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烈
对于乡村教师这个问题,我没有认真地讲过。在会前,我也问了一下吴颖惠所长,现在还有乡村吗?这并不是说现在没有乡村这个地区或地域,而是我认为乡村的概念不是地域概念,主要是理念的意思。现在还有乡村理念吗?我们都在讲城镇化建设,这实际上是在解构乡村理念。其实,现在乡村组织结构在瓦解,我们的理念也发生了变化。
如何定义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说乡村还是农业文明时期的一个产物,其实也不见得。我们是从农业文明产生的,但并不仅仅局限于农业文明。人类要生存,就要吃东西,食物是第一位的。食物要靠农村,要靠农业,不能靠现在的各种各样的用所谓工业办法生产的东西来养育人类的生命。所以,农业是不能够被抛掉的,也是抛不掉的。农业文明延续到今天,不要以为今天是工业文明,农业文明就能过去。农业文明是人类生存的根本,里面的很多东西,我们是抛不掉的,最重要的是要跟自然一致,跟天地万物一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现在,我们处处强调以人为本,那现在农村教育是不是仍有这一理念,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的构建就是人的自然关系构建起来的文化?这有没有它合理的地方?我想是有的。中国的一切是构建在人与人之间自然的关系之上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化把亲情放在第一位。教师的问题不仅是乡村教师的问题和地位的问题,地位问题也不仅仅是待遇问题。地位和待遇是分不开的,待遇体现一定的地位,但是更重要的是什么样的地位。
教师具有神圣的地位,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这是最根本的。乡村教师和城市教师一样,都需要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所以这种神圣的职业要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关于这点,在今天看来,不是乡村教师缺失的问题,同样地,城市教师的这种神圣受到社会尊重的地位也是缺失的。这是全社会的问题。
要想受到社会尊重,教师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自己尊重自己神圣的地位,或者这样的职位。只有把自己这样一个职位所担负的职责做好了,才有可能受到社会的尊重。所以,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有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另一方面,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应该尊重自己神圣的职位。因此,我非常赞同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所说的,我们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教师,应当是社会的榜样和模范,这是一个神圣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圣贤的工作,培育圣贤的后代。所以,教师的职业关系着千秋万代,子子孙孙,其神圣性就体现在这个地方。
教师的任务是什么?教师培训应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我个人认为,绝不是业务培训,而是教师德行、教师品格及人格的培育,这是最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很好的教育传统,也将教师的这种任务说得很清楚,最有代表性的是韩愈的《师说》,讲“传道授业解惑”。传什么道,授什么业,解什么惑?这是根本的。从韩愈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他传的是儒家之道,讲的是儒家传统。
儒家之道的核心是什么?我们不要拘泥在这一所谓的道上面,要讲整个道。中国文化是一个求道的文化,我们做任何学问,最终的目的是要上升到道,这个道是什么?教师传的是为人之道,即做人的道理,一切都应围绕怎么样才算是一个人,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教育的第一步要教育我们懂得怎样跟动物区别开,人是一个高级生命体。这个高级生命不仅仅是肉体生命,同时具有精神生命。我们不能让生命跟着肉体生命的物欲去发展,让物欲支配生命,要追求我们的生命,提升我们的生命,这是最根本的。所以做教育,第一步是要把我们脱离低级趣味的、只看到物质和肉体生命看到的。第二步是能够接受教育是人生一大幸事,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即使最近推行全民教育,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我们能接受到教育,就要做一个不是一般的普通人,做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做一个君子,做一个贤人,做一个圣人。教育的目的是传为人之道,传承怎样做人的道理。
我们授什么业?不是传授一些知识,不是让大家背一点文章,传授的是为学之方,怎样学习,学习是为了什么。怎样学习?我们不是读死书,我常常讲,死读书,读死书,一定是读书死的,我们要大家活读书,读活书,这样才能读书活。什么叫作死书?就是书本上的东西。什么是活书?就是社会、人生,探索模式。所以我们首先要教大家怎样读书,读书是为了什么?读书是为了改变人生气质和德行。
我们授业是要授这个业,授业后不是让大家越来越自私自利,而是越来越能够关怀他人。开发学生的情商远比开发学生的智商要重要得多。教育教育,要教之以爱,育之以礼,启之以智,导之以行。有爱心,不是只想着自己。
现在,教育的很大问题是,智商提高了,情商降低了,只关注自己,不关心他人。所以要教之以爱,育之以礼,“礼”就是言行举止的规范。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这个群体中就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和职责及相互间的交流应当遵从的言行举止的规范。做人首先要遵守这些东西,随心所欲也要遵守规律。做人要遵守一定的言行举止的规范。所以要育之以礼。此外,就是要启之以智,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让他们仅仅钻在书本中,钻在知识中,要有广泛的兴趣。大自然的天地万物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以学习和欣赏的东西,流水的声音,高山的画面,处处可以让我们去欣赏,去想象,开启智慧。孩子要有多方面的爱好、兴趣,才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能量。而且,我们要导之以行,引导他们去做,不仅在口头上说,要让他们去践行。
我们要解什么惑?解偏蔽之惑。所有的惑都是片面造成的,片面的认识,看问题片面化与绝对化,造成很多疑惑和困惑。现在,抑郁症和自闭症的根源大多是钻在死胡同里出不来,让片面的东西把自己迷惑了。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全面看问题。荀子《解蔽》篇分析了人们的蔽从哪里来,就是从片面性来的,只知道这面不知道那面,影响他们认识新的东西。另外,也有不专一的原因。不专一就会心乱,静不下来。我们心中把很多过去接受的认识,变成一种成见,然后去排斥,排斥接触其他新的东西。所有这些都造成我们看问题看不清楚,产生很多疑惑和困惑,造成心理疾病,引发生理疾病。所以心情开朗,看问题全面,不仅精神好了,身体也会好。所以,我认为韩愈在讲到教师的任务时,传道授业解惑已相当全面地告诉了我们做教师应该在哪些方面教育孩子。
这不仅仅是乡村教师的问题,而是整个教师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这三个方面从事工作:传为人之道,授为学之方,解偏蔽之惑。
(本文根据笔者在2015年12月26日敬德书院“中国教师·敬德会讲”主题为“乡村教师与乡土文明”的发言整理修订而成)
(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