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

2016-09-10 07:22沈洪鹏郝春云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责任心责任感

沈洪鹏 郝春云

当前学校中广大独生子女学生普遍存在责任感缺失的问题,引发了我们对小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深入思考。为了深化价值观教育,我们对学生、老师和家长进行了责任意识的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自己缺乏责任心,只有65%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只有27.5%的学生对自己的错误基本能承担责任。由此可见,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的事情不够上心,不清楚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自我责任意识有待加强;对他人缺乏责任心,35%的学生对于答应别人的事情不能完全做到,35%的学生不能完全从心理和行为上做到尊重和关心老师;对集体缺乏责任心,55%的学生不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30%的同学在遵守学校纪律上会出现一些问题,45%的同学不能理解什么是集体荣誉;对家庭缺乏责任心,35%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37.5%的学生对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父母的工作了解不够;对社会缺乏责任心,55%的学生在爱护公共卫生方面做得不够好,70%的学生走出校园就会变得随随便便,随手乱丢垃圾,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果实。

为了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我们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强化教育。

结合学段研究教材,找准教育点

为了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教材中与之相关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1.对自己的言行要有责任意识:礼貌待人,乐于助人;言行一致,有错能改。

2.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要有责任意识:上课认真听讲,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具。照顾好自己的衣食起居,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对自己的家庭要有责任意识:主动帮忙做家务;对家人要尊敬,尊重长辈,爱护幼小,在重要事情上征求父母、长辈的意见等。

4.对自己所属的集体要有责任意识: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积极参与集体的活动,对于集体出现的问题敢于面对,敢于挺身而出去解决。

5.对社会要有责任意识: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关心自己的社区,在公共场合中讲究卫生、有道德,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时,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保护身边的文物古迹。

榜样激励,激发孩子的成就感

少年儿童的可塑性很强,模仿是他们的天性。在学校、班级中总有一些很优秀的孩子,值得同学学习。

我们组织观看《感动十大孝心少年》,寻找同龄人的榜样,评选优秀队员。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每天发生在老师同学们身边一件件感人的事情无不影响着周围的人。学校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让学生自己寻找榜样,把良好榜样带到生活学习中。

抓住教育契机,引导行为实践

1.点滴小事善利用

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例如,班级开展“小小岗位我来做”活动,以前的做法是一个人一个小岗位,人人有事做。而现在是几位同学可以竞聘同一个小岗位,比比谁更负责任。这样的合作促进了学生品格的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2.教学活动促体验

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教育不能靠说教,要通过活动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讲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我能够做到》这一课时,针对孩子的各种行为,如晚上九点上床睡觉、早上见到同学主动打招呼问好、早上起床自己穿衣服整理内务等,专门制作了一张表格,把这些孩子需要做的事情列出来,让家长充分参与进来,与学校紧密结合,每天做到了家长就给画颗小星星,每周都会有评比,看谁能一直坚持。这样的坚持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孩子对自己负责。

我们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系列活动。教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竞赛游戏。游戏开始前,教师用幻灯片播放一组图片,每张图片都链接一组题目,小组之间开展竞赛,请各小组自由选择并回答。比一比哪组同学学习得透彻,理解得深刻。通过这样的竞赛活动,学生加深了对课本的理解,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总之,责任感的培养首先要从孩子自己的事情做起,将责任感落实到责任行为习惯上。

3.行为习惯促养成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都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通过有效的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活动在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活动很多,例如,一年级《过传统节日——端午节》一课,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有的组寻找端午节的来历,有的组寻找端午节的习俗,有的组寻找端午节的活动,有的组去各个公园了解现在过端午节的活动。这些活动有分工有合作,课堂上进行汇报和辩论,通过辩论式教学,构建学生“学习团队”,引发师生教与学行为的根本转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的提高,促进学校教学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责任感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4.及时评价促强化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揭示了社会规范内化为儿童自身道德标准的过程中的规律:在内化的初始阶段,行为结果的反馈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在内化中期,社会期望起着决定性影响。因此,我们在规范教育中必须注重对儿童的道德行为作出及时反应,并强化对儿童的道德期望。

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要不断研究、运用、反思、改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必须全面认识各种教育活动在责任意识培养中的价值和作用,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真正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责任心责任感
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编辑工作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3-5岁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实验研究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做一个幸运的父亲(八)——责任心养成于逆境之中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