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下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2016-09-10 07:22张朝晖
中国教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职责分层德育

张朝晖

上海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出台已一年有余,作为高校招生重要参照之一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和等级性两档,考试科目采取“3+3”形式,考生有20种组合选择。随着学生自主选择权的增加、“合格考”与“等级考”的学习水平和考试难度差距的拉大,高中阶段分层走班教学势在必行。实行“走班制”教学,尤其是基于分层教学的“走班”,也必然会对以行政班为单位、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产生较大的影响。实行走班制、弱化行政班后,“立德树人”如何落地,怎样架构德育队伍?如何跟进对学生的管理,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班级文化建设?如何落实综合素质评价,科学指导学生生涯规划?这些都是上海高中学校必须面对的大课题。

我校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实施分层走班教学,无论是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上,还是在学生教育、班级管理上,都全面对接高考改革方案。经过一年多的积极推进,我们由一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逐渐过渡到今天的教学有序、德育有效的轨道中。

一、分层走班带来的学生管理困惑

1.打乱了行政班级概念

选课走班的班级虽然是同一年级的学生按学科划分,但学生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而且常常处于流动状态,这导致学科教师与学生交流、共同学习、生活的时间减少,因而很难在短时期内形成相对稳定的班级集体文化。由于学生分布在不同的教室上课,班主任所管理的相当部分的学生经常不在老师的视线中,班主任老师很难了解和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动态。走班给德育工作的开展,无论是在德育的主体、德育的内容上,还是德育的方式上都带来不少的问题。

2.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实行选课走班后,学生的集体观念日趋淡化,思想教育和集体活动的组织也比较困难。从班级上课的纪律保持、卫生的管理,到“两操”的督查、作业的收缴等等,一系列问题暴露了出来。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学科教师,都有“找不着、抓不住”学生的感觉,这就要求每一名科任老师强化责任意识,真正对自己的课堂及延展的课间负责。走班后“全员管理”已经不只是理念,不仅是学校的倡导,而是需要师师携手、师生合作,共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

二、分层走班对传统的德育带来变化和机遇

1.走班尊重学生个体多样性的选择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未来规划有目的地选择课程,参与实践,选修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实现,这是实行走班后学校德育目标的新指向。

2.走班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可能

学校通过课程多样化建设和走班制教学,为学生成才提供多种平台。而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规划生涯,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负责,学会与不同学科领域和知识背景的同学交往,这也是实行走班之后开展德育工作的新内容。

3.走班增强全员德育的意识

走班后行政班的建制弱化,全员德育的意识加强,必然会形成一个“人人抓德育”“处处有德育”的局面。更多的学科教师承担起学生教育和班级管理的职责,这将有利于实施学科教师由“业师”向“人师”的转变。这需要走班之后教师角色的新转变。

因此,加强对分层走班的管理,强化学生班集体概念,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走班以后,教师明显感到了自己的双重身份,既是学科教师,也是走班的班主任;既要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更要抓好这堂课的教育管理。

三、分层走班带来的学校管理和师生角色的转型

1.学校管理的转型

实施分层走班教学之后,一系列相应的问题和变化也随之产生。科目教师如何有效管理课堂?如何收发作业?如何考查教学内容?如何保证走班教室的卫生?如何管理“两操”?为此,学校多次组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会等,广泛听取大家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了《走班课授课教师管理职责》和《学生行为规范要求》,涉及课堂的管理职责、作业收缴的职责、考查科目的职责、“两操”督查的职责、班级卫生职责等方面。年级教师轮流按顺序“走动管理”,包括走班课前督促、课中检查、课后反馈。学校在教室外为每位同学配置个人储物箱,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

2.行政班班主任的转型

选课走班教学实施后,行政班班主任在班级的授课面减少,学生与班主任的接触、交流时间趋减,行政班结构日趋松散,班主任的关注点应有所改变。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早自修、午间休息、班会课等时间,借助各种活动,凝聚班级成员,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课余,与走班课教师加强沟通,关注班级学生,尤其是不再授课的学生群,更要加强个别谈心,关注每位学生的状况。

3.走班课授课教师的转型

走班形式的全面铺开,对走班课授课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授课教师被赋予辅导员的职责,应努力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领者、学习上的指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生活上的关怀者,带领走班课的学生在每周四节、两节甚至只是一节的上课频率中,形成班集体,让学生找到归属感。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交流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接触学生,同学生交朋友,营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及时与班主任沟通,交流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协助班主任做好困难学生转化和特殊学生的引导工作。

4.学生自主管理方式的转型

每个走班的班级都设管理干部,协助授课教师点名、记录课堂情况,同时定期反馈,共同管理。管理干部纳入评优考核,在校级标兵评选中专设“责任标兵”,以此表彰走班课中的优秀干部。教室里设立固定的作业箱,学生自觉到指定科目、指定班级的作业箱交作业,教学班课代表做好记录。严格点名制度,师生双向点名,学生记录课堂日志。班干部负责把本班学生在走班上课时的纪律、作业情况等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思想上遇到的问题。

在新高考模式下,面对学生的多样化选择,“选课走班”已成为学校教学组织形式的新常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选择,提供合适的、具有弹性的课程与教学,推动学校管理、教师观念的转型,增强全员德育的意识,加强走班制下班级文化建设,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是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作者单位:上海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职责分层德育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打孔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企业如何有效实施不相容职责分离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