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小学习作评价方式的策略与方法

2016-09-10 18:00潘招玉
考试与评价 2016年12期
关键词:标准小学生文章

潘招玉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在中国由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推进的今天,不妨比较一下中美小学生对作文的态度:中国学生怕作文,而美国的同龄学生却能久坐于电脑前洋洋洒洒地写出一、二十页的文章;中国小学生的文章内容大多单调、空洞,作文时常感到无话可说,而美国小学生却能写出《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对于“二次大战的思考”之类的“文化”类的文章;中国小学生见陌生人不敢表达,而美国小学生常常在公开的重要场合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中国的孩子怎么了?还是中国的教育怎么了?一切都容不得我们再有丝毫的回避。作为一名处在小教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作文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首先要改的就是作文评价方法,这也是中美小学生对作文态度差异的重要因素。

一、作文评价的导向功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新精神和窒息创新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这种力量既体现于教学方法之中,也体现于教学评价之中。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往往深刻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它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小学生刚接触作文,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特别关注对于作文的评价。从评价中他们或看到希望,或感到失望,或听到鼓励,或受到斥责,或充满自信,或丧失信心。因此,科学性的评价对他们非常重要。

二、传统作文评价的消极影响

1.评价标准模式化

传统的作文教学常给学生一定的作文模式,不论是写人的文章还是写事的文章均有统一的外套:开头——一次……——还有一次……——结尾,或者套着语文书上的例文写。这样的“新八股文”在一些老师眼中却是符合要求的好文章。还有些老师在写作前給学生提具体字数的要求。这些给学生作文以束缚的老师,对于心目中的“好学生”与“差学生”的作文,在评价标准上单一不变,大大挫伤了“差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评价目的不明确

有些教师在给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用本来就不够科学的作文要求作为评价标准,并以一位成人的眼光审视文章,从而导致学生整体的作文分数偏低。显而易见,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仅没采取欣赏的态度,相反还十分苛刻,他们分明没有把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作为评价目的。

3.评价语言不负责

传统的教育总认为负责的教师在批改学生不够合格或不够理想的作文时,一定是刀砍斧削,洋洋洒洒,改得满纸通红,殊不知这样遍体鳞伤的作文让学生望而生畏,大大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教师的评语,又侧重于理性说教,只评不导,不痛不痒,什么“用词不当”、“语句不通”、“中心不明确”、“材料不典型”等干瘪、乏味的套话充斥其间,写个大半页,甚至一、两页,让人望而生厌,更不用说得到什么启迪了!

4.评价主体单一化

传统的评价活动,教师是法官,是权威,从每学期八篇的练习作文,到每周至少一篇的练笔,均由教师一人批阅、评价。这就容易造成任务量大,批改不细致的缺陷,久而久之还会形成评价体系中的“晕轮效应”,产生一种“爱屋及乌”的情感和不切实际的评价。在此情况下学生难免不会形成与老师的对立情绪。

在这样的作文评价方法下,学生被缚住了,不敢打破“新八股文”的套数,写作文死记硬背地模仿例文而不去观察、实践,对作文提不起兴趣,提到写作就产生恐惧、反感的情绪反应,没有了写作的热情和动力,何谈创新?

三、改革作文评价的策略和方法

1.充分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评价标准要改革

孔子施教,一向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针对同一个问题,面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学生在智力、已有的学力、性格、学习适应性方面都是有差异的,教育评价的标准应从易产生马太效应的“相对标准”转变为“绝对标准”与“个体标准”的结合。我们决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写出一流的文章,对于不同的学生,高分的分量也是不同的,但同样都能给学生一种兴奋的好心情和“我能行!”的自信。例如,一位教师在给一个平时作文语言平淡,错字连篇的学生写评语时,就抓住他的“语句通顺”这一优点大加赞扬,并表示若能改掉写“错别字”这一缺点,这将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章。第二次,学生作文果然错别字大大减少,教师就给他得了“优”,这时教师又给了他这样一段评语:“你的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语句通顺,而且错别字也极少,若能再添上一些优美的语句,作文一定很棒!记住:只要平时多读书、多注意搜集、积累好词好句,很容易做到。

而对于学生写什么样的文章,千万不要给他们字数和模式的束缚。写作本身就是生活经验和积累的宣泄和释放,生活中有许多激情、欲望、创造的灵感,若被模式而框住,那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啊!因此我们在进行作文评价时,要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想别人没想过的问题,写别人没写过的内容,力求与众不同,这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2.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评价目的要改革

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谓激励,指的是通过刺激,激发个体心理动力,使这一心理动力水平在某一时间里始终维持在一定的兴奋状态。作文评价中激勵手段的目的就是通过外部刺激,激活内在的推动力量,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评价过程中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得到进步。教师始终要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对于不好的作文切不可一味地指责、批判,而对于好的作文要敢于打破传统的评分标准的束缚,大胆打高分,允许得满分,重肯定,重鼓励,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孩子的作文常常得到很低的等级,他对写作几乎丧失了信心,为此他的外婆专门到学校和老师谈孩子的情况,回家后外婆欣喜地告诉孩子,“老师说你很有潜力,将来可能成为一名作家”。孩子听后兴奋极了,从此特别爱写作文,长大后果然成了一位作家,他这才知道原来那句极富欣赏性的评价是婆婆一个美丽的谎言。这种带着期望的评价居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取得让人意料不到的成就。

猜你喜欢
标准小学生文章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永远幸福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党员标准是什么?
我是小学生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非常小学生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