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 芦少敏 王黎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实验室指标影响因素分析
杨梅芦少敏王黎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2)合并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门诊病程>5年和住院患者共172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数值及是否患有高血压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A组:HbA1c<6.5%且无高血压者;B组:HbA1c>6.5%且未合并高血压者;C组:HbA1c>6.5%合并高血压者;D组:选本院体检科的8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病例BMI、BP、FPG、病程等一般资料,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胱抑素C(Cys C)、β2-微球蛋白(β2-MG)、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mAlb/UCr)。结果:①各组检测结果比较:C组较A组、B组、对照组β2-MG、Cys C、UmAlb/UCr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早期肾损害指标检出率比较,C组较A组、B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联合检出率高于单独检出率。结论:DM2合并高血压病程>5年者,检测β2-MG、Cys C、UmAlb/UCr对判断早期肾损害较既往常规检测指标更敏感,且联合检测较单独检测更有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2型糖尿病;高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均寿命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及病程的发展,逐渐导致一系列糖尿病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甚至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1]。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注意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并发症进行早期的预防并加以治疗也显得尤为关键。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发展至后期极为常见的并发症,且进展至晚期药物常对其缺乏较好的疗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因高血压同样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发疾病,对这类高危人群及早进行敏感而特异的检查、检验是早期诊断、干预、延缓肾功能恶化的重要措施。近年诸多临床研究发现,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mAlb/UCr)、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能较好地反映早期肾损伤肾小球滤过率变化[2],对肾损伤早期敏感性优于传统实验室指标如肌酐清除率、肌酐、尿素氮等。因此本文通过检测上述指标,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病程等因素影响下UmAlb/UCr、β2-MG、Cys⁃tatin C指标的变化,寻求2型糖尿合并高血压患者肾损伤早期敏感检测指标,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 年8月就诊的234例2型糖尿病或合并高血压患者,均符合WHO(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高血压诊断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标准。
1.2分组依据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数值及是否合并高血压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A组:HbA1c<6.5%且无高血压者,共62例,其中男34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2.87±7.12)岁;B组:HbA1c>6.5%且未合并高血压者,共58例,其中男32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54.87±6.45)岁;C组:HbA1c>6.5%合并高血压者,共52例,其中男28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2.87±7.66)岁。D组:选取本院体检科的8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共50例,其中男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1.87±6.42)岁。正常对照组与A组、B组、C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纳入和排除标准①糖尿病病史>5年;②既往无糖尿病肾病且尿蛋白阴性;③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根据既往史、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尿蛋白阳性者、已有糖尿病并发症者。
1.4研究方法收集BMI、BP、病程等一般资料。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HbA1c、Cystatin C,留清晨中段尿,以免疫散射比浊法,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UmAlb,用苦味酸法测定UCr,并计算UmAlb/UCr。以上实验室检测指标均由我院检验科完成。
1.5统计学方法以SPSS 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检测结果用(±s)表示,各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各组检测结果比较由表1可知:C组较A组、B组、D组β2-MG、Cys C、UmAlb/UCr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β2-MG、Cys C、UmAlb/ UCr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组HbA1c、β2-MG、CysC、UmAlb/UCr检测结果比较
2.2各指标检出率由表2可知,各组肾损害指标检出率比较,C组较A组、B组、D组单独检出率、联合检出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联合检出率高于单独检出率;B组较A组单独检出率、联合检出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各组β2-MG、CysC、UmAlb/UCr检出率比较(例)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后期最为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病史在5~10年以上者早期肾损害可出现肾损害进展至晚期药物常对其缺乏良好的疗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因高血压同样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发疾病,对这类高危人群及早进行敏感而特异的检查、检验是早期诊断、干预、延缓肾功能恶化的重要措施。目前糖尿病肾病早期主要通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清除率等项目进行,肌酐清除率是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常用指标,但其敏感性欠佳、影响因素多、操作繁琐,早期诊断意义不足。近年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等实验室指标均可较好地反映早期肾损伤肾小球滤过率变化,对肾损伤早期敏感性优于传统实验室指标如肌酐清除率、肌酐、尿素氮等。胱抑素C是近年发现的评估肾小球功能早期损伤较为敏感的指标。Cystatin C是一种能携带正电荷,可自由通透肾小球基底膜的小分子物质,可被近曲小管重吸收及完全代谢,无肾小管的分泌;且在组织中产生的速率恒定;排出只受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其不受其他因素如性别、年龄、饮食、炎症、感染、血脂、肝脏疾病等的干扰可较好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3]。本研究发现,血清胱抑素C在血糖控制不理想及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阳性率较高。β2-MG正常情况下不易经肾小球滤过,也不易被肾小管分泌,不易受年龄、性别和脂肪、肌肉组织等因素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在血清及尿液中β2-MG浓度低且恒定,当肾小管受损时,β2-MG水平会明显升高,并伴随着肾脏功能和组织的病理学的改变。因此β2-MG水平是反映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重要指标之一。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伤越严重,血β2-MG水平及阳性检出率就越高[4],本研究结果发现血糖控制水平及病程均与β2-MG水平呈正相关,也证实β2-MG水平检测在肾损伤中的作用。随机尿UmAlb/UCr已被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美国国家肾病基金会(NKF)推荐为反映早期DN的敏感指标。许多临床研究也证实UmAlb/UCr具有24h尿液收集的等效性,且更不易受尿量的影响,更加方便患者。因UCr的排泄较恒定,所以UAIb/UCr比值可以精确地反映24h UAIb的排泄[5]。本文结果表明,在血糖控制不理想及合并高血压患者中Alb/Cr阳性率较高。说明在肾损伤早期,UmAlb/UCr比值增高较UmAlb能更早期更敏感反映肾功能损伤的情况。
患者血糖控制不够理想会加剧糖尿病肾损害的进展。HbA1c作为评估糖尿病基线控制水平及长期治疗控制的重要指标,常反映近3个月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且可预测血管并发症[6]。本次研究纳入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上,部分合并高血压患者,结果发现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水平的不同,各组β2-MG、Cys C、Alb/Cr检出率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认为,在糖尿病病程较长时,若不能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影响明显。
对于DM2合并高血压病程>5年者逐渐出现早期肾损害,初期常难以发现,若血糖在较长时间内没有控制在理想水平,会加剧肾脏早期损害,通过本实验研究发现,β2-MG、Cys C、UmAlb/UCr较既往常规检测指标更敏感,值得临床推广,但是临床发现部分肾功能损伤患者部分上述指标检测正常,所以在对糖尿病肾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中要联合多种指标进行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88(8):2-42.
[2]Juraschek SP,Coresh J,Inker LA,et al.Comparison of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β-Trace Protein,β2-Microglobulin,Cystatin C,and Creati⁃nine in the US Population[J].CJASN,2013,8(4):1246.
[3]周华胜.胱抑素C在糖尿病性肾病中的探讨[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6(6):290.
[4]薄利红.106例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的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34):32-33.
[5]段玉雯,王丽.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值对高血压及糖尿病肾损害的评价及其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4):43-45.
[6]张倩,李际敏,李琳娜,等.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临床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2):108-112.
A
1004-2725(2016)08-0583-03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项目编号:GZK201513)
730000甘肃 兰州,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杨梅、王黎);730000甘肃 兰州,甘肃省中医院内分泌科(芦少敏)
芦少敏,邮箱:229912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