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的理念、实践与经验

2016-09-10 07:22张力玮朱婷婷
世界教育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学生

张力玮 朱婷婷

2016年5月19日-20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指导、温州大学和浙江省温州人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和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共同承办的2016全国高校创业教育高峰论坛在温州大学举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助理刘学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温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福生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温州大学副校长薛伟主持开幕式。在开幕式上,《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与温州大学为合作成立的创业教育国际比较研究中心举行了揭牌仪式,并发布《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创业教育发展报告(2016)》。

论坛以“创业教育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为主题,邀请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李家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清华大学孙宏斌教授等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专家学者作主旨演讲。主论坛上,来自丹麦奥尔堡大学、英国伍斯特大学、泰国吞武里大学、温州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代表分享了各自学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探索。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

开展创业教育,不同层次、类型、区域的高校须结合各自的办学定位、服务面向来确定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具体要求,并基于此来制订适合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会嘉宾结合各自学校的情况,对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了讨论。

清华大学教授、长江学者、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秘书长孙宏斌认为,创业教育要培养学生创业家的能力、素质和知识,其目标显然是落在教育上的,创业是自然的结果,而不是目标。孙教授还介绍了清华大学创业教育的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三创融合,即“创新、创意、创业”,这是一个完整的创新价值链。第二个维度是三位一体,即“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价值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第三个维度是“本研协同”,也是人才培养的贯通。近几年,清华大学主要致力于打造三创平台,包括信息团队、创意平台和创客空间;营造氛围,改变传统的价值判断,包括举办研讨会、创客大赛,设立“创客日”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主流课堂,比如把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案列入学校指导意见,将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改为等级制,不设百分制,以释放学生,设计挑战式课程;更加开放、发挥社会责任感,比如设立终身学习实验室,家长可以带孩子体验实验;创新机制,保证可持续发展,成立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和教学专职委员会。

根据英国伍斯特大学商学院的高级讲师罗宾·贝尔介绍,伍斯特大学把学生分为两个群体来开展创业教育:毕业后求职的学生和毕业后创业的学生。第一类学生想在毕业后谋求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需要具备创业精神。创业指导课程能使他们具备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拥有不同的认知和技术知识,为自己就职的公司注入新的想法。他们能够给公司带来更年轻有活力的力量,这是保持公司竞争力和继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二类学生想要成为企业家,建立自己的公司。目前,这只是少数毕业生的选择。这两种类型的学生需要不同的职业技能。对于求职的学生,他们需要拥有商业意识、商业信心,以及小型创业企业常识。创业教育课程需要确保这一类型的毕业生具备上述技能。而对于创业者来说,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上述技能,还需要了解企业基础架构,参与更加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并得到支持和鼓励。

厦门大学学生创业指导中心林智敏老师指出,厦门大学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专门人才、研究高深学术、阐扬世界文化、促进人类进步,学校通过政策推动、兴趣带动、地域联动、资源推动的四轮驱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着力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具体措施包括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和职业生涯指导课程,设立创新必修学分,对科学研究、参加竞赛、发明专利等实行学分认定;鼓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并将其科研课题与学生的科研训练有机结合;丰富线下创新创业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热情;推动产学研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立足区域经济特色,整合优质资源。

温州大学校长李校堃介绍,学校出台《温州大学创业教育创新行动计划》,基于分层分类导向,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且具备创业管理与实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建立深度融合专业教育的创业教育新体系,建设校内创业导师和校外创业导师两支队伍,完善创业文化、创业教学、创业实务三个平台, 实现创业教育受益面、创业项目孵化面、学生自主创业率、创业教育影响力四个方面的提升。目前,温州大学致力于将创业教育和“一带一路”政策、教育国际化相结合,包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生,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建立分校,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等。

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刘玉峰指出,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方向,分别为渗透性教育、普及性教育、重点性教育和专业性教育,目前大部分高校还处于前两个发展状态。黑龙江大学自1998年开始开展创新工程,2002年开设创新教育学院,2004年将创业教育纳入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已经修订了三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黑龙江大学的教育理念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其创新意识的普及性教育;第二层级是面向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具体创新能力的教育,主要通过基于项目和基地的实践开展;第三层级是面向具有创业意愿的极少数学生,培养其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每年约有2.6%的学生走向创业。该理念基于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专业教育实施分类培养、强化实践环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核心思想。在具体实施层面,黑龙江大学将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通过通识平台和专业平台开设相应的课程和实践,让每门专业制定各自的人才培养实现的途径,营造相应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院长助理江晓东老师介绍,2014 年,上海财经大学校明确提出本科生“三型”人才培养方案,将创业型人才与拔尖人才、卓越人才一起并列作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上海财经大学从2005年开始,以选修课的形式在本科教育中开设创业基础课程。学校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为标杆,强调创新思维和科研创新,并结合校情提出了“服务+”的理念。

哈尔滨师范大学就业指导处处长张旭东介绍,哈尔滨师范大学开展的是以知识性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创业知识和资本的积累,使大学成为开发、守护、复制和传播创业精神的场所。经过6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哈尔滨师范大学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以传播教材理论为主,练习为辅,没有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二是创业教育课堂分不清理论与实践分别对应什么角色;三是创业课程设计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四是创业教育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五是创业教育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不足。此外,教学理念还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创业可以教授,但不能只依靠传统课堂讲授;二是通过实践推进创业教育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三是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改变学生的认知和思维。

华南师范大学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黄楷胤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企业家而是培养具备某种素质、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创业型人才,而搭建平台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学校可以整合分散的资源,并将其与创业教育教学、实践等结合;可以带领学生体验已有的完整创业项目。黄院长还强调,创新是把资金变成想法,而创业是把想法再变成资金,创新研究与创业变现的过程是要统一的。从资源投入到价值创造,到更多的资源产出,再到更高层次的价值创造的良性循环至关重要。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离不开创新,创新的表现是研究报告、专利等,创业的表现形式是企业,企业聚集了大量的创新者和创客。不能要求把每个个体的创新提升为创业,因为他们的知识能力或特长建设不适合产业化,但是对于社会来讲,创新的目的应该指向创业。

二、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探索

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在致辞中强调了大学和跨国公司合作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他说,跨国公司具有全球战略目标和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管理,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把人才视为核心要素,跨国公司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跨国公司与大学密切关系伙伴形成的必然性,大学与跨国公司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合作是多方面的,但重点是要落实到课程改革,帮助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强调大学与跨国公司密切合作,旨在推进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原则的高品质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的能力。这也是大学与跨国公司密切合作的精髓所在。他还介绍,目前国内外都出现了一些新型大学,比如美国的奇点大学、苹果学院。2015年6月19日,由微软公司出资4000万美元作为启动资金,清华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在美国创建的全球创新学院也属于创新型大学,学院创导全新的国际化教学模式,在学生和教师、高科技企业和大学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共同解决可持续发展等各类全球性的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

厦门大学学生创业指导中心林智敏老师介绍,厦门大学致力于打造联合培养平台,以产学研带动校地创新创业合作协同育人,主动吸引国家战略发展和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大力发展交叉新兴学科。积极发挥学校在培育人才方面的优势,以及在产业落地和产业培育方面的优势,整合各方力量形成链条,实现校地无缝连接。厦门大学与中国航空行业集团等大型企业合作,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拓展校企合作平台。在厦门知名企业共建青年就业见习基地,构建校企和联合培养人才的新基地。厦门大学还邀请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来开展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创业基础知识,同时能解决项目合作、战略规划等实践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刘玉峰介绍,黑龙江大学通过校企合作基地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学校擅长创新创业教育前端的人才培养,但是后端的培养、实训、就业需要社会、企业的力量。校企合作基地是创业人才培养的一个把手。黑龙江大学目前有208个校企合作基地,开展定向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创业人才的培养。

三、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建设

支持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各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人才培养,提供资金支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各高校也须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建立保障体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

厦门大学学生创业指导中心林智敏老师介绍,在服务保障体系方面,厦门大学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学校统筹教学、 学生经费和校友捐赠等资源,设立创业启动金、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科创竞赛奖学金、社会课堂奖学金等,加大对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和自主创业的扶持。学校还非常重视打造校内实践平台,在芙蓉隧道内设立“RCS 机器人队工作室”“飞思卡尔智能车工作室”“创意工厂”等,成为学生进行科创竞赛训练的重要场所。建立湖畔咖啡、惜夕湾咖啡等特色创业实践基地,招募学生创业团队自主经营,搭建全仿真创业环境。此外,学校还不断提升孵化服务水平。学校设立创业服务中心,提供科研训练课程、风投引资、项目孵化、跟踪扶持等服务。学校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成立创业孵化中心,为入驻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场地优惠、投资融资、创业咨询等服务。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院长助理江晓东介绍,上海财经大学着力实施“五项保障”,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第一,建立内外协同工作机制: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改革方案,各部门统一认识,努力形成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共识,成立了主要领导领衔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创业学院顾问委员会、有关教务部门负责人和教研专家参与的创新创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建立高水平双导师队伍:学校充分运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各类服务业发达、专业人才集聚的优势,广泛联系创业企业家和优秀校友,大力推进业界创业导师聘任,推进专职师资招聘,完善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和创业导师考评机制,探索利用外部资源设立创业讲席教授职位。第三,建立多支创业基金:每年为创业学院提供专项运行经费,并利用学校教育基金会等平台,多渠道募集创业资金支持学生项目孵化。第四,创设一批“创客空间”和创业实践基地:学校通过在校内建设400平米的“创客空间” ,为大学生创客提供公用办公空间。学校还通过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校企合作,在冠生园等知名企业、沪江网等创业企业设置创业实践基地。学校还通过与政府合作打造校外实践空间,如学校先后与上海市虹口区和杨浦区政府签约共建社区创业学院,共同管理“创业梦想屋”,为学生创客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第五,培育创业文化: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以及借助社会影视、报刊、广播媒体等媒介,学校积极助推大学生创业项目,打造多元化的宣传平台;开展创业大讲堂、创业论坛、创业大赛等活动,营造崇尚创新、支持创业、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刘玉峰介绍,黑龙江大学创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主要有四个方面: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师资保障和经费保障。2002年,学校年成立创业学院;2005年挂牌创业教育中心,负责整体顶层设计与组织实施。在制度保障方面,黑龙江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一共有58项,从课程、实践、园区管理、基金等各方面保障具体的工作。在师资的保障方面,学校实施学业、创业、科研三位一体的导师制。在经费保障上,学校设置了各种经费全力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的开展。截至2015年年底,黑龙江大学在14年内,共投入2.5亿元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四、创业者应具备的“术”与“道”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李家华教授指出,创业者既要掌握“术”,即成为实干者,找准创业切入点、形成有抱负的团队、走向产业路径,还要具备“道”,即有悟性,感悟时代、领悟商道。“术”和“道”是两个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整体。但是,许多创业者仅停留在“术”的层面,知道融资、开发产品等,忽视了战略发展趋势与创新。这就好比培训(train)与教育(education)的差异。培训是教人使用工具,人们会立刻学会,感到很过瘾,比如学会喝茶,喝完以后马上解渴,但是,教育是教人了解事物的起源,比如为什么喝某种水。这就是“道”,人们可能不会立刻察觉到,但是这会改变人的思维。培训强调研究的价值,教育强调未来的价值,掌握未来技能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和命脉。

他说,创业者的内心境界和外在修为至关重要,即人格特征和职业胜任能力。抓住创业者的这两个特点之后,创业教育就能够沿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逻辑进行。只有解决了价值观的内核问题,创业者才会有深度、广度和高度。“术”可以分为“心术”和“治术”,目前的创业教育中人们大多传授的是治术,教人很多招式。但是,治术的前提是心术,如果一个人心术不正,他的治术越高就越危险。心术强调创业者的道德修为,仁者爱人。优秀的创业家一定是品格高尚的,且不会无限扩大疆土,还懂得适可而止。人有所为不是最高境界,有所不为才是至高境界。企业兴衰系于创业者的道德水平,创业之道的关键在于把握适当的风口、方向、变化和格局。

他还提出,企业家精神由四个维度组成:冒险、创新、团队和敬业。在这四个维度下,企业家还要有责任心、务实和专注。在具备以上要素之后,才能更好地掌握创新之“道”。比如,人们可以采取任何方式打破一只鸡蛋,比如敲破、摔破甚至用弹弓打破,但是还可以给鸡蛋加温,让蛋壳破碎生出小鸡,进而变成一群鸡,甚至一个农场。

而对于创业之“术”,首先要学会运用国家政策,整合政府资源。其次,要学会产业语言,把握产业方向。再次,要着力于市场需求,包括潜在需求和需要创造的需求。比如,果汁对于水来说是潜在需求;客户不知道的需求即是需要创造的需求。乔布斯说过不要太相信客户,其实他们也不知道需要什么,但是当你把产品放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就会为好的创意买单。而这个时候,产品就有了议价权。最后,要着力于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优势。每一个人都是生命的主体,也会有所特长,在找到特长之后还要增强领导力,包括强势领导和弱势领导,比如王健林和刘备。

泰国吞武里大学林栩教授指出,应该多从创造心理学角度去研究创造性人格、创造性的思维,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行为,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依据。他还介绍,创造才能包括10个因素,包括探索问题的敏锐性、侧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联想能力、记忆力、灵活思维能力、产生思想的能力、预知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完成能力。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需要以这些因素去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赵北平认为,适合创业的人才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具有创业潜质;二是有意愿创业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三是具备较好的商业素质;四是对于将要从事的行业有深刻的认知。为培养创人才,大学在开展创业教育时要因材施教: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唤醒其创业意识,向其传授创业知识;二面向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传授创业规律;三是培养和提高创业人才素质;四是引导创业人才进行实践。此外,创业教育必须融于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立相关的专业,并建立培养方案和管理制度。

五、创业教育教学方法

丹麦奥尔堡大学教授克里斯蒂安·尼尔森指出,奥尔堡大学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基于问题和项目的学习”(Problem and 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学生由问题驱动,通过解决问题进行学习;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项目研究,与学校周围的社群(包括私营企业和公共机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导师协助、激励、指导、探讨及评估项目研究;学生在联合项目报告中记录项目进展,并基于此接受学期末口头考核。奥尔堡大学的创业指导课程包括创意天才、新企业创建、企业家精神、创业工程等。奥尔堡大学创业指导课程包括以下五大支柱:一是介绍创业和发现机会,如创造力培训、创意产生并验证、顾客市场开发分析、客户洞察力等;二是团队合作、个人发展和协商,如个性和能力评估、信念和道德、发现你的人脉、利益相关者管理团队建设、职业操守和行为等;三是商业模式结构;四是企业规划、报告和外部联系,如预算、价值评估、法律、资金支持、知识产权、市场营销、销售、品牌、项目管理等;五是展示和游说。在创业技能测试方面,奥尔堡大学测试学生将技巧、能力和知识运用于创立新企业的能力。

英国伍斯特大学商学院的高级讲师罗宾·贝尔认为,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生。“戴尔学习金字塔”(Dale’s Cone of Learning)被人们熟知,但操作起来实属不易。传统的课程往往通过读课本、听讲座、看录像等途径使学生获取知识,而这些只是金字塔上最表层的内容。英国伍斯特大学的课程希望学生在创建公司方面发挥潜能。贝尔先生指出了创业教育和商业管理教育的差别——创业教育强调实践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而管理者是要确保人们不冒太大的风险,把工作做好。进一步讲,创业教育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要求人们在实践探索中学习、创造性地处理问题,要给学生制造问题,然后让他们去解决,确保学生真正参与到创业活动中,并从中获取知识与经验。从这个角度讲,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教师站在讲台前讲课、放录像那么简单。他介绍,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他首先会把学生分为4~5个小组,基于讲座内容布置测验,他们能够在短时间模拟场景,产生创意,并且产生营销、管理和融资计划。全部课程都要求学生在结课时进行实践性企业体验,他们可以选择创业,建立自己的公司,游说投资,提高技能,建立自信。最后,学生需要进行反思,比如学习到了什么、知识如何应用、哪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等。

六、中国创业教育的未来发展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解读了创业教育发展的趋势。第一,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创业教育课程仍未覆盖全部学校,没能很好地与核心课题对接,往往使学生超乎其能力来进行创业。创业教育的内容将会更广泛地纳入各种体系,政策也会更加向创业教育倾斜。今后,高等教育领域的创业将会进一步拓展,通过如天使投资、政府补贴等方式更好地实验。第二,创业教育群体将会更加具有包容性。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不同地区和民族得到的创业机会大不相同。今后,更多的项目和资源会侧重创业教育弱势群体,政策也会更好地了解这些人群的需求和解决方案,采取更加具体的改革步骤。第三,从国际教育角度来看,创客空间将会更加流行。创客空间将会更加高效地促进学生学习与实践。第四,创业教育能够更加创造性地解决全球性问题,包括科技、教育、环境、民生等多个领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李家华教授对中国创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三条路线: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体系,经过市场和社会的验证来创造价值,将创业教育和专业进行融合。李教授指出,目前,世界上的高等教育面临重新洗牌。斯坦福大学的设计学院已经开始尝试招生不再受年龄限制、不规定毕业时间和限定的专业,并把学生的学制从4年改为6年,变成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在其一生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回到斯坦福大学学习。这样,每个人可以建构自适应学习机制,即自主地设计学习不同的课程。通过课程交叉,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广阔。此外,学生可以到野外学习,比如在凌晨仰望星空、放松心灵,这样更容易激发创意。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不分专业。在与“天地人”打通之后,可以产生无限的想象。创新的密码是伙伴关系、网络思维、填补空白等,在此之后,教育可以更好地融入进去。此外,创业教育要引导学生向生活学习真理。通过对学生的探索性行为进行引导,让其获得主体性发展和展示,进而可以使其具备创业能力。具体而言,可以从学生的专业背景、实践经历、兴趣特长出发,结合校园环境和社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长远目光,构建社会缺失的东西。同时,要向理论学“深”,并向市场学“活”。掌握了系统的理论体系之后,成功才会摆脱偶然性;市场是无情的,但是市场也是最美的,通过市场学习,学生可以实现“U盘人生”,走到哪里都能找到一片生存、发展的土地。

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认为,中国长期以来“脑力者治于人”的观念使得中国教育存在“手脑分离”的困扰。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强调行动的力量,指出中国教育的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要克服手脑分离的困扰,首先要解放学生,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待提高,翻转课堂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提出认知的初级目标是记忆、理解和运用,高级目标是分析、评价和创造。而翻转课堂基本上还是停留在认知的初级目标阶段。祝教授的团队提出了翻转课堂2.0的概念。如果说传统的课堂流程颠倒是翻转课堂1.0的话,那么让学生从创造开始,由创造驱动学习,再去开拓思路,加入创客教育强调的手脑结合、创新能力等要素,就会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翻转课堂2.0。翻转课堂2.0经过规划阶段、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之后形成创新,与翻转课堂1.0有很大的差别。创新包括改进型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破坏性创新往往比较彻底,翻转课堂1.0是形变意义上的破坏,翻转课堂2.0是质变、逆序的创新。传统课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习知识,系统性比较强;翻转课堂1.0除了让学生学习知识,还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是它的附加值;翻转课堂2.0将创新、知识学习和自主实践相结合,对于创客教育能够产生较好的作用。

祝教授认为,创客教育改变着我们的教育理念。现在,高校逐渐强调实践、创造,以创造驱动学习,当学生在创造的时候碰到不同的问题,再去学。教育逐渐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到以项目为中心;学习活动要从单一地讲授变成多维地互动等。课程建设也在经历着变革:国际上提出了把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都融合起来。他认为,还应该将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自我丰富的价值等)融合进来,以回答为什么要创造的问题。从创业教育课程来看,它融合了市场策划、财务管理、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等专业内容,对教师角色和能力都有了新的要求。这些都反映出教育理念的变革。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李家华教授对于大学生创业市场的新形势提出了三点认识。一是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创业者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吸纳资金,比如民宿Airbnb的模式。二是市场趋于个性化。美国已有40%的自由职业者,其制造业的回归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回归,是带有新技术的个性化回归。三是社会矛盾在加剧。当一部分人富起来之后会越发反衬出贫穷群体的需求,确立公益价值,然后引入商业模式,帮助贫困群体“造血”,进而可以发掘市场。在掌握以上三点认识之后,大学生还要注重精细化操作、经济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此外,在追求高科技产业的时候,不能忘记中国的文化核心是民以食为天,实体经济和农业文明亦有广阔的天空,现代农业也是创业的兴奋点。立体农业既可以节约土地、实现高产,还能够作为景观,进而发展成为服务业。

七、小结

此次论坛围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创业教育课程与教学”“创业学院与创客空间建设”等议题展开讨论,不仅为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搭建了信息互通、经验共享和学术对话的平台,而且将大大促进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互联、互通,高校创新、创业组织机构建设,对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深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学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至善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聪明的学生等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