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朱子读书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2016-09-10 07:22李林焓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新课标

内容摘要:朱熹不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理学家和大思想家,也是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朱熹的读书法是古代社会最有影响力的阅读方法之一,他的门人和学生荟萃汇集了朱熹读书方法的要点,定为朱子读书六法,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它们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读书法,集古代读书法之大成,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历史长河中的读书经验的总结和沉淀,所以值得认真研究和参考。同时,在当今社会,朱子读书法中也充满了和语文教学方法紧密相关的真知灼见。本文准备从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入手,谈一谈朱子读书法中经典的读书方法与现代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结合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 朱子读书六法 初中阅读

从古到今,我们的语文教育史中,已经积累和沉淀了许许多多的经典的语文教育和学习方法,朱子读书法就是其中之一。不管社会如何进步和变迁,经典的方法和理论总有它可供今人借鉴学习的地方,朱熹作为一代理学大师,他自己积累练就的读书功力已经非同一般,朱熹对自己读书方法的经验总结是宝贵的,值得我们今天的教育者去探索挖掘和学习。

新课标中,对于阅读,明确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1]可以看得出,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非常注重学生阅读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而且也很注重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和领悟。因此,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回到古人经典的读书方法,思考和借鉴有益可取之处,让经典在新的时代体现新的价值。

一.阅读需要遵循规律

语文阅读作为一种认知活动,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的,不是随心所欲的去读书。同时,初中生作为处于青春期初期的孩子,他们的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都处在一个可塑性非常强,并且需要及时引导点拨的阶段,如果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能遵循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就能够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朱子读书法第一条就是“循序渐进”,包含三层意思:“:第一,读书应该按一定次序,不要颠倒;第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第三,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回固吞枣,急于求成。”[2]朱熹已经意识到了读书也要遵循顺序,不能乱读一气,颠倒顺序,要扎扎实实一步步的前进。

纵观我们当前的人教版语文课本,教育者在编排课本内容时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有一些语文教师为了迎合应试教育的潜在要求,常常打乱教学顺序,往往把最难的课本篇目放在最前进行教学,尤其是一些文言文单元,老师们会有意识地将文言文教学作为重难点,因而提前教学,而其他的一些看起来似乎无足轻重的单元或者课文,则放在后面,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己随便看一看。

“循序渐进”不是一种硬性的规定,虽然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因为特殊情况考虑调整一下课文顺序,但是并不能就这样随随便便地改变这些顺序,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也是循序渐进的,乎难乎易会对他们的阅读能力造成较大的影响,很多学生不能适应而因此失去对语文阅读课的兴趣。

其次,朱子读书法提出了“熟读精思”的要求。既“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精思就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解疑的过程。”其实这是在“循序渐进”要求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熟读”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基本功要求,我们常常说:“读书万遍,其义自现”,在如今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非常多的读书方法,不管是默读、朗读、诵读还是其他的方法,都是为了让学生不断的熟悉课文的过程,只有熟悉了文章,学生才能进一步地去感悟思考文章内容,尤其是一些诵读性非常强的阅读课文,无论是古诗如《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西江月》(辛弃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入选的经典民歌如木兰辞,还是一些近中国现代作家的诗歌或者散文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成章的《安塞腰鼓》等等,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富有感情地诵读,在反复的诵读之中,学生就可以豁然开朗,理解文章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思考更多的问题,自己找出问题,在诵读中又不断地解决问题,这就是最自然也最有效的阅读方法,不是老师生硬地灌输,而是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解答和感悟。

二.阅读需要良好的心境和知行合一的态度

紧接着,朱子读书法提出了虚心涵泳的要求。所谓“虚心”,是指读书时要虚怀若谷,静心思虑,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不要先人为主,牵强附会;所谓“涵泳”,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

这些看似古人读书求学才运用遵循的原则,今天我们的初中生语文阅读教学依然实用。文学理论中提到读书有三种接受心境,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3],文学接受心境主要有欣悦、抑郁与虚静这样三种情况,而其中最适合阅读的心境,就是虚静,超脱于欣悦心境和抑郁心境,其情绪状态呈现为冲淡平和、清静自然。

教师应该在熟悉了解这些前提的情况下,努力地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轻松平和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能安静地,不急不躁地进入文学的世界,同时,老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和态度,不先入为主的阅读。

朱熹曾提到:“他指的是要“以书观书,以物观物.,不可先立己见”[4],即主张读者“自家只平著心去称”前贤之书,反对以圣贤言语来凑自己的主观想法。所谓“涵泳”,原意如水中沉潜优游,引申为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深人领悟书中的精义旨趣。他说:“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结合当前的阅读教学,老师们应该时时引导学生,不能形成思维定式,更不要模式化模板化地阅读方法,适当地个性化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阅读“成果”,每个学生都应该细细的体会课文内容而有各自的见地。

切己体察的意思是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而必须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也就是很多教育家教育工作者倡导的知行合一,我们不能局限在间接的文本知识和经验中,还应该运用到实际中,这也是读书的最终目的。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关于亲情友情甚至与动物之间和睦友爱之情的篇目,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冯骥才的《珍珠鸟》等,在阅读教学中不能仅仅把它们当做一篇单纯的阅读范文来教,还应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父母亲人,朋友同学,动物植物等等美好的感情,陶冶和开发他们的人性之美,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能时时铭记这些可贵的点点滴滴。

三.阅读是勤奋和坚持的人生志向

最后两条分别是“着紧用力”和“居敬持志”。着紧用力,其一,必须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其二,必须抖擞精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

居敬持志是朱熹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他最重要的读书法。“居敬”就是读书时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所谓“持志”就是要树立远大的志向,高尚的目标,并要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持。

其实读书不应该仅仅是追求功名的途径,更应该是一个人一生中都应该坚持并且有着坚定信念的人生志向。

我们的阅读教学不单单是为了学生考一个满意的好成绩,这只是最基础的具有实用性的目的之一,老师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的同时,应该至始至终的叫给学生一个道理,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终生学习的观念。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大学者们都不约而同地做到了这些,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读书,并且树立了明确的志向。

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态度对一个人学习的成果有非常大的影响,朱子读书法对现在的阅读教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这些方法不仅在历史上有过重要影响,历来被读书治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在今天也有借鉴作用。

以上的观点,是借鉴了朱熹弟子门人对朱子读书法概况的六条方法,以及结合当前的语文教材和教学现状,还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文献,总结而出的几点建议,其实朱子读书法可待挖掘的价值和借鉴意义还非常多,但是最核心的观念应该如同上述,无论我们处在什么时代,因时制宜应地制宜地采纳朱子读书法的建议,都可以科学有效地促进阅读的教与学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张惠芬、金忠明:《中国教育简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5]郑颖.朱子读书法的现代论解读[J].国学论衡(第三辑)

本文为教育部“南京师范大学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介绍:李林焓,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新课标
新课标下初中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专辑出版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
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对的难题