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灵
【摘要】在日新月异的E时代,儿童文学阅读还是被挤在一个非常逼仄的角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笔者用自己的阅读、实践与思考点亮一盏盏灯。教师先做读书人,打造师生共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1)“我读故事给你 听”——阅读是件快乐的事;(2)“今天,你读书了吗”——阅读像呼吸那么自然;(3)“我们一起来聊聊”——步入阅读吧学园。师生共读,亲近文学,守护童年。
【关键词】师生共读;儿童文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缘起:
儿童文学是儿童成长的“甘露”,它寄托着人类对儿童最深厚的情感、期望和祝愿。对儿童精神和心灵的成长,对想象力、艺术鉴赏能力、思维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儿童文学阅读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种阅读推广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真如一股暖暖的春风吹遍海峡两岸、大江南北。我校也十分重视书香校园的建设,多次邀请作家进校园,每年举办“春天诗会”等校园读书节活动。但作为一名战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很清楚,在这个日新月异的E时代,真正要让阅读走进每一位老师,每一名学生,每一个家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是几个活动,几句口号就能改变的事。儿童阅读推广若只是风一样地吹过,留下的只是一小段回忆。只有真正行动起来,播下幸福的种子,把春风化为甘露,才能真正滋润心田,回归阅读的本质。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未雨绸缪几多忧
开学新接了四年级的一个班级,我作了一次调查,发现90%的孩子喜欢电脑游戏,50%以上的学生每天看电视超过半小时。真正坚持每天课外阅读的同学只有个别几个。对于阅读,多数孩子喜欢的是漫画和笑话这些书;对于藏书,最多的是作文选,人人都有好几本。部分同学家里有四大名著,但因为看不懂,还没有看。少部分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是因为作家进校园的那几次购买的。班里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为何造成这样的现状?
(一)家庭环境影响
我校虽为实验小学,但学区生只有一半,包括城南这块城乡结合地区,还有一半是借读生。像我班共54名学生,只有23名是城镇居民户口。其中绝大部分家庭属于草根一族,家长在工厂、超市或个体上班,并没有很稳定的作息时间;家长的理念和素质存在很大的差异。他们普遍重视的是学生的学科分数,重视教科书的学习,愿意为学生报补习班,买教辅书,但并不理解课外阅读的要义,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匮乏。他们忙于生计,下班后又忙于家务,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也不多,更不必说坐下来看书学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难以形成。
(二)大众媒体干扰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阅读已突破了纸质载体这一单一形式。E时代的孩子面临资讯多元化的阅读环境,电脑、电视、VCD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很大的冲击。学生学习兴趣转移,有的迷恋动漫作品,电视连续剧;有的迷恋电脑游戏,上网聊天;真正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不多。事实上,有不少学生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坐在电视机前看个没完没了,有的还迷上了影星、歌星。有的家长不在家,也没有玩伴,作业之余,便以玩电脑游戏来打发时间。学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根本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教师指导缺乏
由于长年来推行应试教育的浓重阴影,许多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心里只想着教学的意义,那些功课和成绩,把很多时间花在听写、背诵、写作……却没有能真正从教育学的角度去关注孩子的终身发展,很少真正花时间去开展一些课外阅读活动。而且,教师自身包括以前的我,没有与时俱进地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无法站在儿童文学发展的前沿来向学生们推介,无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倘若把课外阅读作为一种任务硬压给孩子,便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使课外阅读成为负担;倘若不合时宜地把一些高深的文学作品提前放到了他们的跟前,便增加了他们的畏难情绪,经典便被束之高阁。
正是这种种原因使得这些温暖儿童心灵的优秀文学作品受到无辜的冷落,使得期待点燃智慧火花的孩子与读书之乐无缘。我不禁汗颜,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我该如何改变现状?
二、师生共读——八千里路云和月
梅子涵先生说:“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的方式当然是阅读。阅读那些经典和杰作,在故事和语言间得到和世俗不一样的气息,优雅的心情和感觉在这同时也就滋生出来;还有很多的智慧和见解,是你在受教育的课堂上和别的书里难以如此生动和有趣地看见。”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我更想看见我班里的一个个孩子一步步地走进经典,走近优秀……于是,我开始行动……
(一)教师先做读书人
“教师必须成为一本书,工资再低也要买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为此,你才会成为一本永远站着的厚重的大书。”(薛瑞萍)
为了能成为一本书,使自己的阅读能努力达到做学生引路人的水平,我开始大量地阅读童书。以前听从专家、老师推荐书籍,现在自己常常主动去书店、网站查阅;以前是一年才买几百元的书,现在几乎每个月都化几百元买书;以前只会在需要书本知识时才会翻书,现在无论去哪里总是习惯性地在包里放一本书。
我从绘本阅读到桥梁书,再到儿童小说的阅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时代广场的蟋蟀》《小王子》《精灵小鼠弟》《腰门》彩乌鸦系列、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粗粗一算,两年来我读过的童书竟也不下几百本。我真正从这些优美的、诗意的、感动我们心灵的儿童文学佳作中,感悟到了道德的力量、审美的力量、艺术的力量、语言的力量以及滋养我们精神生命成长的力量。
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阅读,我还读了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艾登——钱伯斯的《打造儿童阅读环境》,梅子涵的《阅读儿童文学》,曹文轩等的《儿童文学5人谈》……为了帮助自己记忆和积累,我还动笔作了阅读摘记,不但摘录一些印象深刻的语言,也记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感。我惊喜地发现,我的生活因为阅读更加的丰厚而润泽。而且我拥有了底气和自信,可以为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做一些儿童文学的书目介绍、推广和指导工作,带领他们走进儿童文学的百花园。
(二)打造师生阅读环境
除去双休日,我们一天有十余个小时呆在学校,学校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而教室就是我和孩子们的书房。
我为班级取了一个体现愿望和书香特色的名字。《夏洛的网》被誉为“二十世纪读者最多,最受爱戴的童话”。夏洛是书中的主人公,它是一只小小的蜘蛛,很平凡,但富有爱心和智慧。所以取名为“夏洛中队”,寓意为我们每个队员也很平凡,但要像夏洛一样有爱心,充满智慧。我们的中队口号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快乐阅读共成长!班名和口号都醒目地挂在教室门口。
一走进教室,你就会看到后墙黑板报上方,有八个蓝色楷体大字“沐浴书香快乐成长”。两边的柱子上贴了两幅同学们亲笔书写的对联,一幅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幅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教室前方添置了一个崭新的书架,组建了图书角。放上我为同学们准备的彩乌鸦系列书和国际大奖小说,以及同学们带来共享的书籍。黑板左边墙上贴有“清华附小5-6年级阅读书目”,右边设计了“书海遨游”栏目,不定期地展出同学们的阅读卡。教室左后方的墙上设计了“星星点灯”栏目,其中一项就是阅读之星的统计评比。一面面墙壁,无声胜有声,向学生们传递着读书的信息,整个教室浓浓的书香氛围,为师生的阅读生活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帮助学生爱上阅读
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我们去远方,我们家长和老师带孩子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抵达。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
(1)“我读故事给你听”——阅读是件快乐的事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阅读的首要之义是兴趣和喜爱。有了兴趣,喜欢书,才会养成阅读的习惯。学困生之所以注意力分散,不会安静阅读是因为他们没有兴趣。所以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吸引孩子去接近书。就从读故事开始,因为没有孩子会不喜欢听故事。
为孩子读故事,本身并不困难,难在持之以恒。我经常会利用做操前后的10-15分钟时间进行朗读,学生无论在干什么都会赶紧停下来,端端正正地坐好,等着听故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愉快的笑容,常常让我感动。基于我班原先的阅读视野比较狭窄,我从儿童读物入手,选择绘本和小说朗读相结合。我读过一些绘本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蚯蚓的日记》《爱心树》……读过彩乌鸦系列,比如《草地牧羊犬》《兰心的秘密》《我是白痴》……读过国际大奖小说《一百条裙子》《苹果树上的外婆》《扑克游戏》等等。我把精彩的儿童文学作品带到他们身边,和孩子们分享自己的阅读心情。孩子们静静地听着,听到精彩的地方,或叹或诧,或喜或忧,情跃于表,有时我就会说:“我刚好读到这里,接下来发生什么事呢?”我让他们猜测,有时干脆说“明天再告诉你们吧。”孩子们很感兴趣,我读过的书一下课总有孩子问我借,有的同学还马上去新华书店买。通过读故事,把孩子们的胃口吊得高高的,我就那么轻而易举地把一本本的好书推荐给了他们。
“我读故事给你听”,我采用了一种最简单最愉悦的方式在告诉孩子:阅读是一件多么快乐多么享受的事情!而且,日久天长,蕴含于鲜活故事中的道理也会悄然地浸润孩子们的心田。
(2)“今天,你读书了吗”—阅读像呼吸那么自然
阅读需要时间和环境。把课外阅读完全寄托在学生回家以后的自觉阅读上,其实很多时候是无法保证的。而在教室里就不一样了,“你读,他读,我也读”是一种氛围,尤其对学困生而言。所以,就算学习任务再紧张,我们班也不占用这段时间来写作业,雷打不动进行午间静读。阅读本来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每天中午11:40—12:10,我班的学生便进行午间静读。这段时间学生们阅读班级图书角里的书本,自主选择书目,是一段午后“休闲时光”。起初,总有些孩子贪玩得忘记了时间,还有一些学生人在教室,但是心猿意马,需要老师不时地督促和提醒。后来,认真看书的孩子多了,教室更安静了,这份静静地阅读产生了强大的磁场。在这种环境下,贪玩的孩子感到有压力做出看书的样子,装着装着就成真了。
这段时间,许多孩子们运用默读与速读的技巧,大大提高了阅读的速度与效率,每天都积累了一笔精神的财富。(每天,我都让孩子们作好简单的阅读记录。)当然也有极个别孩子总是不停地换书,读得三心二意,但是,当我把女儿正在阅读的桥梁书借给他们看时,他们立刻看得很投入。这种情形也提醒我,不是孩子不认真,老师要认识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差距,帮助他们慢慢提高,也让他们在阅读活动中真正体验到来自老师的关爱和快乐。
这段时间,我也会坐在高高的讲台上看书,沉浸于这份书香墨韵,这时候,我的心清澈宁静。这书香润泽的教室带给我和孩子们安宁、阳光的心态,原来,阅读可以像呼吸那么轻松自然。
(3)“我们一起来聊聊”——步入阅读吧学园
阅读心理学认为,当阅读者读完某一文时,总会有一种与人交流和对话的欲望,而这欲望的达成,可以促进其阅读理解,刺激其阅读兴趣。
和以前相比,我班学生阅读的热情有了前所未有的高涨,可是他们读了什么?理解了多少?有什么想说的?隔周我都会让学生做一份读书报告,读书报告包括内容简介、主人公介绍、最感人的情节描述、自己的体会等等。我不计较长短好坏,只想让他们有这个回顾的机会,养成感悟积累的习惯。然后我们会利用班队课或阅读课来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体会,让孩子们共同参与,自由表达。
共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我们讨论了“狐狸爸爸为什么了不起”;共读《草房子》投票评选油麻地的“好孩子”,并讲明自己的理由;共读《一百条裙子》我们思考“一百条裙子意味着什么”;我们还开展了两次国际大奖小说的推介会……我以学生为本位,营造和谐的话语环境,鼓励孩子共享互动,充分展示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体验和快乐。这样不但能让他们体会到儿童文学的真正价值,还能帮助结交趣味相投的书友。孩子们一起聊书,一个孩子读一本书觉得很好玩,说给其他的孩子听他们就会觉得真好玩,如果大家都看过而且都喜欢相同的主人公,那么就会开心得不得了。有的孩子可能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但当他们渐渐融入这个交流的氛围,也会使自己的理解、思维、言语表达等诸多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还记得那个秋叶纷飞的日子,我们共读了《一片叶子落下来》,交流了心中的感悟。吴天霖说:人的一生其实就像树叶一样短暂,可我们在乎的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能为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潘溢说:一片叶子在存在的时候,珍惜了生命,它知道了天上有星星、有月亮、有太阳,它知道了幸福、爱和快乐。石易涵说:生命是宝贵的,人活在世上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用我们的生命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我们从小小的一片落叶感悟生命,我想,我们只有真正思考过死亡,才会更加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师生共读交流,教师给予学生的是阅读的拐杖,而学生掌握的是打开自能读书的金钥匙。当然,教师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组织儿童文学阅读交流活动的能力,真正成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优秀作品的体验、思考、欣赏与品评。
三、结语
“最是书香能致远”,亲近文学,守护童年,我们用自己的阅读、实践与思考点亮一盏盏灯。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仍将不断探索,让成长的足迹沉淀更多的书香,阅读的灵魂里有更多的幸福飞翔……
参考文献
[1]张学青.点亮阅读之灯[J].人民教育,2009(9).
[2][英]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7(10).
[3]周益民.儿童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4).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