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黄发来
摘 要:经济全球化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而高等教育国际化促进民族之间的融合。澳门是中西文化荟萃的桥梁,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可以以圣保禄学院、带有英式主流色彩的东亚大学和公立的澳门大学为代表分为三个阶段。从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来看,可以从学生流动的国际化、师资来源的国际化、跨境教育和质量保障、教学环境和院校排名等跨文化维度进行探折。文章藉用分析事物发展态势的常用工具—SWOT分析法,对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逐一解剖,从而对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脉络和现存问题进行诠释和建构。
关键词: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历史;现状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且被各国视为其全球竞争的目标和手段。澳门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有历史渊源的。回归祖国后,在“一国两制”支持下,澳门高等院校呈现多元化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加快走上国际化的道路。虽然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有诸多不足的地方,但也彰显很多优势。毋庸置疑,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要进一步提升,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文章综合文献研究、历史角度、官方数据,利用SWOT分析法对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脉络进行研究。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在知识经济日新月异和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作为探索“高深学问”的场所,高等教育机构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加速器。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追溯至东亚第一所西式大学——圣保禄学院。其后,澳葡政府长期对高等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造成今日澳门高等教育机构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因此,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首要特点是多元化。此外,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特色还表现为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
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没有确切的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从指标上定义,如师生的来源、师生的流动、科研成果、课程与教学的国际化、院校的国际排名等;也可以从形式上定义,如跨境教育的院校合作、海外分校、联合学位等。学者陈学飞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代的游教学和游学,其定义应包括四种方法,即活动方法(指标上)、能力方法(人的国际化)、精神气质方法(全球意识)和过程方法,这四种方法并非是排斥的,而是互相交叉和补充的[1]。当前,大多数学者主要是借鉴和参考加拿大国际教育专家简·奈特(Jane Knight)的说法,即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院校和国家两个层面,将“国际维度”“跨文化维度”和“全球维度”融入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和教学之中[2]。简·奈特把高等教育国际化分为三个层面,即院校层面、国家层面和部门层面,而院校层面被视为国际化最重要的部分。另外,他还把高等教育国际化分成两部分,即国内国际化和国外国际化,前者是指本国的国际化,后者是指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范式。
二、殖民时期的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
(一)东亚第一所西式大学
澳门是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同时是“西学东渐”的中转站。在管治时期,澳葡政府不重视澳门教育的发展,对澳门高等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使其处于“百废待兴”“昙花一现”的状态。圣保禄公学是澳门高等教育的开端,其教学内容和考试制度主要参照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是被葡萄牙政府准许有资格颁发学位的大学。圣保禄学院的办学历史比日本东京大学和上海圣约翰大学都要早两个多世纪,曾被誉为“知识之屋宇,神圣之花园,使徒之学校”,是一所国际化大学。从学生来源来看,主要是来自日本、中国内地、印度和欧洲国家的传教士;从教学语言看,以拉丁语和葡萄牙语为主;从教学方法看,重视复习与辩论、知识竞赛等;从课程设置来看,主要以人文科、自然科、哲学科三种类型为主;从师资队伍来看,主要是来自科英布拉大学的教师;从学位授予来看,主要颁授硕士和博士学位[3]。直至1762年,耶稣会传教士与葡萄牙政府发生争执,圣保禄学院因而停止办学。在1762-1980年,澳门高等教育一直处于停滞阶段,本地学生不得不到外地升学。
(二)英式色彩的东亚大学
1981年,三位港商在澳门创办东亚大学(今澳门大学),实行的学制是英式三年制。毋庸置疑,东亚大学是带有西方色彩的大学,也是澳门高等教育发展的里程碑。早期,东亚大学学生的主要来源地不是澳门本地,如1986-1987学年,全校学生6786人,其中有5071人来自香港,约占全校学生人数的75%,其他学生来自中国内地、马来西亚、澳门本地等[4]。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的签署,标志着澳门回归后的公务员本地化、法律本地化和中文合法化。自此,澳葡政府也开始重视澳门高等教育的发展。1988年,澳门基金会收购了东亚大学,意味着东亚大学从私营时期进入公营时期,学制也从英式三年制转变为美式四年制。毋庸疑置,作为主导地位的澳门大学,起了催化剂作用,推动澳门高等教育形成公私立院校并存的多元化格局。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色
圣保禄学院和东亚大学对澳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遗憾的是,这两所大学并非是培养本地学生,如圣保禄学院主要培养日本和中国内地的传教士,而东亚大学主要培养的是香港学生。因此可以说,澳门当前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以澳门大学为开端。三所院校的教学语言都具有国际化特点,如圣保禄学院以拉丁语和葡萄牙语为教学语言,东亚大学和澳门大学以英语为教学语言;而这三所大学的参与者都是多元化的,如传教士、香港商人和澳葡政府,而并非相辅相成 (见表1)。笔者认为,澳葡政府在管治澳门400多年间,一直处于被动的角色,这与隔海相望的香港,可谓大相径庭。因此,回归前,葡萄牙教育和文化未真正浸透到澳门整个社会,如葡语教学没有在澳门社会被广泛地使用,但同时,这种错综复杂的环境,造就了澳门教育的多元化特色。
三、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
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发展空间大,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澳门出生率低,且存在外流的现象。如澳门每年应届高中毕业生有40%到境外升学,目前澳门院校招收非本地生占全部学生的40%左右。其次,澳门本地高等院校质量参差不齐,对外部的依赖性很强,与香港形成“师徒关系”。最后,由于澳门为中西文化荟萃之地,其高等院校的教学和课程更加容易与国际接轨。本文从四个维度,对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进行解剖和探析。
(一)学生流动的国际化
1.学生出境流动的多元化
相较于澳门,内地、香港、台湾等地拥有更多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因此,澳门本地学生多数会选择到境外或其他国家学习。根据澳门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2013-2014学年大专学生学用津贴资料统计,就读澳门高等院校的学生有16356人,就读澳门非本地课程(即外地与澳门合作的课程)有1466人,而在澳门以外地区升学的学生有13247人。可见,澳门本地学生约有40%到外地升学,受本地学生青睐的地区是内地、台湾和香港(见表2)。
2.学生入境流动的内地化
澳门目前有十所高等院校和两所研究机构,其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院校属于微型院校,只能够提供本科学位,其院校规模如美国的文理学院。澳门高等教育非本地生人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如2013-2014学年非本地生的比例从36.85%上升到2014-2015学年的40%(见表3)。2013-2014学年和2014-2015学年,内地学生占澳门非本地生整体人数的比例大约维持在95%,这表明澳门高等教育的非本地学生中来自内地的学生没有出现减少的情况。从2014-2015学年澳门十所高等院校的外地学生比例看,前三位是澳门科技大学(63.01%)、澳门城市大学(36.95%)和澳门大学(33.37%)。而非本地生人数的比例较少的是一些微型院校,主要因为其无法提供高层次的学位,如旅游学院、镜湖护理学院、管理学院、理工学院等。此外,澳门圣若瑟大学没有被国家批准到内地进行招生工作,因此,该校的内地学生占该校的非本地生学生总数不超过10%,大部分非本地学生来自亚洲和其他地区国家。
从2014-2015学年澳门十所高等院校非本地学生的相关数据来看,澳门高校的非本地学生中来自内地的有12213人(95%),亚洲其他国家学生有421人(3%),非亚洲国家的学生有268人(2%),共占澳门高校总人数的40%(见图1)。
(二)师资来源的国际化
澳门公立院校实行教师公务员体制,使澳门高等院校教师的薪酬受到一定限制。2013-2014学年和2014-2015学年,澳门高等院校师资来自外地的比例分别为29.93%和30.76%,呈上升趋势,且其中大部分来自内地。2014-2015学年,澳门大学外地教师有133人,其中来自内地的教师有34人(30%);澳门科技大学外地教师有253人,其中来自内地的教师有177人(70%)(见表4)。
可以看出,澳门高等教育对内地的依赖性很强,除非政府从政策上推动本地人才回流,否则澳门高校来自内地的教师比例会一直呈上升的趋势。从已有的数据看,澳门大学已经达到国际化水平,其师资主要来自欧美国家,而其他院校的师资国际化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政府、社会和院校的关注。
(三)跨境教育和质量保障
澳门跨境教育主要是通过引进非本地课程实现,本地协办机构主要有澳门理工学院和业余进修中心。为澳门提供非本地课程的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来自有内地、香港,以及美国、葡萄牙等。例如,内地主要有华侨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提供部分学位或非学位的课程;而香港则有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5]。澳门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是澳门社会文化司和院校之间的中介机构,对澳门高等院校的开设课程或非本地课程进行审批,但实际上,没有具体的操作性系统。另外,由于历史原因,澳门与葡萄牙之间的高等教育合作很密切。例如,澳门城市大学是由前东亚公开学院与葡萄牙公开大学联合创办的,主要以远程教育为办学形式,而澳门圣若瑟大学则由葡萄牙天主教大学和澳门天主教教区创办。
质量保障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生命线。目前,澳门院校的质量保障还处在起步阶段,可以追溯到澳葡总督于1991年颁发的11/91/M和1998年颁发的11/98/M号法令,前者是澳门高等教育的法令,后者是对澳门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的法令。但这两条法令已经不适合于21世纪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而澳门政府一直没有落实新高教法的出台时间。因此,目前澳门高等院校的质量保障主要是引进海外机构的相关质量评估,如香港学术评审局和ISO国际认证等机构。
(四)教学环境和国际排名
澳门是一个多元化社会,其高等教育也彰显多元化,如澳门旅游学院培养酒店和旅游业的人才;澳门理工学院培养艺术和翻译人才;澳门保安高校培养警官;澳门护理学院培养澳门医护人员;澳门中西学院培养博彩行业的人才;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则着重培养综合型人才。澳门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课程教材是引进国外一流大学的,而教学语言主要以英语为主,其他课程的教学语言则以葡语或中文为辅,如澳门大学法律系、中葡翻译系主要以葡语教学为主。
澳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可以以澳门大学为引领,该校2009年在中央和澳门政府的支持下,租借珠海横琴岛一块土地作为澳门大学的新校区,新校区比原校区大20倍。目前,澳门大学的特色在于实行“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即课程内的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课程外的研习教育和社群教育。澳门大学引进牛津大学的住宿式书院模式,务求达到高校的国际化水平,目前该校有八间书院,是亚洲规模最大的住宿式书院大学。这八间书院主要是由香港社会知名人士捐赠创办的,而每间书院都有自己的特色,其活动包括有高桌晚宴、博雅教育、院长茶聚、读书会、学者讲座、活动比赛等,体现了跨文化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等理念[6]。在科研方面,澳门大学的科研水平达到国际的一流标准,科研水平逐年呈垂直线增长,如2015年澳门大学的电子工程专业在世界排名前10,该校建立我国第一个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排名方面,澳门大学在2015-201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为401-450位;而201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排名,其国际化视野的指标是根据院校国际师生的比例,以及研究出版的作者非本地化、该校在世界排名前800位等指标评价的,令人瞩目的是澳门大学排名在世界第6位,仅次于香港大学(见表5)。
四、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之SWOT分析
SWOT分析工具是分析事物发展态势的常用工具,其由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组成,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前者是优势和劣势,后者是机会和威胁。通过SWOT分析工具,可以从已有的基础和经验、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国际化发展所带来的契机和目前面临的挑战四个方面对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行深层次探析。
(一)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优势
根据美国马丁·特罗教授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澳门高等教育已“无意识”地步入普及化的阶段;根据教科文组织对亚洲高等教育的资料统计,2011年澳门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64%,这明显高于OECD成员国的平均水平[7]。在全球化背景下,澳门出台了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逐年增加非本地学生和非本地教师;与内地和国外加强研究合作;鼓励师生发表国际学术期刊;公立院校把英语作为主要的教学语言;院校进行课程改革,重视通识教育;把澳门大学定位为世界一流大学[8]。毋庸置疑,这些都是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此外,回归后,澳门经济急速发展,为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经济保障。近年来,澳门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支出逐年提升,设置了多项科研和学术奖学金,且重视教学的质量。
(二)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劣势
澳门高等教育的非本地生源主要来自内地和亚洲国家,意味着澳门高等教育生源渐渐趋向国内化。此外,澳门目前高等教育有40%本地生净流失和40%外地生净流入,导致澳门高等教育本地人才的流失。从高等教育质量来看,澳门高等教育院校质量参差不齐,仅澳门大学可以进入全球前400名。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有先天优势,而后天发展受到阻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国际化程度低,区域化失去优势;属于微型地区,外部依赖性很强[9]。另外,澳门人口少,而高等院校的数量较多,导致院校的本地生源较少,且存在外流现象。
(三)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急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且在很多国际组织中担任了重要职位,其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为澳门国际化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澳门是连接中国与葡萄牙语国家的纽带,即“一个中心和一个平台”。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促进与葡萄牙语国家高等教育的接轨。因此,应开设特色葡萄牙语课程,着重培养本地中葡语翻译人才、中葡语会计人才、中葡语贸易人才等。另外,澳门可以加强与内地、香港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目前,澳门的跨境教育主要是与内地、香港合作,毋庸置疑,这都有利于提高澳门高等教育质量,为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输血。
(四)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威胁
相较于邻近地区,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没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内地“211”和“985”大学纷纷在广东珠海设立分校,而香港是亚洲高等教育的枢纽,其地理位置与澳门隔海相望。可见,澳门高等教育依赖香港和内地,同时受到其威胁,处于被动和进退两难的状况。
五、总结和建议
(一)总结
澳门是一个微型社会,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有其特色和优势之处,值得探讨和研究。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可以以三所大学为标志分为三个阶段,即圣保录学院(由传教士举办)、东亚大学(由香港商人举办)和澳门大学(由澳葡政府举办)。但是,由于殖民时期的澳葡政府不太重视澳门高等教育的发展,导致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一度受阻。首先,澳门外地的学生和师资来源较为单一,可以归咎于澳门高等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本地生源少,且存在外流现象。其次,香港和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师徒关系”,澳门在质量保证、跨境教育、教学科研、师资力量等方面大部分是在引进和学习香港的经验,同时,港澳之间的高等教育合作无疑推动了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最后,澳门政府部门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如高等教育的支出逐年增加、加强与内地合作、2009年建立澳门大学的横琴新校区。但总体上来看,澳门高等教育机构在数量上不断增长,却忽略了质量的提高。
(二)建议
第一,提升高等院校质量,建立国际性的质量保证机构,尽快出台新高等教育法,加强课程开办的审核。每年,澳门有一半左右的高中毕业生去其他地方就读大学,这表明澳门高等教育质量和课程设置与国际化脱轨。
第二,澳门高等教育过于依赖内地和香港,容易导致高等教育的同质化,造成进退两难的情况。因此,理应先“立足澳门”“依附祖国”,并将“面向世界”作为国际化的目标。加强与香港、内地高校的合作交流,引进及吸收两地的硬软件资源,促进粤港澳高等教育区的创建,加强区域化合作。同时,澳门高等教育应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提高自身的国际化战略。
第三,在“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和国家“十三五”规划中,中央政府都把澳门明确定位为中葡语国家交流的平台。因此,澳门高等院校应加大葡萄牙语人才的培养,开办葡萄牙语特色课程,把澳门打造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有“葡萄牙语特色”的国际化大学。
第四,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如优化人力资源和国际化政策,而不是着重招收内地学生;提供多项奖学金和推行非本地生移民政策等,促进非本地生来源的多元化发展。
第五,让高等院校拥有更多的院校自主和学术自由,否则高等教育院校国际化容易受到体制的影响。此外,澳门院校的数量相对较多,可以考虑合并部分高等院校,减少成本,解决生源不足的问题。
注释:
①②③④根据澳门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http://www.gaes.gov.mo/mhedb/整理得出。
参考文献:
[1]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 .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2-6.
[2][加]简·奈特.激流中的高等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23.
[3]李向玉.澳门圣保禄学院研究[M].澳门:澳门日报出版社,2001:79-145.
[4]冯增俊.澳门教育概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191.
[5]Macao Tertiary Education Database.Summary of Higher Education Data 2014[EB/OL].http://www.gaes.gov.mo/big5/book/stat2014/stat2014.pdf, 2016-03-17.
[6]University of Macau.UM Residential Colleges[EB/OL].http://rc.umac.mo/.2016, 2016-04-13.
[7]UNESCO.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Expanding Out, Expanding Up[EB/OL].http://www.uis.unesco.org/Education/Pages/tertiary-education.aspx.2014, 2016-03-17.
[8]Cheng Man Dianna Lau, Pong Kau Yuen..The Globalization of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in Macau[J].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2014,23(1):117-124.
[9]焦磊.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探究[J].世界教育信息,2015(4):67-70.
编辑 吴婷 校对 朱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