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2016-09-10 07:22李君如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理念小康社会战略

李君如

[摘 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革命的重要理论基础,又是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也是先重点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再解决建设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五大发展新理念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展示了今天中国发展的大趋势,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科学理念。

[关键词]

发展新理念;经济新常态;四个全面;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6)01001906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为国务院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阐明党和国家战略意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和重大举措。《建议》有一个重要的理论贡献,就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并以这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谋篇布局。

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新理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热议。这不只是因为它“新”,让人耳目一新,而且是因为它“深”,具有重大理论贡献。这里讲的“深”,不是深奥的“深”,而是深刻的“深”。这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刻性和理论贡献,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切入讨论。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在政治经济学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这一经济学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奥秘,为无产阶级觉悟和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此同时,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在其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预测中,阐述了建设未来理想社会的许多重要思想。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革命的重要理论基础,又是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重点针对的是如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重点论述的是革命问题。同样的道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我们也是先重点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进一步解决建设问题。当然,这一主题的转换,从认识到实践都来之不易。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当我们把全党的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也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转换。今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联系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还要联系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重点是研究怎样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研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其中一个基础问题、关键问题,就是发展问题。今天,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任务,就是全面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做的全部工作,在经济理论上,就是探索以发展为重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经济学。邓小平在1984年评价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时候说过,“我的印象是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1](P83)。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直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在经济工作实践和经济理论上,无论是工作重点战略转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参与经济全球化,还是提出科学发展观,形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新理念,做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经济学这篇重头文章。

为此,我们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历程。这个过程大体有四个阶段。

1.主题转化,重心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心开始转移。这个过程,从“行”到“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才从根本上统一了思想。2.体制变革,促进发展。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开始,我们决定以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重大举措,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当然,这一体制转变的艰巨性,不亚于甚至超过了重心转换。3.发展再认识。首先是认识到增长不等于发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建设,进一步意识到发展必须是可持续发展,今天的发展不能破坏生态,要绸缪子孙后代。所以,在十六大以后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4.新常态新发展。即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围绕“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特别是今天首先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破解经济新常态下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和大难题,以人民为主体,由科技创新开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

发展新理念是“全面小康”与现代化相衔接的发展理念,是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是立足国内与全球视野相统筹的发展理念,是全面和重点相协调的发展理念。今天形成这样的发展新理念,是全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不懈探索的结果,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统揽全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展示了今天中国发展的大趋势

习近平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2](P48)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的现实意义,概括之,它是我们破解经济新常态下各种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先导。

首先,发展新理念指明了破解经济新常态下各种问题的根本路径,展示了中国在创新驱动下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GDP总量是3645亿元,人均227美元。2014年,我国经济总量为63.6万亿元,折合10.3万亿美元,人均7590美元。从1978年到2010年GDP年均增长9.98%,持续三十多年高速增长,这两年开始减速,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实际上,这两年东部下行偏多,中西部还有增长的。东部有下行,也有较快增长的,比如深圳。还有重庆,有两位数增长。这些省市保持增长的经验就是比较自觉比较早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新常态表面上是速度问题,实际上是结构调整问题。习近平用“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这12个字来描述新常态,强调对于经济新常态要“适应、把握、引领”。这六个字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适应它、把握它、引领它,就有一个怎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就有一个树立什么样发展理念的问题。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其理论贡献和新的亮点是突出用创新驱动取代要素驱动,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利用劳动力红利的发展阶段已经走到尽头,消费、投资和出口拉动也需要原创性科技成果支撑,与此同时,新的科技革命正在蓄势待发,创新驱动的阶段正在到来,这是一幅全新的发展图景。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是新阶段新发展的重要亮点,不仅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而且将创造大量新的发展业态。坚持对内协调发展、对外开放发展,是实现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开放发展推进“一带一路”,通过协调发展实施“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这是极其重要的发展思路。而且,“十三五”规划与以往的五年规划相比,第一次在全球视野下制定规划,第一次把“一带一路”这样的战略写进规划中。坚持人民为主体的共享发展,有助于更好地把发展、民生、社会建设融为一体。当然,一个社会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比如脱贫,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减少六亿多贫困人口,成绩巨大,但按照中国贫困线标准2300元测算,还有七千多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可能还剩一两千万贫困人口,到那时就由政府兜底全包下来。因此,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是要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经济新常态下工作主动权。这一发展新理念,指明了中国发展的大趋势和我们努力的方向。

其次,发展新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决胜之策,展示了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大趋势。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重要奋斗目标,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也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的郑重的政治承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五年,是冲刺阶段、决胜阶段。与此同时,当前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即“短板”,包括在多年发展中累积的农村贫困、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生态保护不力、民生欠账较多等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针对的、要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这一发展新理念,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发展的大趋势。

最后,发展新理念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指南,展示了中国充满自信奔向现代化的大趋势。发展新理念,不仅能指导我们解决经济新常态下各种问题,指导我们制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而且能指导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十三五”规划是连接两个“一百年”,即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并为第二个“一百年”打下坚实基础的发展纲要。事实上,这次编制“十三五”规划的任务,不仅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还要为这以后3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励精图治,谋篇布局,先是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现在又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新理念。这五大发展新理念,是我们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科学理念,展示了中国充满信心奔向现代化的大趋势。

当然,深入理解发展新理念的现实意义,必须仔细研究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形势和任务、经验和问题。

(一)机遇和挑战。当前面临的形势,是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在进入一个重大的调整阶段,即经济新常态的阶段。这与世界经济出现的根本性调整有关,一方面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另一方面各个国家都在谋求新的增长动力、新的经济格局和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此刻,国内国际两方面结合起来,对中国来讲是一个新的机遇。这个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才能够形成新的强大的发展动力。挑战也很明显,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更大的是结构调整的难度。如果结构不能调整,还按照原来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来谋划“十三五”,那么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甚至新能源产能也过剩,这是没有出路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即转变思路、转变增长方式。既然机遇和挑战并存,就要求我们在过去三十多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发展出路、形成新的发展理念。

(二)形势和任务。总体来讲,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是好的。尽管我国GDP增长速度从过去两位数降到现在7%上下,但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更重要的是,这个7%是在一个庞大的基数上即10万亿美元总量基础上的增长。尽管经济下行但就业率持续三年上升,2015年三季度就业人口达1000万人以上,调查失业率为5.22%,这意味着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初见成效。因此,既要看到问题,又要看到向好的趋势。任务很明确,就是通过“十三五”这五年的努力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人均国民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这是很重要的指标,是对人民群众一个庄严郑重的承诺。然而,全面小康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实现两个翻番,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发展,尤其是生态的发展。人民群众应是在“绿水青山”下谋求幸福的生活,而不是生活在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的环境里面。这个任务很艰巨,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有基础来完成这个任务。所以,在这样的形势和任务面前,面对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要求等问题,我们党形成了五大发展新理念。

(三)经验和问题。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努力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积累经验。尤其是最近三年多来,我们认识到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新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十八届三中全会形成的五大领域、六十多个方面的改革决策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一些重要决策,这都是我们在发展中形成的重要经验,这些经验对我们未来的五年,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都是弥足珍贵的。能看到问题并始终保持清醒,这是我们党的优点。对于现在的问题,我们党是很清醒的。这个清醒,体现在对经济形势的分析上面,更体现在对问题的认识上面。从确定“全面小康”目标开始,党就强调要解决三个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过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以来的努力,破解三个不平衡的难题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还没有最后彻底全面地解决。农民问题、社会建设问题、环境问题、民生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解决。怎么能够弘扬经验、破解问题、补上短板,是编制“十三五”规划时面临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难题。而破解这个难题需要有新的发展理念,因此形成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

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

(一)五大发展新理念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3](P15)五大发展新理念的主题词是“发展”,时代新要求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是一个高标准的科学发展理念,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我们可以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来考察这一发展新理念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系。第一步,在十八大报告中,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总的目标提了出来。第二步,十八大后,习近平秉持着“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理念,一手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手抓反腐败斗争,“老虎”、“苍蝇”一起打,全面从严治党。第三步,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策,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改革总目标,并做了战略部署。第四步,提出全面依法治国,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各个环节,对于建设一个法治中国做了精心部署。现在到了第五步,形成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来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这个轨迹是一个圆圈,从确定“全面小康”目标开始,然后从严治党,全面改革,全面法治,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后,提出发展新理念,向“全面小康”目标冲刺。这就好比打仗,目标确定后,整顿组织队伍,形成攻击力,完善保障体系,最后发起攻击。在这么一个从确定目标到实现目标的历史轨迹和逻辑运演圆圈中,可以看到,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决胜阶段的决胜之策,就是发展,就是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因此,这一发展新理念无疑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

(二)五大发展新理念是“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连接线。习近平说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要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领导艺术,学会统筹兼顾,而且还要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原则。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处于中心位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应该围绕和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无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因为,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每一个“全面”都是围绕“第一要务”展开的。我们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小康社会。这“五位一体”不是五元论或多元论,而是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元论意义上的“五位一体”。这要求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忘记“中心”,甚至偏离“第一要务”的错误倾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新理念,把“发展”作为“五位一体”之“体”突出出来,特别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都归位于“发展”。这不仅有利于防止和克服忘记“中心”,甚至偏离“第一要务”的错误倾向,而且能够以发展为“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党中央治国理政“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各个组成部分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党的十八大指出:“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3](P15)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地推进。

(三)五大发展新理念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基础。通过五大发展新理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使之成为一个战略布局,需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部的三对关系。

1.协调处理好“1”和“3”的关系。习近平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4]因此,“四个全面”实际上是“1”加“3”个全面。即无论是改革、依法治国、治党,都要服务于“全面小康”。当然,“全面小康”也不能偏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要求。这是“四个全面”战略实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第一对关系。实质上,就是要处理好发展与改革、法治、治党的关系。

2.协调处理好“2”与“2”的关系。这对关系就是“全面小康”、全面改革和全面法治、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即解决“搞活”与“治乱”的关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把社会内在的生机和活力激发出来。生机和活力激发出来,中国就活跃起来了。但是,在“活”的同时一些腐朽的东西也出来了,鱼龙混杂,乱象频发,乃至败象显现。事实上,进入21世纪前后,党就意识到这些问题,意识到搞活不能搞乱,也意识到治乱不能治死。现在,我们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破解这个难题,就是既搞活又治乱。“四个全面”,前两个“全面”侧重于搞活,后两个“全面”侧重于治乱,努力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

3.协调处理好“3”和“1”的关系。这对关系就是“全面小康”、全面改革、全面法治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所有问题最后都要聚焦于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对“全面小康”的领导地位,坚持在全面改革中、全面法治中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祛除队伍里的“病灶”和不健康因素。由于以前有些人违背党的宗旨、离开党的规矩,做一些不该做的事,十八大后不容许这样做,因此出现了在搞活的时候“乱作为”,在治乱的时候“不作为”的现象。这种现象影响了我们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同时也影响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里,除了“1”和“3”的关系,“2”和“2”的关系,关键就是“3”和“1”的关系。处理好这对关系,实际上就是要破解“乱作为”与“不作为”两个陷阱。我们不应该“乱作为”,不能“乱作为”,也不应该“不作为”,而应该有“大作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新理念,就是要求我们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去作为,对于防治和抵御“乱作为”、“不作为”,破解“难作为”,做到“大作为”至关重要。总之,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和关键。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N].人民日报,20150203.

责任编辑:杨 俊

猜你喜欢
新理念小康社会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聚焦“四性”新理念,预测2018年化学核心考点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信访工作的新思维与新理念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