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邮箱”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邮箱注册、邮件收发与邮箱管理。其中,邮箱管理包括通讯录管理与邮件管理两个部分。文件管理属于对象管理,从名称上看,邮箱管理也带有管理的字样,那么邮箱管理是否也属于对象管理,或可以从对象管理的角度进行解读呢?答案是肯定的。下文从对象管理的角度来审视邮箱管理,并据此展开教学设计。
从对象管理视角解读邮箱管理
对象管理的核心概念是对象、属性、关系、结构。属性指向单个对象,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多个对象根据属性可以形成关系。对象间的各种强弱关系,进而构成了一定的结构。信息技术中的对象与管理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对具体可见物的管理,它侧重的是对数字化对象的管理,如数字化设备、计算机中的文件、文件中的元素等。
邮箱管理中,通讯录管理的对象外显的是联系人,实际上管理的是邮箱地址;邮件管理的对象是邮件,如邮件的分组、搜索、排序、删除等,都是对邮件的管理操作。因此,联系人与邮件都如同计算机中的文件,是数字化对象。换言之,对象被管理的依据是其属性,而属性又是以数字化方式表示的。
对象属性无处不在,只要对象存在,其自身就携带着相应的属性,如文件具有“大小”“文件类型”等属性。邮件与文件类似,具有“邮件主题”“收件人”“发件人”“发送时间”等属性。
关系是由对象之间的属性形成的。邮件与周围邮件的关系就是建立在属性基础之上。例如,邮件排序,可以根据邮件主题进行升序或降序排序,也可以依据发件人(收件箱页面)或收件人(发件箱页面)排序,还可以根据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不同的排序方式中,邮件与周围邮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即邮件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关系,不同关系构筑成网状结构,但是邮件本身的属性并没有因为排序而发生变化。通讯录管理也类似,管理通讯录强调根据关系将联系人分组,同样的联系人可以根据不同的关系形成不同的分组,使得联系人处于关系圈之中,关系圈之间又形成了一种网状结构。
文件管理、数据管理、邮箱管理,所有的对象都有属性,由属性形成关系,由不同关系构筑结构,结构以交织的网状形式呈现,形成具有完整结构的信息技术管理方式。
就邮箱管理而言,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能在已有的文件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对邮件、联系人等数字化对象的操作形成管理体验,认识到可以从邮件对象的属性开始认识对象和把握对象,进而将此经验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自觉地把握对象属性、梳理对象间关系并对对象实施有效的管理。
邮箱管理教学设计
在学习邮箱管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方法,能够熟练地收发电子邮件,包括带附件的电子邮件。邮箱管理在此基础上展开,学生在收发电子邮件的同时,还需要对自己的邮箱进行管理,掌握管理操作与方法,培养管理意识。
1.通讯录
(1)保存联系人信息
学生学会收发邮件之后,如果需要给全班同学发邮件只能依次输入邮件地址,此时会形成寻找更快速、更高效的方法的需求。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建立通讯录,并利用通讯录快速给多人发送邮件。邮箱地址类似于电话号码,因此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电话通讯录来促成知识的迁移,从而认识到邮箱通讯录是邮箱中保存联系人的姓名、邮箱地址等信息的地方。
教学内容设计:说一说,父母在手机上是通过什么方式记录所有亲戚朋友的电话号码的呢?教师介绍两种保存联系人信息的方式:新建联系人与添加联系人。新建联系人:在通讯录页面,单击“新建联系人”按钮。添加联系人:在读信页面,利用“添加联系人”按钮将好友的邮箱地址添加到通讯录里。教师示范具体的操作方式,也可以安排学生自行探索,继而安排活动,使其选择合适的方式将周围同学的邮箱地址保存到通讯录中。
教学建议:在介绍两种保存方式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两种保存方式的区别。新建联系人适用的情形是,知道对方的邮箱地址,但与对方没有邮件往来。添加联系人适用的情形是,收到或发送邮件的联系人,但还没有保存对方的邮箱信息。在添加全班同学的邮箱地址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例如,学生可能与班上某些同学已经有邮件往来,这样最好选择添加联系人的方式;没有邮件往来的同学需要使用新建联系人的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几个其他任课教师的邮箱地址,让他们保存在通讯录中,为通讯录管理做准备。
(2)通讯录管理
通讯录管理部分需要让学生明确,所管理的对象是联系人,可以根据不同的关系对联系人进行分组。
教学内容设计:通讯录中添加了较多的联系人之后,就像计算机中存放了很多文件一样,需要进行分类管理,才方便查找。计算机中的文件可以按照属性与非属性等方式分类。学生观察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并思考分组方式。例如,根据与联系人的关系可以分为家人、同学、老师等。
具体操作上,通讯录管理与文件管理类似。面对杂乱无章的文件,需要先建立文件夹,再将文件分类移动到对应的文件夹中。面对通讯录中较多的联系人,也需要先建立组,再将联系人添加到各组中。
教学建议: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通讯录来思考如何对联系人分组。“组”的概念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学生熟悉的QQ群组等。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QQ分组的经验迁移至此。在组织学生管理邮箱通讯录中的联系人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按照某种属性进行个性化分组。
(3)利用通讯录发邮件
利用通讯录可以快速发邮件,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效率思想,理解通讯录分组管理的目的。
教学内容设计:有了通讯录之后,写信时,收件人邮箱地址可以不用输入,直接在“通讯录”组中找到收件人,然后单击“联系人”,邮箱地址将自动出现在“收件人”地址框中。这样既可以节省输入时间,又可以避免输入错误。通讯录中联系人较多时,可以对联系人分组管理,以缩小查找范围,快速找到收件人。此外,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分组后,可以实现快速给某个组的成员群发邮件,实现一对多的高效交流。进入写信页面,鼠标指向通讯录中的某个组,单击“添加该组”,组内所有成员的邮箱地址都添加到“收件人”地址框中。
教学建议:教师可以利用组发邮件的方式,给全班同学发一封邮件,邮件内容可以是学生接下来需要完成的任务,如分享一张照片给全班同学,并对照片做简要介绍。
2.邮件管理
邮箱中的文件就像计算机中的文件一样,过多就会显得杂乱无章,需要对邮件进行移动、删除等操作管理,使邮箱更整洁。文件管理包括文件的分组、排序、搜索、删除等,邮件管理与之类似,也包括分组、排序、删除等。因此,邮件管理部分的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文件管理知识迁移至此,提高其对网络资源有效管理的能力。
(1)邮件分组
教学内容设计:邮箱中提供了邮件分组的功能,就像计算机系统中的库,自动将文件分为“视频”“图片”“文档”等类型。邮箱自动将邮件分别存放在“收件箱”“已发送”“草稿箱”等文件夹中。在自动分类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需要对邮箱中的邮件进行手动分类,如将收件箱中的邮件移动到“草稿箱”或“垃圾邮件”。当然,还可以在邮箱中新建文件夹,实现个性化邮件分组管理的方式。例如,在网易的163邮箱中,可以利用页面左边的“+”按钮新建文件夹,建立个性化的邮件分类方式;然后选中邮件,再利用“移动到”按钮将邮件存放在某个文件夹中,将邮件进行分组存放。
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中,在邮箱中新建文件夹可以与学生整理文件时新建文件夹的经验结合,促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
(2)邮件排序
教学内容设计:如果某个分组中邮件太多,很难快速找到需要的邮件,可以根据邮件的发件人、主题等属性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查找。邮件的排序是根据邮件的某一属性进行排列。排序的具体操作是:在收件箱页面,单击“更多”,指向“排序”,在弹出的列表中选择一种合适的排序方式。例如,要找某个发件人的邮件,可以将邮件按照发件人进行升序或降序排列。
教学建议:邮件排序所管理的对象即邮件之间以不同的排序方式形成关系,不同的关系又形成结构关系。因此,教师教学时可以安排学生观察某一邮件按照不同的排序方式排序后的结果发生了变化,但邮件的发件人、时间等属性并没有因为排序而发生改变。
(3)邮件删除
邮件删除让学生认识到整理邮箱的重要性,让学习和生活更高效。
教学内容设计:日积月累,邮箱的邮件会越来越多,需要及时删除不需要的邮件,节省邮箱空间。邮件的删除操作与文件删除操作类似,都需要先选中再删除。学生可以整理、删除邮箱中的邮件。
教学建议:文件的删除是先选中再操作,邮箱也类似,所以操作上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经验自行探索。如果学生邮箱中的邮件较少,教师可以在课前群发几封邮件给学生,以便他们删除时使用。
小结
从学科核心素养三层架构来看小学阶段的对象管理。“双基”层: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对象的查找方法;“问题解决”层:能够从文件和数据的时空属性出发提取分类管理的线索,做好所使用的数字设备的信息管理;“学科思维”层:能够将信息社会中的现象置于对象、关系之中加以观察和管理。
如此设计邮箱管理,体现了核心素养的三层架构。“双基”层:掌握两种保存联系人信息的方式;掌握利用通讯录快速发送邮件的方法,体会效率思想;掌握对邮件进行删除、移动等操作。“问题解决”层:能够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保存联系人的方法;能够根据关系对联系人进行合理分组。“学科思维”层:能够将联系人、邮件等对象置于对象、关系、结构之中加以观察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