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智红
英台故里孝德之乡—上虞,是一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这里被誉为浙东平原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上虞已有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是浙江省建县最早的县份之一,是全球最早的青瓷发源地之一,也是经典爱情故事梁祝传说中祝英台的家乡。这里名流荟萃,涌现出王充、谢安、谢灵运、马一浮、竺可桢等著名乡贤。曹娥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上虞人。
2005年以来,上虞区为激发全体市民了解上虞、热爱上虞、振兴上虞的热情,切实增强“我是上虞人”的自豪感,认真组织开展了“知我上虞,爱我上虞,兴我上虞”主题教育活动,其中,一系列乡土教材的开发、编写、推广成为乡情教育的推进器。
一、乡土教材不断丰富完善
2005年,上虞区第一本乡土教材《曹娥江畔》应运而生。该书共六册,小学1~6年级,每年级一册。编写体例以单元为单位,按主题、分年级编写。纵向以主题为线,考虑知识性与系统性,横向以年级为网,体现整体性与综合性。每册20课,分设四个单元,每单元5课,由“课文”系统和“探究”系统两大部分构成。教材内容紧紧围绕“虞舜大地、娥江两岸”中的人、事、物、地,突出“乡土”特点,寓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既具综合性,又相对独立。
《曹娥江畔》引发了全区中小学校对乡情教育的关注,从学生到教师,从学校到社会,都对该书给予了极大肯定,上虞的乡土教育由此迈出了第一步。
为进一步完善已有乡土教材,2011年,上虞区学生主题读本《可爱的上虞》新鲜出炉。它既传承了《曹娥江畔》的精髓,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更新、补充,上虞的乡土教材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新突破。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被广泛应运用于教育领域。作为一直关注乡情教育的上虞教育人,也一直在思考“E环境下”的乡土教材新模式。2014年,经过多方努力,区教研室推出《行者微课堂》等电子书和《可爱的上虞》《青瓷之旅》等系列微视频。
电子书和微视频的出现,让互联网时代的乡土教材焕发出新的活力,学生不再只是从课堂上学习乡土教材,他们还能在手机、电脑上感受浓浓乡情。
二、乡土文化逐步传播
这10年,上虞乡土教材发展稳健,这其中凝聚了上虞教育人的大量心血。在众多乡土教材中,《可爱的上虞》被寄予厚望。该书历经数月,四易其稿,将浓浓乡情寄于字里行间,以其创造性的设计和项目化的操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成效。
1.同读一本爱乡书
上虞人以《可爱的上虞》学生主题读本进课堂、进学校、进家庭为良机,结合百堂优秀导读课、百名优秀导读员、百名优秀小导游评选活动,深入开展“爱家乡爱家人爱自己”活动,因人而异开展爱心亮点工程。积极开展全区师生“同读一本爱乡书”“跟着读本游上虞”等活动,在全区师生中努力营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家乡事事事关心”的喜人氛围,逐步达成“随风潜入夜,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让爱乡情怀在字里行间流淌。
2.乡土文化进入千家万户
2013年暑假,我们策划并启动《可家的上虞》志愿者系列行动之一—“我是爱乡播音员”,在全区小学中聘请朗读水平高的教师和学生一起合作,把《可爱的上虞》录制成音频文件,通过网络和光盘的形式共享给全市各中小学,甚至上传到互联网,让更多想了解上虞的人士对上虞有更全面的认识。同时,学校通过给学生布置“上虞乡土好作业”,让《可爱的上虞》进入家庭。“万家同声亲子悦听”活动,使亲情和乡情互动互融互通,也让“乡情”在上虞学子内心打下了深刻烙印。
3.乡土文化引起更多关注
2012年下半年,上虞日报《教育周刊》连续五期分别以《游家乡品上虞话童乐》《打开另一扇了解家乡的窗户》《上虞名胜,“风光”因“人性”而美丽》《身边的风景更美丽》《打开历史扉页走近虞籍乡贤》为题刊发了主编带你阅读《可爱的上虞》,每期有导读语和学生读后感、家长感言等。
2013年上半年,区教体局在各校发送的《可爱的上虞》“百名优秀导读员”“百名优秀小导游”“百堂优秀导读课”参评材料200余件。组织专家评委评比,评出《可爱的上虞》优秀导读员52名,优秀导读课37堂,优秀小导游70名。同时,教研室还将优秀导读视频课、优秀小导游的导游微视频及相关文字作品结集上传云盘,实现最大范围内的共享,让更多虞城百姓免费品尝“浓情上虞”,一睹上虞优秀导读教师和小导游的亮丽风采。
三、科技应与乡土文化完美融合
一本本乡土教材是一册册立体的故事书;是一道道靓丽的人文景观;是一首首深情的爱乡之歌;是一条条浸润家乡文化的爱心长河;更是一个个共筑家乡美好未来的乡情梦。
在大数据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如何让互联网的成果和乡土教材完美融合,如何实现从乡土教育到教育乡土的华丽转身,是上虞教育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乡土教材是乡情教育的重要平台,科技发展的今天,教育效率的提高有目共睹,但如何用科技去启发孩子的爱乡梦,才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话题,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我们的乡情教育才会永葆青春,一代代传承下去。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赵彩侠
zhaoc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