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峰
近年来,齐河一中努力创办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尝试在普通高中教育过程中渗透职业教育,改变了学校“同质化、单一化”倾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方向,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
普通高中渗透职业教育,意味着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机融合。教育家黄炎培曾说过:“以广义的职业教育言之,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普通教育亦应改良以适应职业之需要。中学不应专以准备升大学为目标,升学准备、就业准备必须合一。”因此,普通高中要把生活作为教育的本源、中心和归宿,既教知识原理,也教实践与方法,使教育与职业相沟通,使学校与社会相沟通,从而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推动社会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的高素质人才。
普通高中肩负着为社会输送较高素质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新生的重任。长期以来,我国的普通高中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的,忽视了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影响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还引发了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实施职业生涯教育有助于引导普通高中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和解决自我角色的矛盾,有助于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促进高中教育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七途径实现普高渗透职教育
在文化课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齐河一中根据课程特点,结合教材中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注重学以致用,从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获取新知。比如,结合文科材料中的知识章节和劳动技术课程,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和职业观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尝试扮演记者、编辑、秘书、办公室职员、图书或档案管理员等不同的职业角色,为以后选择专业及就职工作做好准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会计、出纳、统计、审计测量员、采购员、营业员等相关职业技能。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帮助学生摆正当前学习与未来职业的关系,使各门学科成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基础。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齐河一中信息技术教学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程序语言、网络等基础理论的同时,渗透文字处理、影像制作、多媒体技术、软件应用、网页制作、网络管理、信息传输、信息检索、数据分析等生产、生活必备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分认定、学籍管理、成绩统计、综合素质评价以及活动设计、宣传报道、设备维护等班级建设和学校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为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手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技术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通用技术进入高中课程,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特色与亮点。齐河一中通过通用技术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职业理论和机械原理,学习使用基础工具,领悟技术思想和方法,理解技术的人文因素,发展共通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服务意识和职业技能。齐河一中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注重与地方工农业生产相结合,培养生产技术与劳动技能;与地方社会服务相结合,培养诚实、守信、勤俭、进取的良好品质 ;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养成精益求精的态度,培养质量、环保、伦理意识,增强劳动观念。学校组织学生到实习工厂、实验园地以及校外挂钩的工矿、企业、农科所进行参观、实验、测量、探求,使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和原理运用于实际生活,理解和掌握生产技术知识。
积极进行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课程的整合,推行校本课程建设。目前,齐河一中除了正常开设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还有区别地重点开设有关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教育等校本课程。这类课程的设置依据地方区域特点及文化需要,体现出鲜明的职业性,为学生高中毕业后从事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相同课程互认和转学升学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之间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为学生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之间转学、升学提供便利。齐河一中与德州市工商中专在这方面的合作愈趋深入。
建立春考部,引进财经、学前教育、信息技术等职业教育专业。齐河一中采用“1.5+1.5”的生源分流模式,在高一主要执行普通高中课程教育计划,适当渗透职业教育思想,帮助学生初步确立专业方向。到高二下学期伊始,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各自的专业方向要求,实施普职两类分流教育。分流出来的职业教育方向生,被纳入春考部的财经、学前教育、信息技术等专业学习。一方面,学校通过这种因材施教的举措,使部分暂时成绩不理想而又有志于投身此类专业的学生积极应对春季高考 ;另一方面,即便高考失利了,学校也能让这些职业教育方向生凭借过硬的职业技能作为立身之本,营求人生幸福,更好地投入国民经济建设中去。
在普高中渗透职业教育的保障
1.学校内部主动改革
加强渗透宣传,创造适宜的舆论氛围。齐河一中注重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新闻媒体大造舆论,宣传普通高中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的益处,破除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把升学率和各文化学科考试分数当作检验、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的传统,使其充分认识到在普通高中渗透职业教育对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是顺利实施高中阶段渗透职教的关键所在。齐河一中通过培训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职教意识,熟悉职教政策,掌握职教动态,了解职教信息,以便尽快适应“渗透”教学 ;鼓励现有教师边教边学,自我提高,掌握相近专业知识,实现一专多能;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做法,选送部分教师到高职院校进修,培养职教专业教师;在社会其他部门选聘部分热爱职业教育、专业知识丰富、生产技能较高的专业人员来校任教。
积极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技能训练,而实训设施及基地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技能训练的提高。齐河一中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根据所设职教内容,筹措资金,购置专业设施,开设实习基地,满足教学需求;个别职教内容由于校内条件制约无法开展教学,学校则通过校外租借、与企业签订租用合同等,与之建立长期稳定关系,保证教学需要。
根据本地经济特点或劳动力输入地的需求选择要渗透的职教内容。齐河一中在职教内容选择上,大胆跳出“农门”,注重传授第二、第三产业的专业技能。
2.争取地方政府政策与资金支持
近年来,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在普通高中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和规定,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在普通高中渗透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需要更多设备、场地和职业技术人员。没有政府的大量投入,要实现职业教育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目标是不现实的。因此,作为普通高中,就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强大的资金财源来作支撑。
3.吸引教育中介组织广泛参与
在普通高中渗透职业教育中引入市场机制,对于解决学校自主办学与政府宏观管理的矛盾,已经成为改革职业教育的关键点,而校方沟通和协调政府的最好方法是利用教育中介组织。中介组织承担质量评估、专业论证、社会集资、经验交流等工作,便于政府在微观层次上的管理压力的减轻,促进宏观上管好教育。因此,在普通高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改革中,要吸引教育中介组织参与进来。
(作者系山东省齐河县第一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