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定兴
大家常说的一句话是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其实有一个前提,就是大家都要讲理,否则便会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有点类似于那句“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有一次,笔者与他人谈起体制不健全导致腐败时,对方的回应竟是你那是对体制的羡慕嫉妒恨,等你进入体制了,你就不会那么说了。笔者不禁想,如果我身在体制而批评体制,别人是否会说我是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骂娘,忘恩负义。这样的交流无疑不是讲理,因为它没有探讨问题的核心而是把矛头指向了人的动机。
还有一种常见不讲理的情况是:你批评中国官员腐败,他说外国也腐败;你说中国房价高,他说某某国家更高。这种故意转换话题的论辩方式可谓屡试不爽。还有一种思维方式则是对抗,不管你说的对不对,就是“习惯性质疑”。学者徐贲曾指出今日中国公共说理时的一些弊病,比如偏激、暴戾、武断、敌意和对立、缺乏逻辑、自说自话、猜测恶毒动机,等等。这些在学界也是存在的,比如为了争口舌之利对别人进行人格侮辱。而不讲理除了语言暴力外,还有行为暴力。比如在一些公共场合,有些人为了争座位都能大打出手,以发怒来证明自己正确。
作家李敖曾说,中国民族对“讲礼”很拿手,对“讲理”却不在行。“礼”是讲谁大谁小的;“理”却是讲谁对谁错的。讲谁大谁小,就没有是非可言,一切都是听凭摆布,一切都和稀泥。讲理之所以难,一方面在于大家有时不在一個交流频率上,进而出现对牛弹琴或者与夏虫语冰;另一方面因为大家心中的理并不一致,进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比如有的人觉得致富要靠勤劳,有的人觉得还是攀龙附凤靠谱;有的人的理是“认死理”“讲大道理”,有的人的理则考虑更多的现实功利性,为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提供依据。
两个人交流如果不讲理,那自然是恶语相向,不欢而散;一个社会如果不讲理,民众就会充满怨气,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学家茅于轼在《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一书中说,中国的民怨来自于正义的缺失,而正义的缺失就是不讲理。他进一步说,某些政府官员不讲理是民怨产生的根源。如果翻看新闻,这种不讲理并不少见。河南某派出所的执法人员面队讨薪者说:“法律是听我说的,我是代表执法的,我就是法,随时刑拘你……”讨薪者本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遇到不讲理的执法人员,只会让矛盾越加尖锐。所以有人笑言:某些政府部门,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治;你和他讲法治,他和你讲政治……
还有一个事是,某乡政府工作人员将一老人家养老保险证上的姓打错了,老人家拿着身份证去要求改,工作人员却冷冰冰地说不行,非要对方去村里开个“你就是你”的证明。后来该老人家在乡政府偶遇一个熟人,在熟人的帮助下,工作人员立马就改了。可见,有些政府工作人员也讲理,但那是有条件的。政府部门不讲理,直接导致的就是政府公信力的下降。
所以,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政府很有必要带头讲理,让老百姓的诉求有表达的地方。对于我们普罗大众,要有良好的公民素质,遇事多讲理,同时尽量避免胡适先生所说的“正义的火气”,觉得自己所说的是绝对正确的,一切与自己不同的见解都是错的。这是一个人该有的“雅量”,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题中之意。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