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安顺
在当下学科化教学的大背景下,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到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当下社会的文化精神需求以及课堂教学的需求。
在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形态,无论是从汉学到宋明理学,还是清代的乾嘉考据,乃至近代的新儒家学说,都改变不了这一历史形成的文化成果,我们必须继承、吸收和弘扬这一传统。
21世纪,人类面临诸多的困境,我们必须从这一文化发展的内生性演变出发来思考问题。葛兆光先生曾提出汉族中国文化的五大特征:第一,用汉字阅读、书写和通过汉字思维。第二,家、家族、家国以及在这一社会中产生的儒家学说,比如,内外有别和上下有序。第三,三教合一: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第四,阴阳五行学说。第五,天下观念。我们在选择内容时,一定要特别考虑这些中国文化的独有特征,才能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独有之处。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一书中,根据对宋代以来的传统语文教材的研究提出:传统语文的教材和学习方式符合汉字韵律和汉语韵语的教学规律;传统语文在识字与读经、写作之间有一个常识的学习阶段。所以,开展以经典诵读为主的传统古诗文学习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尤其要加强对民族的兴衰成败、对社会的礼仪制度、对琴棋书画等文化常识的学习。近代以来,我们强调科学常识的普及,比如科学、自然等学科的开展,《十万个为什么》图书的流行,但中国历史常识、礼仪生活常识、文化常识的普及却没有提到应有的位置。
因此,在内容选择上,第一,要按照传统文化的独有特征和传承的内在规律进行;第二,要针对当下社会文化的缺失;第三,要根据青少年课堂学习传统文化的教学规律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