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往事拾碎

2016-09-10 07:22祝方太
群文天地 2016年1期
关键词:私塾

祝方太

人老了,忘性大,刚刚想起要办的事,转过身就忘了,本来手上拿着笔,却到处找笔,手上拿着筷子,却又到筷子篓去拿筷子,常常惹得自己和家人笑。但也怪,就是这样的老人,往往对旧事、往事、童年事却记得一清二楚,常常怀念它,回忆它。现在我把我忆起的一些零零碎碎的往事记录下来,名曰“童年往事拾碎”。

仙 河

我们家住在关防铺庐家场,门前有一条小河,名曰仙河,平时,水只有腰深,最深的潭,也只不过齐胸深。每到夏天,酷热难当,我们院里的几个十来岁的娃娃,相约到河里去洗澡。河里的水,清澈见底,温度适宜,我们几个把衣服一脱,噗咚噗咚就跳进河里,那真叫一个美呀!我们都不会游泳,就又伸胳膊又蹬腿的学“狗刨”,水花四溅,笑声不断。在我们这伙中,唯有庐小宽胆大精明,他敢潜水,一个猛子扎入水中,能几分钟不出来,当我们都为他担心时,他却手中握着一条半尺长的鱼浮出水面,大家都为他叫好,为他鼓掌。但他也有害怕的时候,一次他到岩石下摸鱼,鱼没摸到,却看到一条水蛇在岩缝中钻出,他慌忙浮出水面,把脸都吓白了,从此,我们都不敢下水摸鱼了。还是庐小宽的鬼点子多,当我们在水中玩累了时,他提议说:“咱们弄个船玩吧!”这不是小孩说梦话吗?仙河水小,哪有船啊!他说“有,我们家有个大木筲,我们明天把它扛来当船划,”所谓木筲,就是一个直径大约一米多的大木盆,农家装粮盛水用的。第二天下午,我们五六个小家伙嘿哧嘿哧地扛着木筲下河,重是重点,但可以抬动,放在河里,漂在水上,很像个小船。大家七手八脚、挤挤搡搡地坐进木筲里,有的用手划,有的用竹竿撑,木筲就顺着河水向下漂流,到水急处,漂流速度加快,很是惬意,大家喊啊笑呀,高兴地你推我,我推你,木筲差点翻了。木筲向下游漂流到几百米水浅处,搁浅了,我们又抬着木筲向上游走,准备再一次漂流,真是好玩。

仙河水流不大,水域不宽,但它是仙河两岸百姓的母亲河。两岸山峰环绕,层峦叠翠,景色优美,物产丰富。顺着仙河河势流向,每个转弯处,都有一座庄园,一片竹林,一弯稻田,一个造纸厂,鸡犬相闻,炊烟袅袅,鱼翔水底,鸟飞天空,实是宜居之乡,仙河真不愧有仙河之名也!

私塾先生

一提起私塾先生,人们头脑中就会浮现出穿着长袍短褂,一说话就摇头晃脑老学究的形象,但我家的私塾先生却不是这样,他是一个斯文健谈,胸有翰墨的现代学子,他姓曾,名宪训,号化愚,陕西省白河县后河村曾家烟铺人。他是我二哥祝方展的中学同学,毕业后,因为继母虐待他,他不愿回家,就随祝方展兄来到我家。当时,我和弟弟方庆以及堂姐祝山娥、堂妹祝山英,表妹余昌桂都是十二三岁的娃娃,正是读书的时候,于是我母亲和哥哥就决定在我们家腾出一间房子,作为祝敏记私塾,聘请曾化愚担任教书先生,我们都尊称他为“曾先生”。开始他教我们读《百家姓》《三字经》,后又要我们读《古文观止》《唐诗宋词》,背诵《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等,每天还要我们临帖,写一篇大楷,对写得好的字和笔划,他就用红笔打个圈,写得不好的字和笔划就打个×。我们特别喜欢听他讲在大楷字缝中写的成语、名词或典故,如“羊有哺乳之恩、鸟有返哺之义”,如“杞人忧天”、“蜀犬吠日”,如“亡羊补牢”等等。他讲得头头是道,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使我们既听了故事,又学了文化、历史知识,使我们打下了较好的文化基础,受益终身。他不仅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而且还是我们的体育老师,每天早晨领着我们不是下河滩跑步就是上山爬坡,使我们得以健康成长。有一次,我们过门前木桥去对岸跑步,昌桂脚下一滑,掉进水里,曾先生急忙跳进河中,把昌桂拉上岸,全身都打湿了,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学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全国一片欢腾,我们家也因为抗日战争胜利,减征粮、减征税,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我的印象中,1946年春节过得特别高兴。我大哥、二哥都是曾先生中学时的同学,他们两位兴起,要曾先生给我们家大门写一副春联,把我家字号“复兴敏”三个字镶嵌在对联中。曾先生经过一夜思考,第二天早上他就拿出了这副对联:上联是“复看山河依旧”,下联是“兴期家邦维新”,横额是“敏而好学”。简简单单16个字就把当时时政、家国、期盼等等重要因素都写进去了。意思是:日本投降了,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的大好河山收复回来了,盼望我们大家振奋精神,建设祖国美好的家园。横额“敏而好学”,则是对家人和儿孙们的祝愿和期盼,个个成为有用之才。当时哥哥们和曾先生就要我把这副对联用大红纸写出来,贴在大门上。虽然时光已经过去近70个年头了,但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曾先生在我们家呆了多年,对我母亲孝敬,和我哥哥相处和谐,对我和我弟关爱,成为我们家的一个成员,我们家也为他娶了媳妇,成了家,他对我家感恩不尽。

清凉寺

我们家对面有个山梁,从左到右大约有半里长,像一条手臂,挽着仙河,伴着流水,缓缓向东流去。在这个梁子右山顶上,有一座寺庙,名曰清凉寺。从梁子上登石阶数十级,就到山门了,寺宇飞檐勾连,碧瓦耸翠,松柏葱茏,赏心悦目。寺内正殿,供有数十尊佛像。寺后的悬崖断壁上,建有“天香炉”,即把一根一丈多长、碗口粗的石柱插入断壁內,垂挂欲坠,石柱顶端放一个香炉,有祈求上天保佑,避灾免祸的信众,点燃一炷香,踩着石柱,冒着生命危险,从脚下百丈悬崖上走过,到香炉上香,看了使人胆战心惊,听大人说,每年都有人从石柱上摔下悬崖丧命的。

1947年秋,我考入汉江下游360里郧阳的湖北省第八高级中学,不久因时局变化,学校解散了,1948年春,母亲和哥哥为了让我继续上学,又把我送入汉江上游280里的安康上高中。之后不久,安中又解散了,我只好回家,当时我们乡村还没有学校可上。1949年春天,我本家叔叔祝山节在清凉寺办了一个私塾,招了十几个十来岁的祝家娃娃上学,当时我已经是十七八岁的高中生了,可我妈和我哥哥硬把我送到这个私塾学习,他们说,能学多少是多少,总比荒废学业好。老师祝山节让我背《左传》,那枯涩的词语,使我费了好大的劲,像嚼蜡一样地慢慢啃,真把我学苦了。

这年夏天,乡公所在清凉寺的山梁上召开乡民大会,有几百人参加,私塾放假,我们几个学生在会场里凑热闹,突然,听到有人在喊“抓住他!抓住他!”我一看,一个农民顺着一二百米高的岩坡,不要命地向河下跑,整个人几乎要飞起来似的,几个乡丁枪栓拉得噼噼叭叭响,随时准备开枪射击,我们几个学生都为这个农民担惊受怕。农民跑下山,趟过河,爬上对面山坡上,大家才松了口气。事后,听说,当时乡公所要抓这个农民当壮丁,农民不愿去,所以才跑,半年后,听说乡公所还是把这个农民抓着了,但是,他也当不成兵了,因为他家有妻儿老小,全家靠他劳动,他一被抓壮丁,家中就无人种田了,为避免被抓壮丁,他就狠心用菜刀把自己右手食指砍掉了,不能扣步枪扳机了,也就不能当兵了。

山村夜色

山区,山高林密,似乎夜也来得早些,来得快些,太阳刚从高山顶上落下去,天就开始慢慢的黑了,过不久,山的轮廓模糊了,郁郁葱葱的山林看不清楚了,四邻的庄园、人家也隐没在夜色中了,周围都被黑蒙蒙的天空笼罩着,像一口大锅捂得严严实实。这时,叫了一天的蝉敛翅了,鼓噪了很长时间的蛙鸣歇息了,枝头的小鸟也回到巢中安静下来,人呢?人也似乎销声匿迹了,仿佛一切都无声无息了,我们几个孩子,坐在门槛上,莫名的恐惧悄然涌上心头。

不知过了多久,远处最高的山顶,突然从黑夜中闪现出来,一点又一点,一片又一片,白色的、亮的,啊!是月亮从东山升起来照在山头上了,月光慢慢地向下移动,照到了山腰,又从山腰向下移动,速度似乎加快了,又继续向河岸、河床移动,这时,几乎可以听到月光“嚓嚓”移动的声响,大地整个泛白了,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山山水水、沟沟汊汊、角角落落,就在这时,四山的狗吠声迭起,蝉叫起来,稻田里的蛙叫起来,就连枝头鸟巢里的小鸟,也叽叽喳喳地叫起来,埋怨月光不该惊醒了它!这正应了王维的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院子里纳凉的农夫,握着长长的旱烟袋,发出一明一暗的火光;农妇手中的水烟袋也跟着发出“呼噜噜、呼噜噜”的吸烟声,特别是砸竹造纸的碓房,发出很大的有节奏的“咚……咚……”的砸竹声,震得地面都在抖动,啊!这时似乎一切又都活了,一切都有生气了,感到月色皎洁,风清夜美,这就是我童年在家乡看到的夏日山村夜色,这夜色特有的魅力,使我久久地玩味。

猜你喜欢
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