创作的星空,即为文学史上富有盛名的“南洪北孔”。清代杨恩寿《词余从话》这样来评价这两本传奇史上的名著的,“康熙时,《桃花扇》、《长生殿》先后脱稿,时有南洪北孔之称。其词气味深厚,浑含包孕处,蕴藉风流,绝无纤亵轻佻之病,鼎运方新,元音迭奏,此初唐诗也。”吴梅更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顾曲塵谈》中说“余谓《牡丹亭》衬字太多,《桃花扇》平仄欠合,皆未便效法。必不得已,但学《长生殿》,尚无纰缪尔。”他认为《长生殿》一书,可做后来作曲时的模板。另外在《中国戏曲概论》中对此书的内容,创作、演出情况,以及论者的评价都加以阐述,谓之“尽善尽美,传奇家可谓集大成者矣”。
全本传奇情节跌宕,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尽显唐明皇与杨贵妃间的真挚爱情。在洪昇之前关于写唐杨爱情的有诗歌《长恨歌》、戏曲《梧桐雨》等各类文学作品,但中间多涉及杨贵妃与安禄山间的暧昧关系,一嫁寿王等情节,洪昇在撰写《长生殿》一本时,尽数删去这些情节,而将史书中记载的贵妃不捡等内容一转而认为追求忠贞的爱情,敢于为此抗争的女子形象。从而避开了唐杨二人的负面形象,纯化了爱情的主题。直至杨贵妃吞金自杀,唐明皇苦苦求索,追寻妃子的足迹,最终两人跳脱爱欲情仇,永生仙境。虽然情节过于虚幻,但不违对这一爱情主题的赞赏。
洪昇撰作《长生殿》并没有用到如何华丽的辞藻,通过戏曲人物的宾白、唱词,来深刻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大宴》《迎像》《哭像》等多出折子依旧在昆曲舞台上搬演,让后世观众感动于两人之间的爱情。尤其是《哭像》一出,一直活跃在昆曲舞台上,当代昆曲家蔡正仁先生在演出时,更是把唐明皇思念杨贵妃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长生殿》能感动观众,溯其根本,在于剧本情节与其表达的情感本身能够引起观众共鸣。本文拟以第三十二出《哭像》为例来分析《长生殿》传情达意的手法。要
一.前人诗词与典故的化用
1.诗词的化用
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词典故,在明清传奇中并不少见。在《哭像》一出中,开首生扮唐明皇上,宾白:
“蜀江水碧蜀山青,赢得朝朝暮暮情。但恨佳人难再得,岂知倾国与倾城”。
这里前两句化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诗句“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在马嵬坡杨贵妃香消玉殒、魂消魄散,蜀地山清水秀,引得君王相思情。而这里,洪昇改“圣主”为“赢得”二字,让读者更能体会杨玉环过世不仅未能让唐明皇消散了对妃子的爱意,这种情感反而更深了。
后两句,读来也让人觉得非常熟悉,原来出自于西汉音乐家李延年之手。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的歌是向君王赞颂其妹妹这样的可以与君王匹配的佳人。而此处洪昇用了“但恨”两字,让唐明皇的悔意、追悔莫及、伤心痛苦之情通过宾白表露于读者与观众眼前。
在《哭像》一出开头使用,合情合理,也符合人物的心境。且不说前两句本身就是白居易《长恨歌》中用来展现唐杨爱情悲剧的诗句,后两句同样能反映唐明皇此时的悲切之情。本该与自己比翼双飞的佳人已逝,情何以堪啊,既然佳人难再得,便只能对着佳人的神像诉衷情、寄托哀思了,这样便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深情哭像的场景。
还有在行文中,同样也有化用诗词的出现,比如在【二煞】中的“悲风荡,肠断杀数声杜宇,半壁斜阳。”对诗词熟悉的文人,往往在听到这里,想到的肯定是李重元的《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身处斜阳夕照,耳闻让人欲断魂的子规啼声,再加上风声呜咽,把个唐明皇在杨贵妃神像前这种追思而不得、痛苦不能忍的心情形象地渲染了出来。
可见,洪昇善于化用前人的诗词,并恰当地加以使用,在这里,不仅增添剧本的文学趣味,更是起到了开门见山,传达《哭像》一出的情感基调:因怀念已逝佳人,而凄凉悲切、悔恨痛楚。
洪昇所化用的诗词,不是纯粹为了掉书袋显其才情而用的,而是处处落到实处,起到表达人物情感、奠定感情基调或是渲染环境等作用。
2.典故的使用
《长生殿》与《桃花扇》相比语言上更为本色,但传奇经常化用典故的方式表达情感的方式也处处可见。比如《哭像》一出中“记当日长生殿里御炉傍,对牛女把深盟讲。谁又知信誓荒唐,存殁参商。”“鸾骖碧汉,鹤返辽阳”,就用到了西王母见汉武帝的事以及丁令威成仙化鹤归故里的典故,借以表达唐明皇思念杨玉环的情感。
二.叠词的运用
叠词在文学作品中可起到这样一些作用,如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既可摹声,又可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长生殿》作为戏剧,使用叠词同样可以起到这样一些作用。在《哭像》一出中,多用疊词,共有二十多处。
1.烘托场景
【滚绣球】一曲,“点三千羽林兵将,出延秋便沸沸扬扬。”“沸沸扬扬”一词写出了羽林兵人数众多,场面宏大。“恶噷噷单逞着他领军元帅威能大,眼睁睁兵逼拶的俺失势官家气不长,落可便手脚慌张。”“恶噷噷”“眼睁睁”两个词前者描摹了叛军的凶恶,后者又写出了面对叛军无可奈何的场景,同样也写出了环境的恶劣。
尤其在北曲【叨叨令】中,用到了一系列的叠词。
“不催他车儿马儿一谜价延延挨挨的望!硬执着言儿语儿一会里喧喧腾腾的谤,更排些戈儿戟儿一哄中重重迭迭的上,生逼个身儿命儿一霎时惊惊惶惶的丧!兀的不痛煞人也么哥,兀的不苦煞人也么哥!闪得俺形儿影儿这一个孤孤凄凄的样!”
“延延挨挨”、“喧喧腾腾”、“重重迭迭”写出了当时车马挨挨挤挤,有如长龙绵延不断,人多喧杂,人声鼎沸,各种武器密密麻麻闪着嗜杀的味道。
而这些也是唐明皇追溯杨贵妃香消玉殒于马嵬坡的背景描写。
【满庭芳】“颤巍巍”的神幔高高地挂着,“剪簇簇”的幡在风中飘荡;以及【朝天子牌】“曲热腾腾宝香。”“映荧荧烛光。”前者呈现的是庙里祭奠杨贵妃的场景;而“腾腾”和“荧荧”两字叠词,描摹了杨贵妃神像前香烟缭绕,烛火闪烁的沉重环境,也侧面烘托出唐明皇此时沉痛的心境。
以上这些叠词,渲染了环境,也侧面衬托了人物的内心情感,使得文字既富有艺术性,又富有情感。
2.描摹人物与情感
叠词的使用也可以直接描摹出人物的形象与内心的情感。
上面所列【叨叨令】中“惊惊惶惶”“孤孤凄凄”两词非常形象地描摹出了唐明皇面对四面包围的叛军以及反抗的士兵,惊慌失措;在妃子被迫自杀后凄苦孤独的境地。
【四边静】一曲中有“泪珠儿溶溶满觞!怕添不下半滴葡萄酿。”颇有《西厢记》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的韵味。“溶溶”是流动貌,在这里写出唐明皇捧酒流泪思念妃子的真切场景,泪珠如雨珠儿落地,连续不断,流入酒杯。一个叠词,就使得表述形神具备,动态感十足。
【三煞】“只见她垂垂地湿满颐,汪汪地含在眶,纷纷地点滴在神台上。”连续用了三个叠词,描摹了神像眼睛湿润,满眶泪水,泪滴神台的动态画面。没有生命的神像都被唐明皇的真情诉说感动了,难道还不能说明杨贵妃与唐明皇之间爱情的真挚吗?
综上可见,叠词的运用一方面使得《长生殿》增添了文学艺术的魅力,生动形象地展现场景与人物,而另一方面并没有让它的辞藻华丽,华而不实,依然保有本色。
三.夸张等修辞的使用
《哭像》中多处使用夸张手法,凸显人物内心。如写到唐明皇丢下妃子独生于世,痛苦不堪的心情,用的是“只落得泪万行愁千丈”,“这伤心真无两,休说是泥人堕泪,便教那铁汉也肠慌”。
另外,一折《哭像》之所以几百年来在昆曲与京剧舞台上长盛不衰,正是来源于其情感真挚传达的魅力,而这种魅力来源剧中人物通过形象的不失典雅与本色的字词句来传达人物内心情感。
参考文献
[1]潭志湘編著.长生殿[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03.
[2]吴梅.顾曲尘谈[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10.
[3]周贻白著.中国戏剧史长编[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04.
(作者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