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意识形态网络教育新平台构想的研究

2016-09-10 07:22王颂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网络教育意识形态研究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多元化的今天,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意识形态事关国家的未来。在全球化浪潮下,国家间的竞争正从传统的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转向“软实力”的国际感召力和影响力的较量。在西方加紧利用各个平台宣传、渗透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有危机意识,与时俱进,主动利用网络平台,抢占网络传播阵地的制高点,弘扬主旋律,扩大互联网上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

关键词:意识形态 网络教育 研究

我院在意识形态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当中,近年来已建成“中国梦精品视频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和“形势与政策网络教育平台”。两个意识形态网络教育平台的建成与逐步完善,对弘扬主旋律,帮助我院大学生坚定信念都发挥了重大积极的作用。我院已建成网络平台考核制度,要求学生登录、学习,并在网上答卷。从实践来看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果说上述强制要求学生登录、学习、考试的意识形态网络平台属于显性课程的话,我院隐性的意识形态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则略显不足。显性课程目标明确,要求建立一元化的思想体系,但显性课程手段单一,在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更新相对滞后,借助隐性教育手段有助于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选择性,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学会自主构建自己的思想观念形态。如果说传统的显性课程网络平台以电脑为载体,那么隐性教育平台手段更加多样化、现代化。意识形态教育需要依托互联网的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探索网络交往方式及其规律,开拓意识形态教育新平台:

一.手段更新:

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是仅仅依靠电脑上网,而是存在手机上网频繁的现象。在“随时随地上网”的手机网络时代,意识形态教育挑战与机遇并存。从思想认识上看,要培养大学生主动利用网络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具体行动上来看,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者要主动利用网络开展教育工作,并且自身要具有足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主动了解各种社会思潮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导向。据统计,在手机工具里即时通信网络工具(qq等软件)的使用最常见,有86%的大学生使用频繁,其中51%是经常使用。此外,腾讯旗下的微信软件也有大量学生在使用。微博或博客的使用次之,有70%以上的大学生使用频繁。(1)针对手机网络的新特点,高校应该积极培育优化思政教育队伍,大力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工作。我院部分辅导员已经兼任部分思政课的教育工作,拥有思政教育的经验。辅导员本身就是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凭借与学生近距离的频繁接触,辅导员通过发挥知识与阅历的优势,争取成为大学生的“意见领袖”。还可以适当培养学生干部成为“意见领袖”,扩大主流话语权。利用qq群,微信、微博等,拉近师生距离、掌握大学生心路历程和动态趋势,打造师生互动交流综合平台。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隐性意识形态教育配合显性意识形态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丰富教学内容

我院现有“中国梦精品视频课程网络平台”和“形势与政策网络教育平台”,下一步可以整合师资力量群策群力,将大学政治教育的其他课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一并开设、建立网络平台。我院德育中心拥有教授、博士、硕士等一批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可以将他们的课程录制成网络视频并制作电子教案等供学生学习。网络课程不是取代传统课堂,而是发挥补充促进的作用。将红色经典著作、经典语句、经典视频、国内知名意识形态教育网络平台链接到网站,供学有余力的同学补充提高。

加大优秀文化素养的培育,巩固意识形态安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民族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等,同时,我们也拥有丰富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前我们有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有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改革开放新时期还涌现了一大批如马云、俞敏洪、李彦宏等新时代的企业家,他们除了具备老一代企业家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外,还拥有学习外国、勇于创新的新时代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可以精心选取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教育,通过优秀文化素养的培育,弘扬中华文化精髓,巩固意识形态安全。

我院在前期通过两个意识形态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运作已经积累了部分经验,下一步我们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两个方面入手,进一步丰富我院的意识形态教育网络平台,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总目标。

本文为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教研项目《民办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网络平台运行评估及新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5CYYBJY01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王颂,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网络教育意识形态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云计算教学平台下课程协作教学设计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