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蕾
江西黎川,是“解读百城文明密码——中华名城行”活动的第一站,在这座身处闽赣交界之地的古城中,如何在文化传承与现代经济中实现共赢?如何依托天然赋予的禀赋激活内在活力?为此,《小康》杂志专访了黎川县委书记聂仕雄
“郡县治则天下安”,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中,特别是县级城市在文明转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载了重要使命。江西黎川,是“解读百城文明密码——中华名城行”活动的第一站,在这座身处闽赣交界之地的古城中,如何在文化传承与现代经济中实现共赢?如何依托天然赋予的禀赋激活内在活力?为此,《小康》杂志专访了黎川县县委书记聂仕雄。
《小康》:请您用一句话给黎川做一个“广告”。
聂仕雄:有一句话,我认为是对黎川的高度概括,那就是“黎明山川,梦里江南”。
《小康》: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目前,黎川县特色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
聂仕雄:黎川是山城、边城、小城,就县域特色经济简单而言,一、二、三产业可以用“三个三”来概括。第一产业农业有“三香”,在发展常规农业的前提下,黎川的香烟产业,也就是烤烟产业优势明显,香菇,是农业的另一大特色,黎川的食用菌在2015年,种植规模达到3亿筒,产值达4亿元,食用菌种植户均收入3.4万元。香榧产业,有野生香榧6000余株,一千年以上的有500多株,形成了“观千年古树,品千日香榧”的独特景观。
在第二产业上,黎川工业发展也具有鲜明特色。一是耐热陶瓷产业,经过近几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黎川的陶瓷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的耐热陶瓷生产基地,具有五大系列三千多个品种。另外,黎川与福建交界,还是福建、浙江、广东等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地,服装等轻工产品形成一定优势。三是新型材料产业入驻亿元以上企业有18家,是江西唯一批复的合成革生产基地。我们规划了3000亩,引进32家配套相关产业,将打造江西省合成革生产基地。
第三产业方面,旅游业具有先天优势,红色、绿色和古色在黎川都具备,旅游资源丰富。而在文化产业,油画在江西省独树一帜,目前有3000多名黎川画师在全国各地从事油画产业。电商产业也获得较大发展。经过努力,目前电商实现了两个全覆盖,所有企业都有电商专业人员,所有乡镇都有电商销售中心,在黎川县城有一个电商孵化园基地,里面有100多家电商企业,5000多人从事这一行业。目前,黎川一年卖出的农产品与工业特色产品有7个多亿,成为江西省电商产业示范基地,也是江西省农村电商产业示范基地。
《小康》:作为地域文化的一种,县域文化实际上是地域文化中最大的个体类型,在选择与培育县域文化品牌方面,黎川县是如何考虑的?
聂仕雄:如果说经济发展是一个地方的血液的话,那么文化则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在文化产业培育上,油画是最靓丽的一张名片,黎川先后被评为“江西油画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油画)”。近年来,黎川确立了“创世界油画基地,建文化产业名地”的目标定位,把油画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培育,将重点打造“三区一园”,即文化艺术品区、生态文化休闲区、文化创意街区和文化旅游产业园。树立起以油画产业发展为核心、文化旅游为载体的多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小康》:在工作中,您觉得追求GDP与生态保护之间有矛盾吗?您是如何处理这两方面工作的关系的?
聂仕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黎川作为一个山区县,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8.65%。为了保护好这方水土,县委、县政府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主要的做法是:一是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目标管理考评,二是划定生态红线,三是坚持高质量招商,四是加强环保执法,五是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工程和造林绿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