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考察。小岗村是闻名全国的大包干发源地,当年的改革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总书记强调,小岗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两年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正在付诸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些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较大的改革举措,既需要科学严谨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每个落实环节不卡壳、不截留、见实效。
然而,有的基层单位在落实改革任务时忙于应付,出现了所谓的改革“空转”现象。调研发现,因利益阻力“不想改”,怕担责任“不敢改”,改革预想和实际情况有差别“不会改”,是改革“最后一公里”的三大阻力。
——不想改。改革到了基层,往往要求改革者触动自己的利益蛋糕,难以下刀。既得利益群体,既包括在职的官员在机构改革中的安置问题,也包括市场化改革中失去政府支持的企业的利益问题,还包括政府官员的福利问题。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推进改革涉及的部门和第一主体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利益协调难度越来越大。“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现象也造成部分改革难以在基层落实。
——不敢改。改革之所以停留在文件上,主要是基层不敢作为。基层是一个责任非常大、权力却很小的政府。在有的地方,改革“文件到了基层,权力还在上面”,改革有想法,但推动没办法。尽管有了容错机制,但基层干部怕犯错误、出问题,不敢创新,不敢改革的心理仍很严重。“中央有原则,省里有要求,市里有方案,我们按政策办就行了。如果你往多了做,做好了没谁看得见,出事了就背黑锅,这是反向激励。”
——不会改。“现在都提顶层设计,顶层都没设计好基层怎敢乱动?”对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在中国改革论坛2016年年会上坦言,上面忙于传达文件和监督,下面忙于汇报,改革很可能成为“冰上开车”:轮子在转,车不往前走,出现改革“打滑”、“空转”的现象。“改革很热闹,方案一个接一个,但是如果没有落地,老百姓就会失望,这是一个大问题。”
改革,贵在行动,重在落实!如何行动和落实呢?
第一,任何改革必须针对问题、解决问题,避免空对空。这是习总书记的一贯要求。改革要有问题意识,深化改革需要明确的指向,针对什么,解决什么,如何解决。改革既要有目标任务,更要有可操作性。
第二,行动和落实中很重要的是紧盯目标、克难攻坚。目前,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要达到目标不容易,在推进改革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问题、瓶颈、阻力,只要妥协一点就会偏离目标,改革的成效就会打折扣。盯住目标,要有攻坚克难的劲头,不为任何风险所惧的精神。必须有不断突破排除各种障碍的勇气、锐气和朝气,才能实现改革预定的目标,达到预定的效果。
第三,我们所有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改革的成效应体现在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我们搞改革,不能在自己的圈子里兜来兜去。只有人民群众有了获得感,才说明我们的问题找准了、解决了。只有这样,群众才能拥护我们、支持我们、支持改革。
“啃硬骨头多、打攻坚战多、动奶酪多,是新一轮改革的特点。”习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重点要破字当头、迎难而上,根本要激发动力、让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