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协作·探究”思维课堂的实践研究

2016-09-10 07:22张少华
中国教师 2016年2期
关键词:协作学案学科

张少华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改变了过去知识本位的思想,明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高中政治学科对学生素养的培养要实现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和实践素养三者有机统一。针对学生政治学科素养的差异,我们创建了高中政治“协作·探究”思维课堂,通过对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个必修模块知识的探究,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要求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塑造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高中政治“协作·探究”思维课堂构想

政治学科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们所提出的高中政治“协作·探究”思维课堂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学习目标,根据教师布置的不同思维探究主题任务,自由分组、合作探究、展示成果、组织讨论。课堂上,教师以“导学案”为载体,以问题为牵引,实现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探索新知,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必修课内的综合探究实践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将政治学科的人文知识内化,提升学科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终实现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

高中政治“协作·探究”思维课堂是多方的、开放的、动态的,教学过程、教学形式基于学生的发展需要而设计,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通过师生互动,将启发、读书、讨论、质疑、批判、交流、选择、反思、重构、评价、创新等有机结合。

三、高中政治“协作·探究”思维课堂的基本环节

(一)课前准备环节

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前期的准备。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利用“导学案”将本课所要探究的内容问题化、情景化。学生可以利用“导学案”自主预习,明确课堂任务,初步了解基础知识和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已有知识解答“导学案”中的问题。这样,学生既可以提前掌握能够自主学习的内容,而且可以明确课堂学习的关注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探究环节

在政治课堂上,知识的探究与能力的提升是交织在一起的。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善于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寻根究底开拓创新,主动形成学科素养。“协作·探究”政治思维课堂教学环节如图1所示。

1.创设课程探究的时政情境

时政情境导入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教学活动。我们从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搜集时政信息的训练,课堂上教师运用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时政热点新闻或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创设情境,并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

2.设置有梯度的探究问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教育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政治思维课堂上,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通过设置具体的、循序渐进的探究式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进行思考,逐步形成知识的网络,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设置要注意做到“三要”:一是要关注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设计是为了在认知的基础上推向知识的深层次思考,因此,设计的问题要从易到难、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二是问题要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便于学生学习。在具体操作上,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及教学的三维目标进行设问,在核心处设问,在热点处设问,寻找问题良好的切入点。三是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扩展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时,利用“互联网+”的素材,提出“为什么智能手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的兴起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改变”等问题,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主动生成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3.组织学生协作探究问题

组织学生协作探究问题主要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为提高学生协作探究问题的效率,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师生协同式,主要是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围绕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推进对问题的探究,深化认识。这种方式教师引导的作用比较强,突显学生思维的针对性,适合新授课,尤其是理论性比较强、学生不容易马上理解的内容。二是生生互助式,主要是指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通过主题发言、上台展示问题思路、主题辩论、补充发言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收获新的疑问、新的知识,以提升探究的有效性。

4.启发学生归纳思维导图

通过课堂教学,我们希望学生不仅能探究新知,更能够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我们借助“导学案”和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协作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以关键词的形式,简要记录课程中探讨的结论,梳理本课知识体系,从而促使学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能力提升。

四、高中政治“协作·探究”思维课堂的评价反馈

关注思维课堂的实效需要关注课程的反馈和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1.师生双向当堂评价反馈

师生双向当堂评价具体包括三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课堂中教师密切关注学生探究问题的观点和表现,通过评论观点、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抓住有效的时机当堂给予学生反馈,目的是帮助学生提炼观点,明晰思路。二是学生对教师的当堂反馈。这需要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给予学生提问、反馈的机会,让学生当疑即问。三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地位平等,学生间有效思维的交锋越多,说明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越强,思维越活跃,课堂越高效。

2.课后的评价反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相关“导学案”上的基础练习、拓展练习,以纸笔考试的形式,对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反馈。教师通过“导学案”评价、课堂表现评分表、学科测试质量分析、学生成长手册、学生学习成果展等多种渠道,形成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最终达到引导学生政治学科思维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本文为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拓潜教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科思维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TJK244)

(作者单位:广州市南武中学)

责任编辑:江丽莉

jiangll@zgjszz.cn

猜你喜欢
协作学案学科
创新协作的四个阶段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粤桂扶贫协作成效显著 天等脱贫号角铿锵嘹亮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在2018年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摘录)
协作
“超学科”来啦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