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坚
7月,烁石流金!
所幸,7、8月份我们老师也正放假!
有了暑假,我们便有了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校园的喧闹悄然转换为独处一室的安静,我们也终于能静静地读读自己喜欢的书。
我很享受独处与阅读的好。独处,少一份喧嚣,多一份安静,心静自然凉。读书,让人沉浸于书本,使人沉静,自然也能消暑。
假期前,多次有人问及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所以,便有了写一写关于阅读的话题的想法。
我们现在还需要读书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那么,我们还有时间读闲书吗?这就另说了。
是的,我们现在的阅读往往都有明确目的——必须有用。所以,这种阅读,是很“讲究”的,至少得有个计划,且还需要很持久的耐心。往往为了某一专题的学习,会列出长长的一个书单,具体怎么完成是各随各意,总之最后得博采众长地获得自己所需。这是做学问的一个好习惯,但因我自己很不擅长这种阅读方式,所以也就不去多说了。
我的阅读,往往没啥目的,喜欢就好。所以旁人希望我推荐几本书时,我总是先问:“你喜欢我吗?”再打个哈哈:“不喜欢我这人,又怎会真正喜欢我推荐的书?”办公室是敞开式,要有人见了真喜欢的就直接给拿走。我一直认为,在“喜欢”面前,“有用”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夏尔·丹齐格说:“读书毫无用处。正因为这个,读书才是一件大事。”是的,太过功利的阅读,我觉得并不是真正的读书。
我的阅读,还有一种习惯,姑且称之为关联性阅读。比如,小哥费玉清唱《月下待杜鹃不来》(徐志摩词),其中有一句“我倚暖了石栏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我便立马折服,原来新月派们并非只熟稔爱情(秦观词有“瑶台冷,阑干凭暖,欲下迟迟”句,志摩用典了然无痕)。于是我就立马翻出冷落已久的徐志摩来看,甚至还有了去杭州看杭博“金石书画展”的冲动(展上有幅陆小曼的山水卷,是徐志摩罹难时唯一遗物,可印证志摩对妻子的感情)。所以,我概念里的阅读,又不仅仅只是看书。而我对待阅读的随性,其实还是因了“喜欢”二字。恰恰是这种没什么章法的自动“关联”,让自己的阅读变得更加有趣。
确实,阅读是一件极有趣的事,可也常常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感觉到无趣。比如,实在看不下去时,自然是无趣得紧,可就算万幸遇见本好书且沉浸其中,那备受冷落的旁人必然会觉着很是无趣。
所以,独与读,天生就该是一对好朋友。
独,是一种境界。然而,互联时代,即便你一人独处,但要做到静默、安然,却绝非易事。动动手指,我们就会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所包围,而甄别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简直比阅读它们更花时间!
因此,在独自与孤独之外,“独”还有更重要的一层涵义——独立。独立之精神——会批判;独立之思想——不盲从。
可是,好像通篇也没说啥关于阅读的秘笈呀法宝啦……
对啊,阅读,纯粹就是你个人的事,哪有啥真经。
随手捡起一本,能读起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